几种药剂和配方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

2018-06-25 08:36诸茂龙安吉县农业技术推广指导服务中心浙江安吉313300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吡蚜粒剂飞虱

诸茂龙,李 军(安吉县农业技术推广指导服务中心,浙江 安吉 313300)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d)是威胁水稻安全生产的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2005年由于吡虫啉产生抗性,防效下降,我国南方稻区褐飞虱暴发,引起大面积水稻枯干倒伏,水稻产量直接损失10%~20%,个别田块甚至颗粒无收[1-2]。目前生产上防治褐飞虱的主导药剂吡蚜酮及其复配制剂在连续使用多年后,已明显感觉其防效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急需寻找褐飞虱防治的替代药剂和配方。基于此,2012—2017年开展了几种药剂和配方对褐飞虱田间控害效果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2012年供试药剂为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氟啶虫胺腈24%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产品并提供);哌虫啶10%悬浮剂(江苏克胜集团有限公司)。供试品种为中浙优8号(杂交籼稻,5月15日播种,6月2日机插,10月4日收割)。

2013年供试药剂为呋虫胺20%可溶粒剂(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毒死蜱40%乳油(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供试品种为中浙优8号(5月13日播种,6月1日机插,10月3日收割)。

2014年供试药剂为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肤虫胺20%可溶粒剂(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供试品种为中浙优8号(5月20日播种,6月9日机插,10月8日收割)。

2017年供试药剂为三氟苯嘧啶10%悬浮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供试品种为秀水519(晚粳稻,6月26日直播,10月28日收割)。

1.2 处理设计和调查方法

2012年试验设6个处理。①24%氟啶虫胺腈312 mL·hm-2,②24%氟啶虫胺腈417 mL·hm-2,③10%哌虫啶300 mL·hm-2,④10%哌虫啶450 mL·hm-2,⑤50%吡蚜酮300 g·hm-2,⑥清水对照(CK)。随机排列,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111 m2。于8月11日(水稻孕穗末期、褐飞虱低龄若虫突增期)施药,采用农邦-16型电动喷雾器进行喷雾,喷雾量675 kg·hm-2(下同)。药前查基数,药后3、7、14、19、31 d各查1次残留虫量。

2013年试验设4个处理。①20%呋虫胺450 g·hm-2,②50%吡蚜酮300 g·hm-2+40%毒死蜱1 500 mL·hm-2,③50%吡蚜酮300 g·hm-2,④清水对照(CK)。随机排列,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74.2 m2,于8月27日(水稻齐穗期、褐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药前查基数,药后3、8、14、20、28 d各查1次残留虫量。

2014年试验设4个处理:①80%烯啶·吡蚜酮120 g·hm-2,②80%烯啶·吡蚜酮180 g·hm-2,③20%肤虫胺450 g·hm-2,④清水对照(CK)。随机排列,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221 m2,于8月19日(水稻孕穗末期、褐飞虱低龄若虫突增期)施药。药前查基数,药后6、13、17、24、27 d各查1次残留虫量。

2017年试验设3个处理:①10%三氟苯嘧啶240 mL·hm-2,②80%烯啶·吡蚜酮300 g·hm-2,清水对照(CK)。随机排列,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222 m2,于9月12日(水稻灌浆初期)施药。药前查基数,药后7、14、25 d各查1次残留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哌虫啶、氟啶虫胺腈的防效

从表1可见,10%哌虫啶对水稻褐飞虱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300、450 mL·hm-2处理,药后3、14、19、31 d的防效分别为81.4%和69.6%、96.0%和96.2%、85.1%和95.5%、58.7%和70.5%,显著高于50%吡蚜酮300 g·hm-2(防效分别为47.5%、79.3%、72.1%和-16.5%);10%哌虫啶二处理间在药后3、7、14 d的防效差异不大(个别数据出现异常可能是由于施药不均导致的试验误差),但在药后19、31 d,10%哌虫啶450 mL·hm-2的防效均显著高于10%哌虫啶300 mL·hm-2。24%氟啶虫胺腈对水稻褐飞虱的速效性较好,持效性较差。24%氟啶虫胺腈312、417 mL·hm-2二处理药后3、7 d的防效分别为69.8%、81.0%及82.5%、91.0%,显著高于50%吡蚜酮300 g·hm-2;药后14 d,24%氟啶虫胺腈417 mL·hm-2的防效为93.3%,显著高于50%吡蚜酮300 g·hm-2,而24%氟啶虫胺腈312 mL·hm-2的防效为24.7%,显著低于50%吡蚜酮300 g·hm-2;药后19 d,24%氟啶虫胺腈417 mL·hm-2的防效为-138.7%,显著低于50%吡蚜酮300 g·hm-2的防效。

表1 2012年试验不同处理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影响

注:不同字母表示0.05水平差异显著(P<0.05)。表2~4同。

2.2 呋虫胺、吡蚜酮+毒死蜱的防效

从表2可见,20%呋虫胺450 g·hm-2和50%吡蚜酮300 g·hm-2+40%毒死蜱1 500 mL·hm-2对水稻褐飞虱表现出极好的防效,二处理药后3、8、14、20、28 d的防效分别为78.7%和81.5%、97.8%和87.6%、82.3%和93.2%、98.1%和92.1%、91.1%和93.7%,显著高于50%吡蚜酮300 g·hm-2(防效分别为45.2%、65.0%、40.8%、64.8%、63.5%)。二处理间药后3、20、28 d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药后8 d的防效,20%呋虫胺450 g·hm-2要显著高于50%吡蚜酮300 g·hm-2+40%毒死蜱1 500 mL·hm-2;药后14 d的防效,50%吡蚜酮300 g·hm-2+40%毒死蜱1 500 m L·hm-2要显著高于20%呋虫胺450 g·hm-2。

表2 2013年试验不同处理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

2.3 烯啶·吡蚜酮的防效

从表3来看,80%烯啶·吡蚜酮对水稻褐飞虱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120、180 g·hm-2二处理药后6、13、17、24、38 d的防效分别为99.5%和99.2%、99.4%和99.4%、97.9%和98.8%、97.1%和98.4%、71.9%和65.8%,略高于或显著高于20%肤虫胺450 g·hm-2(防效分别为90.4%、92.5%、76.1%、75.8%、46.4%),20%肤虫胺450 g·hm-2速效性较好,持效性一般。

2.4 三氟苯嘧啶的防效

从表4来看,10%三氟苯嘧啶240 mL·hm-2对水稻褐飞虱有极好的防效,药后7、14、25 d的防效分别为94.4%、100%.0和99.0%,显著高于80%烯啶·吡蚜酮300 g·hm-2(防效分别为52.8%、42.9%和37.1%),烯啶·吡蚜酮对褐飞虱的防效也出现明显下降。

表3 2014年试验不同处理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

表4 2017年试验不同处理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

3 小结与讨论

吡蚜酮经过连续6年的使用,自2012年开始对褐飞虱的防效出现明显下降,2013年下降得更严重,已无法有效控制褐飞虱的暴发,因此吡蚜酮单剂应停止使用。

烯啶·吡蚜酮或吡蚜酮+毒死蜱对水稻褐飞虱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持效期可达30 d左右,是近几年来褐飞虱防治的主导药剂和配方。但要注意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吡蚜酮抗性的增加,烯啶·吡蚜酮或吡蚜酮+毒死蜱对褐飞虱的防效也会出现明显下降。

10%哌虫啶悬浮剂、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对水稻褐飞虱有极好的防效,不仅速效性好,而且持效期长达25~30 d,可作为今后褐飞虱防治的当家品种。

呋虫胺20%可溶粒剂、氟啶虫胺腈24%悬浮剂对褐飞虱的速效性较好,持效性一般或较短,只能用作褐飞虱防控的应急补充。

参考文献:

[1] 程家安,祝增荣. 2005年长江流域稻区褐飞虱暴发成灾原因分析[J]. 植物保护,2006,32(4):1-4.

[2] 姚德宏,陈雄飞,姚士桐,等.“卡努”(0515)台风在褐飞虱突增中的作用探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07,28(3):47-49.

猜你喜欢
吡蚜粒剂飞虱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吡蚜酮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附热力学行为研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水分散粒剂在农药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探究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75%醚苯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