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建设踩刹车 行业拐点到来

2018-06-26 11:40陈哲
新产经 2018年1期
关键词:装机火电建设

文/ 陈哲

作者系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整体看,目前火电行业确实面临阶段性过剩局面。

在刚刚过去的12月16日~21日,2016年全年最强雾霾袭击我国中东部地区。相关数据显示,在此期间日均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个,在最严重的12月18日,全国有8个城市出现AQI(空气质量指数)小时值“爆表”情况,安阳、邯郸“爆表”时长超过20小时。

对此,各界人士质疑治霾乏效同时,又将钢铁、化工及煤电为代表的污染物排放大户列为关注重点,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行业大佬持续发声,呼吁继续大力推动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建设、应用,改善煤电挤占清洁能源上网指标、影响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现状。

一时间,煤电再度成为众矢之的,而回首2016年,大小的能源行业活动中几乎都会有一个不变话题——煤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煤电过剩的时期又来了。内外交困,凭借煤价暴跌过了两年舒坦日子的煤电行业企业渐感压力。

一纸通知 未批先建项目面临巨亏

事实上,随着实体经济运行持续颓势,进入投产高峰的煤电行业早有企业未雨绸缪,顺应新电改大势,变坐商为行商,在辖区内与用电大户签约,保证自身电力产出以锁定利润。另一边,眼见煤价走低火电企业获利颇丰,更多行业外资本跃跃欲试,抢搭各种便利资源跻身煤电项目之间,欲分一杯羹。

去年年中,中电联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火电新增装机2711万千瓦(煤电2149万千瓦),同比多投产367万千瓦,是“十二五”以来同期投产最多的一年。6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装机容量10.2亿千瓦(煤电9.2亿千瓦),同比增长7.9%。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3.1%,继续负增长;设备利用1964小时(煤电2031小时),同比降低194小时,为近十年来的同期最低水平。

在此之前,华北电力大学的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在建煤电项目1.9亿千瓦;待批或已经提交地方发改委或者环保厅等待批准的项目还有1.6亿千瓦,即便有1.1亿千瓦可能缓建、缓批,预计煤电将在2016、2017、2018三年中年均投产5000万千瓦。此外,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煤电产能过剩及投资泡沫研究》曾指出,中国将在“十三五”期间造成超过2亿千瓦的装机过剩,造成约7000亿元投资成本浪费。

为防止煤电行业产能过剩趋势进一步加剧,去年9月23日国家能源局网站发布《关于取消一批不具备核准建设条件煤电项目的通知》,取消了涉及吉林、山西、山东、陕西、四川、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15个、总计1240万千瓦不具备核准建设条件的煤电项目。

被公示的具体项目包括国电集团5个,总计650万千瓦装机,大唐集团3个,总计190万千瓦装机,华电集团1个,总计30万千瓦装机,及晋能集团2个,总计140万千瓦,还有华润集团60万千瓦、广州发展集团100万千瓦、新矿集团30万千瓦、香港美亚公司40万千瓦项目各1个。

从项目所属公司看,15个项目中有9个涉及五大发电企业;从装机规模上看,15个项目的单台机组装机容量均在20万千瓦及以上,包括3台60万千瓦的机组,5台百万千瓦的机组。

此通知一出,立即引发了业界瞩目,尤其令煤电建设相关行业哗然。虽然此前能源局、中电联及几大新能源协会都屡次指出火电装机冗余、利用小时数下降、挤压新能源发展空间等问题凸显,新建甚至上大压小项目的批复建设都应急踩刹车;去年4月,能源局曾密集下发《关于促进我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关于建立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机制暨发布2019年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煤电项目规划建设情况监管工作方案》等政策通知,不断重申国内火电建设的步伐亟须放缓,但类似此次以通知叫停形式出现的强力监管手段,在近年还是首次,被誉为是4月刹车政策之后的“真格”一脚。

以目前相对主流、性价比较高的66万千瓦超临界机组为例,实际建设周期约为2年,需资金30亿上下,算入规划设计和申请路条等项前期投入,可谓消耗资源不菲。在此次叫停的项目中,涉事企业及地方政府都将承担一定损失,甚至引出巨额亏损。

拐点来临 高速增长盛景难现

据业内人士回忆,上一轮煤电“限建”还是在2000年,当时的国家电力公司表示3年不再开工常规火电项目,重点转向电力结构调整、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全国电力联网相关工作。彼时政策除了产业因素之外,电网主辅分离改革也是重要原因,具体行业影响也因改革弱化。但经此一役,以电建单位为主体的行业企业由于工程垫资损失惨重,结合近年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有些企业至今都没恢复元气。

此次暂缓煤电建设,直接利空国内两大电力建设企业,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不过,这两大电建集团在近年的年终工作会等场合也公开表示,由于火电、水电等传统业务新签合同量增速放缓,企业顺应国家“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转向新能源、垃圾发电及路桥、轨道交通等基建为主的非电业务领域,以寻求业务重心的转型,为企业后续发展寻找突破口。

与煤电的受限相对,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行业发展在近两年备受政策眷顾,尤其是光伏行业,以致于其“同根兄弟”——光热行业都眼红不已,终于在持续不断的努力下力排阻力,于去年9月2日争取到了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全国统一的太阳能热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为接下来在新能源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积累了筹码。

不过,从电网角度看,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力由于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其上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一直不被认可,以致于各级监管部门三令五申之下,依旧难以缓解弃风、弃光现象。能源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弃风弃光达到371亿千瓦时,半年的弃风弃光量已经相当于2015年全年的弃风弃光量,超过了2015年全年全社会新增用电量。这其中有新增项目投产高于往年的因素,风光电力特性给电网造成的“接纳恐慌”也是重要因素。

引用部分新能源行业人士的共识,如果没有储能产品来驯服风光电力,风电、光伏短期内也只能是“可远观不可亵玩”,实用价值大打折扣。从目前投资进入新能源电站领域的主体看,基本都是国有或国资控股的大型企业,民营资本依旧谨慎,也反映出这一行业尚未确立成熟的商业模式。

另从需求侧看,近两年我国第二产业用电量下降的同时,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用电量尚有提升空间,且民用电领域,尤其是农村地区版随着配电网、农网改造升级,后期将成倍、十几倍乃至几十倍增长。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

以目前正在火速推进的京津冀鲁豫区域散煤治理工程为例,取代农户采暖的是4-6P的空气源热泵取暖器或同规格储热式取暖器,以每台热泵每日工作10~15小时、每小时耗电在4-6千瓦时计算,每个农户整个采暖季的用电量较之前燃煤取暖形式的增量可达到4000~9000千瓦时左右,可谓增量巨大,仍需煤电作为主力能源提供稳定、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整体看,眼下火电行业确实面临阶段性过剩局面,且随着主要电力消耗行业节能降耗工作的落实推进、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的逐步提升等因素制约,后期难以再现近5年年均近50000兆瓦的装机增速,转而进入追求实现清洁、高效、洁净化电力生产的平稳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装机火电建设
国家能源局: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9 036 万千瓦
2020 年上半年欧洲风电新增装机统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光伏:分布式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越集中式
静电帽自动装配压装机的研发和应用
火电施工EPC项目管理探讨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向下的火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