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研究

2018-06-26 02:39揭仕军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路马克思主义

揭仕军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区带”范式下对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其着眼点在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国际区域差异实现共赢以及实现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等等。因此,本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在概述区域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建议,以希望进一步促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一带一路”倡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5年11月23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论展开了第28次集体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以我国的国情和发展实践作为重要的基础,以揭示新特点和新规律,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实践的阶段性规律成果进行提炼和总结,进而不断开拓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因此,本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展开的研究。

一、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概述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伟大实践,其必然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和实现的。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并没有独立的区域经济学。因此,在这一阶段,我国学术界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生产力布局方面。由于在这一阶段我国实施的经济体制主要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因而在生产力布局方面主要是地区均衡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是从苏联“引进”的。对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非均衡发展,他们认为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空间形式,而为实现社会主义就应消灭地区差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相关著作中,也提到要平衡布局,并认为实现平衡布局是消灭城乡对立的重要条件。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恩格斯提出了平衡的分布,并不是绝对平均分布生产力,其根本内涵在于各地区应基于本地的实际情况,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进而将生产力合理发展。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如地区自然条件以及资源等的差异,各区域差异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曾说道,国与国之间、省与省之间以及地方与地方之间,由于生活条件的差异,其不平等的现象是存在的,无法将其永远且完全消除,但要将其缩小到最低限度。“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沿线国家的自然条件、经济体制以及文化等差异是显著存在的。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

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出现了区域分化,区域经济新变化日益明显。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逐渐开始放弃了改革开放前的生产力布局,取而代之的则是非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此同时,我国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制度以及体制等等,以促使各区域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经济。在此种情况下,必然导致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各区域之间的差距也逐渐加大。区域经济学理论的提出恰好为解决区域发展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首次提出区域经济问题是在1982年,这也是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开端。1989年,我国第一部关于区域经济学运行规律的著作诞生,其标志我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也在逐渐地完善。我国在区域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大部分研究学者是比较认可西方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因此,我国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是在借鉴和吸收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

二、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一)生产地域分工范围扩大以及专业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生产地域分工的范围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恩格斯认为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跨国界的生产地域分工逐渐兴起,进而导致资本主义相对摆脱了地方的局限。社会主义在摆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条条框框,其必然会向前迈进一大步。也就是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其是在生产地域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的必然产物。另外,在国际贸易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不同国家的生产地域分工也必然要考虑政府的在经济方面的协调和干预。马克思在相关著作中,认为全球化本身就是不平等的,随着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推进,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国内各地区之间,其一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另一方面则是相互独立的。除此之外,地域分工还应考虑当地的经济风险。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在新时期,應用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视角进行分析也是有相应的理论基础的。

(二)空间不平等以及资本主义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在于与时俱进,解决实际问题。在理论中,还蕴含着协调和统筹兼顾,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国际区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以资本主义为例,其在发展过程中,将物质文明和金融资本以全球化的方式转移到世界各地,在这一过程中,空间不平等就出现了。这种不平等的空间关系以及不平等的交换关系,就逐渐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和矛盾。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中,认为城乡之间的关系、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间的关系等等,这种屈服关系就是空间上的不平等关系。

(三)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和国际产业的转移

在资本主义国家,全球化过程也是国际产业转移与污染转移并存的过程。恩格斯在相关著作中表明,地域发展过程中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其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布局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其不仅会导致城乡对立,还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同时更会导致环境的污染等等。为解决这一问题,恩格斯指出只有城乡融合,才能够将空气、水以及土地污染等问题解决。与此同时,其还指出只有城乡融合,才能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只有将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的融合,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布局时,才能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三、“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相关理论

(一)“一带一路”倡议

基于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的视角,“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了不同西方区域经济学理论的范式,也就是“区带”。“区带”是一种新的范式,其主要有交通带、信息带、产业带、贸易带以及旅游带等等。其中,交通带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航空港和高铁的建设等等。

金融带的具体内容则主要是指丝路基金的组建等等。另外,学术带则主要是指沿线国家高校之间在学术上的沟通和交流以及成果的分享等等。总之,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沿线国家可以就某个方面进行合作,以推进战略实施的深度和宽度。在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视角下,我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从各国共同利益出发,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探寻沿线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必要性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也就是说,“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具有历史渊源,还具有很大的现实需求。从区域范围这一角度来说,东连亚太经济圈,中间贯穿中亚地区,西接欧洲经济圈。在国内,不仅包括西北地区,还包括西南地区。从经济带区域范围来看,始于东亚,并经过中亚,一直延伸至欧洲,辐射国家包括南亚、俄罗斯以及西亚等等,形成了以中亚为中心,并形成“世界四最”的经济合作走廊,即世界最长距离,最大面积,最多人口以及最大发展潜力。从空间范围来看,其有三个层次,即核心区、扩展区以及辐射区。核心区包括5个国家,即中国和俄罗斯等。扩展区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等等。辐射区包括欧盟和西亚等等。总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最基本的思路。

四、目前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面临的挑战

(一)自然条件差异

现阶段,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过程中,其沿线地区是十分广阔的,在这种广阔的背景下,其自然条件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例如,沿线所经国家,有的是高山环境,有的是沙漠环境等,这不仅阻隔了城市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导致区域要素市场处于封闭以及相对独立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为建立跨区域经济带,实现经济一体化,其经济成本是很高的。也就是说,自然条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其是世界上最难的经济带,不仅具有最大的空间扩大,还具有的最长的建设周期,同时更具有最大的难度。

(二)经济体制差异

目前,“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大部分均处于转型时期,尤其是经济体制的转型,即沿线国家均开始将计划经济体制转化为以市场经济体制,这与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体制转型较为相似。然而,沿线国家在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方向、速度以及深度的不同,沿线各国的经济体制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而这种经济体制的差异性就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中亚5国借鉴的是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俄罗斯借鉴的则是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经济体制差异的影响和制约下,“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必然应对沿线各国的经济体制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控,方能顺利开展合作,以实现共赢。这就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三)利益差异

“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过程中,区域内存在很多的组织,其在合作范围、机制以及规则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此同时,由于沿线国家的条件以及利益诉求均不一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沿线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利益方面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导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之,利益差异也是“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四)文化差异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还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对于战略的实施也是具有重要的影响的。这主要是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区域大多是多宗教和多民族交汇的地方。然而,“一带一路”倡议区域经济一体化指的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一体化。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沿线各国的文化以及宗教等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然而,在这种文化差异的影响下,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说,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是必需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过程中,为做到求同存异,应加强合作,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五、基于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建议

(一)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以为实现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方向,其不仅能够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还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在新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仅是我国社会转型的需要,更是区域均衡发展的需要。然而,在新時期,“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进而难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如文化差异、经济体制差异以及自然条件和利益的差异等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分析可知,“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过程中,为促进其具有较高的效果,缩小各种差异,应注重合作。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合作的重要基础,其能够为实现互联互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此,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基础设备的建设和完善。目前,我国与中亚等地区在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如铁路建设、公路建设、电网建设、能源建设以及航空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其对于我国来说,不仅丰富了油气的来源,还促使我国的优势产业走向世界,如茶产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不仅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对于中亚国家的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其能够改善中亚地区沿线各国基础设施情况,能够实现传统线路出口单一的问题等等。因此,基础设施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二)注重能源工业领域的合作以保障我国能源供给

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上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为保障我国能源需求,也为保障我国未来发展过程中能源的供给,应注重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在能源工业领域上展开合作。例如,中亚5国和俄罗斯等所处的地理位置是能源十分丰富的区域,因而具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通过合作,其不仅能够实现能源供给的有效对接,还能够实现能源产业的互补,进而促使经济的协同发展。另外,为实现能源工业领域上的合作,还应树立一定的外交理念和合作观等等,进而建立新型能源合作关系,以开辟能源和做的新路径等等。与此同时,在进行能源合作的过程中,我国应学习并借鉴一些国内较为成熟的园区化经验,以通过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来加大合作的力度和强度。除此之外,我国政府还应通过金融扶持、财税支持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等诸多方式,为能源的合作提供支持,从而促使能源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

(三)加强我国产业转移与新产业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渐深入,沿线各国的合作也日益深入。在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视角下,我国为加强产业转移,尤其是实现绿色产业转移,“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也的產业也纷纷开始实现绿色产业。为实现产业转移,与产业领域进行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应注重产业的升级,并逐渐产业与文化创新、理念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等等进行结合,进而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为进一步加快我国产业的转移,我国可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如管制政策、外税收政策等等,以在最大程度上与国际接轨。同时,还应与时俱进,对于现有的不合理的政策限制给予完善,为通过政策优势,创造良好的和谐制度环境。另外,还应注重新产业领域的合作。在新领域合作中,可采用新兴的合作模式,以加强合作力度和强度。

(四)注重科技、教育以及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域的合作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也日益密切。“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过程中,沿线国家的旅游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与此同时,由于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文化上的差异,进而制约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因此,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还应与沿线国家的科技、教育以及文化等等进行合作,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沿线国家的文化。以教育合作为例,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还可通过建立固定交流机构的方式进行合作。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相关结构的建立就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在文化合作方面,可通过学术交流或人才交流等方式,缩小文化的差异,进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科技合作为例,可采用以企业为主体的方式,进行合作,以提高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科技水平。在进行科技合作过程中,可通过政策性的引导加强科技合作的力度。另外,还可通过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式,为科技的合作创造条件。除此之外,在进行科技合作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我国科技合作的主导地位。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基于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视角,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是非常重要的。这主要是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的长期战略,其不仅将历史因素和时代发展进行紧密的结合,还将国家的命运和区域紧密结合起来。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不同的研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如有的研究学者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有的研究学者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展开了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研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的一种创新,同时也是一种伟大的实践。而任何伟大的实践均需要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因此,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未来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应注重能源工业领域的合作,应注重我国产业转移与新产业领域的合作,还应注重贸易和物流产业的领域合作,更应注重科技、教育以及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域的合作,方能推进“一带一路”的实施,方能实现我国与沿线各国实现共赢。然而,目前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过程中,其依然面临着诸多差异,如自然条件差异、经济体制差异以及利益差异和文化差异等等,因而未来还应注重并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和深度,以促使“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为我国的发展,为沿线区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斐.“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方略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J].法制与社会,2017,21(33):156-157.

[2]李孟真.“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环境保护——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视角[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1):34-38.

[3]张南燕.马克思主义和平发展理论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研究[J].知识文库,2016,23(2):123-125.

[4]杨文亮.“一带一路”倡议:愿景、挑战及未来[J].未来与发展,2016,11(6):32-37.

[5]刘丹.马克思利益共同体理论视角下“一带一路”的当代意义[J].小品文选刊(下),2016,19(6):136-137.

[6]董宇坤,白暴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与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3):18-26.

[7]赵紫延,张俊桥.浅析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一带一路”倡议构想[J].长江丛刊,2017,16(35):103-104.

[8]迟晨曦.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7,21(8):69-70.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