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心意拳之解读

2018-06-26 07:24郭小涛
少林与太极 2018年7期
关键词:传人习练发力

文/郭小涛

一、河南心意拳分布

在河南心意拳发展过程中,马学礼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马学礼在洛阳将拳艺主要传于马三元、马兴、张志诚。三人之中马三元早逝,因此马兴和张志诚成为河南心意拳的主要传承者。经二人传承下去的心意拳遍布河南洛阳、许昌、周口、南阳等地。

二、河南心意拳传承及流派

河南地区心意拳传承人主要为马学礼支系。

第一代传人:马学礼。

第二代传人:张志诚等。

第三代传人:李政等。

第四代传人:张聚等。

第五代传人:买壮图和张老根。其中买壮图一系又分成了五支系,第六代传人:买学礼、袁长清、袁凤仪、安大庆、丁兆祥。

到了第七代,传人又分成七个支系:第一支是第六代买学礼的继承人买清选、买志豪、买景力、马保剑;第二支是第六代袁长青的传承人袁洪亮、买金金、买老治、陈金坡、陈金聚;第三支、第四支、第五支、第六支均是第六代袁凤仪的传承人尚学礼、卢嵩高、杨殿卿、宋国宾;第七支是第六代安大庆的传承人宝鼎。

到了第八代,传人分成了八个支系:第一支是第七代买清选等的传承人买贵生、买志刚、买志强、买自选;第二支是第七代袁洪亮等的传承人陈宪堂、陈斌;第三支、第四支、第五支均是第七代尚学礼的传承人李豪友、李道夫、吕瑞芳;第六支、第七支是第七代卢嵩高的传承人于化龙、解兴邦、李尊思、孙少甫;第八支是第七代杨殿卿的传承人杨祥麟。

到了第九代,传人也分成了八个支系:第一支、第二支、第三支均是第八代的陈宪堂等的传承人张子斌、买西山、马廷扬、宋真;第四支是第八代李道夫的传承人王绍仁,第五支、第六支是第八代吕瑞芳的传承人吕廷芝、李洳波;第七支是第八代于化龙的传承人杨国胜、杨彦涛;第八支是第八代杨祥麟的传承人杨青梅。

到了第十代,传人仅剩下四个支系:第一支、第二支是第九代张子斌的传承人时小武、买卫东、邱玉;第三支是第九代买西山的传承人买勇、买威;第四支是第九代吕廷芝的传承人单良、单斌、陈刚。

第十一代传人则是第十代时小武支系的董剑、于潮州。

三、河南心意拳特点

河南心意拳动作简单,技击性强,功用无穷,定式为桩,动式为拳,内涵丰富。河南心意拳没有整套的对练和单练套路,其拳法内容主要为心意把(一个动作为一把)、十大形(一个动作为一形)。

河南心意拳练习时要求周身协调,内外合一;要求全身上下一动无有不动,一停无有不停,一合无有不合。河南心意拳在内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在外要求“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一举一动要做到全神贯注意念集中,劲力裹含,蓄而后发,发力要有火烧身的灵劲与爆发弹性力。河南心意拳身形六势要求:一身呈六势,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六势合一;一身含五劲,踩、扑、裹、束、决五劲合一。束身起,长身落。手随意发,力随声落。起势快如龙卷风,脚出必定踩中门,发力要刚、猛、狠、毒、快,外似刚猛,实则内柔,周身动作高度协调配合,发力猛而有弹性,动作迅猛而灵活,外形、内意通达顺畅,肢体、气血强健柔活。习练心意拳在健身和技击方面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四、习练心意拳的价值

1.健身方面

习练心意拳不仅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还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对人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等各种素质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心意拳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可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稳,调养气息,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现在社会生活和工作压力大,人与人隔离,变得性情孤独,心意拳能起到缓解和释放的作用。在心意拳练功过程中,大家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增加了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使人之间融洽相处,形成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疏导了因工作紧张而造成的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消除因心性、情绪等而产生的各种病灶,也提高了人的社会适应性、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水平,使人的身心更加健康,性格更加开朗。

2.文化方面

中国很多拳种都强调动静相生、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虚实转换、内外兼修、神形兼备的拳理要求,心意拳也不例外。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阴阳辨证、五行生克等哲学观念的反应,传统观念所要求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也都贯穿于武术练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心意拳在长期演变发展中,形成了美与善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偏重于人体的康寿、保健、医疗等养生文化和医学理论的研究。而西方体育追求人与环境的抗争,追求体格与肌肉的强壮,忽视了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身心的协调发展,这些都需要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价值中去吸取完善。

3.自卫方面

心意拳是一种很好的自卫防身术,一拳一脚都有鲜明的攻防含义和很强的实用性。长期进行锻炼,可以掌握技击方法,在危难之时可以防身自卫,克敌制胜;也可以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战斗力,在执行任务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心意拳集健身、娱乐、防身、养生为一体的特点,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所不具有的。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内涵丰富、自成一派的武术运动项目,根植与华夏文明数千年的沃土中,与文学、历史、哲学、宗教、医学等诸领域有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它是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的民族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体育文化现象。它超出了一般体育上的意义,技术体系完整统一,追求天人合一、阴阳转换、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知行统一。

猜你喜欢
传人习练发力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外宣媒体该如何精准发力
余光中——李白的嫡系传人(节选)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非遣”传人的行业担当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