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麦土传病害应重视选种留种

2018-06-26 07:51
农业知识 2018年21期
关键词:全蚀土传纹枯病

近年来随着麦田肥水条件的改善及高产田群体密度加大,小麦土传病害发病逐年加重,已成为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限制因素。土传病害的病原菌都是通过土壤、种子或病残体传播,一旦传入会在土壤中逐年积累,田间菌源量就会越来越大。这些病害的发生流程一般都是在苗期感病、初春扩展、后期危害。播种后即开始感染,播种后到越冬前为第一个感染高峰,春季多雨的年份形成第二个感染高峰,病斑扩展造成苗黄、苗弱,3~5月病害加重,出现死苗、黄叶、白穗、成片倒伏,造成大面积暴发流行,大幅度减产。

小麦土传病害的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根部及茎基部,比较隐蔽,病菌危害地下部分,症状反映在地上部分,苗期轻症状不明显,不易察觉,当后期出现白穗了才注意,这给防治带来了一定困难。防治小麦土传病害应从选种留种、调种开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化学防治为主导,协调运用多种措施,有效控制此类病害的发生。

1.加强植物检疫。繁育小麦种子必须在播种前15天向检疫部门申报,繁育材料必须进行检疫除害处理;严禁在全蚀病、腥黑穗病等检疫对象发生区繁育小麦种子;凡未经产地检疫合格的种子不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对违反植物检疫条例而擅自繁育、调运、经营小麦种子的单位与个人依法严肃处理,确保从源头上控制小麦检疫性病害的传播。

2.选用抗病良种。在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多发区,应种植抗病耐病品种。

3.消灭病残体。小麦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对于纹枯病、根腐病的病残体,要带出田外集中处理。腥黑穗病和全蚀病的病残体要就地烧毁,以免疫情扩大。

4.轮作。在小麦全蚀病等土传病害重发区,改种非禾本科作物,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充分发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拮抗作用。

4.加强管理。精细整地,实行深耕,精耕细耙,提高播种质量,促进小麦壮苗早发。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施用小麦专用配方肥,避免偏施氮肥和带有病残体的有机肥。避免早播,合理密植,返青期及时中耕,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创造一个有利于小麦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

5.化学防治。①采用药剂拌种等处理种子措施,于播种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种子处理。②采用小麦返青期药剂灌根、药剂喷雾直接把药物喷到植株的根或茎基部等措施,在土传病害发病区进行药剂防治。

猜你喜欢
全蚀土传纹枯病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与防治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98%棉隆颗粒剂土壤处理对甘肃陇南低海拔川道区小麦田有害生物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控
同种负密度制约效应与园林树木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控
分析作物土传病害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