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若木与陈云携手走过的岁月

2018-06-27 10:28姚贤玲
领导文萃 2018年8期
关键词:陈云延安丈夫

姚贤玲

于若木,原名于陆华,1919年4月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书香世家。于若木自幼在开明、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小学毕业后,进入山东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学习。于若木兄姐曾受共产主义熏陶,受其影响,于若木自少女时代就喜欢阅读进步书籍。读书后,她的语文老师周小舟是中共地下党员,经常挑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文章给学生们阅读。受此影响,于若木在文章中常常流露出对反动政府的不满和对光明的渴求。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于若木也投身到运动中,活跃在斗争的第一线。1936年1月,于若木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9月,于若木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根据组织安排,于若木来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

不久后,成仿吾校长在一个石窑洞里召开学校党员大会。当时陕北公学的学生党员不是很多,约有三十几人。当时国内许多进步学生投奔延安,针对这种情况,陈云给大家讲了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与爱护,欢迎更多的知识分子到延安来。通过这次报告,陈云的沉稳、成熟,给于若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多日,组织上要从陕北公学挑选一名政治可靠、条件合适并懂得一些护理知识的人照顾陈云。经过挑选、考察,历史清白、政治可靠、性格温和的于若木被选中。此后,于若木便从陕北公学搬到中央组织部的招待所值班,担任陈云的私人看护。

于若木曾听过陈云做报告,对他很是崇拜,尽心尽力照顾陈云。二人很快熟悉起来。陈云常和她聊天,问于若木在什么地方上的学,家里还有什么人,喜欢读什么书,都读过哪些书;同时也把自己的一些情况向于若木做了介绍。于若木觉得这个领导一点儿架子也没有,平易近人。

一天,于若木照顾陈云吃完药,准备回值班室,陈云喊住了她,请她到房间里坐一坐。于若木以为是自己工作没有让首长满意,有些惶恐。陈云说:“我看你这个人很老实本分,很朴实,我自己也是一个老实人,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一点儿思想准备也没有的于若木被问愣了。在她心里,陈云是领导,她一直非常崇拜他。因为崇拜,于若木从没有把自己与眼前这个沉稳、真诚的男人联系在一起。面对陈云的提问,性格内向的她低着头沉默。陈云很理解于若木的心情,没有让她立即回答,而是告诉于若木,是否可以征求一下家人的意见。这时,于若木的二哥也到了延安,于若木接受了陈云的建议,将此事告诉了哥哥,得到了哥哥的支持。于是,于若木和陈云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俩人还互赠了礼物。

不久,陈云和于若木结婚了。一向不主张铺张浪费的陈云,买了一些花生、糖果,请住在一个院子里的二十几人在一起热闹了一番,算是举办了婚礼。

婚礼虽简单,生活也很清贫,但于若木心中有了对丈夫的爱,便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她在给大哥的信中写道:“虽然他大了我十四岁,但是我对自己的婚姻很满意。他是一个非常可靠的忠实的人,做事情负责任,从不随便,脾气很好,用理性处理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你问我们小家庭的生活状况么?这里无所谓家庭。陈云同志在工作,我在学习。他住在机关里,我住在学校里,每星期六我到他那里住一天,这是延安所谓的‘住礼拜六。”当时,于若木已从陕北公学转到党校,吃住都在学校,并没有因为嫁给了陈云而搞特殊。星期六回家与丈夫团聚的一天,短暂而温馨。她常常把丈夫的衣服带回学校,利用休息时间在延河边上把衣服洗干净,到周末回家时再带回去。原本是大家閨秀的她,婚后也成了操持家务的能手。后来,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于若木积极响应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她纺得一手好线,全家的日用开销,大都是她纺线换来的。为了改善生活,给陈云和孩子补充营养,于若木还在自己居住的院子里种上了西红柿等。于若木凭着自己对丈夫的爱和一双巧手,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新中国成立后,于若木终于可以安心守在丈夫身边,悉心照料他。由于战争环境的摧残,陈云的身体一度非常虚弱,特别容易感冒。为了让陈云提高身体素质,医生建议他到青岛疗养一段时间。那时,陈云还没有配专职的医护人员,每次生病,都要临时找医生、护士。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每当护士给陈云打针时,于若木都在一旁仔细观察,认真学习,然后悄悄在自己身上试验,等她觉得有把握后,就自己给陈云打针。

三年困难时期,于若木在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因工作原因,她和许多科研单位保持着联系。当看到许多人因营养不良而得了浮肿病,于若木心里特别着急。她与同事们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当听营养专家讲,人每天摄入适量大豆,可以解决浮肿问题。于若木便建议专家写个材料,她将材料送给陈云。陈云看后,接受了专家的建议,起草电报发往东北,将东北的大豆调入,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浮肿病问题。

于若木就是这样时刻记住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百姓,把自己放到一个最恰当的位置。她曾说过:“我与陈云同志,无论从能力上、资历上和地位上都有很大差别,这个差别对我来说,是一件感到很不舒服的事情,我只有努力向他学习,用他的思想行为来解决自己的一些思想问题,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更端正。”

“文革”开始后,于若木被下放到湖南衡东的“五七干校”劳动,丈夫陈云则到了江西。这时候的于若木已年近半百,但她从不让同事们照顾她,每天坚持和大家一起劳动。其间,于若木因写大字报揭露江青,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要开除党籍,隔离审查。陈云不避风险,亲自给毛泽东写信,保住了于若木的党籍。于若木随干校一同回到北京后,仍然被限制自由不准回家,每天的工作是打扫厕所,清理楼道。女儿陈伟力几经周折打听到她的消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才与母亲见面。陈云从江西回到北京后,立刻向上级有关部门打听妻子于若木的情况和下落。经一番周折,于若木被允许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

老年的于若木,致力于营养学的研究。1983年,她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关于营养学的文章《营养——关系人民体质的大事》,提醒有关部门要重视国民营养。后来又出版了《于若木文集》和《于若木论学生营养》等专著。

于若木先后被聘为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微量元素与健康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顾问等。

2006年2月28日,于若木因病在北京逝世。

(摘自《炎黄春秋》)

猜你喜欢
陈云延安丈夫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走进延安
Gait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resurfacing hip arthroplasty compared with metal-on-metal bigfemo-ral-head tot ip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