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的发生及综合治理

2018-06-27 21:30商泽宇王文进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9期
关键词:成株染病病株

商泽宇 王文进

本文从辣椒疫病的发生症状、规律、影响发病的因子,以及综合治理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大家了解该病,并在预防和防治该病中提供技术方面的理论支撑。

1、 为害症状

辣椒疫病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以成株期发病为主。病菌可侵染根、茎、叶、果。

1.1. 苗期发病 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即苗期猝倒病;有的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枯萎而死。

1.2. 成株期发病

1.2.1. 根部染病。主根染病,初呈淡褐色湿腐状斑块,后逐渐变为黑褐色,导致根及跟颈部韧皮部腐烂,木质部变淡褐色,引起整株萎焉死亡,可称为“根腐型”,常和辣椒根腐病相混。

1.2.2. 茎和枝染病,病斑初为水浸状,环茎枝表皮扩展的,后导致茎枝“黑杆”,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

1.2.3.叶片染病,出现污褐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叶很快湿腐脱落。

1.2.4. 果实染病,特别是菜椒,多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病果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病果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残留在枝上。

2、病原和侵染循环

2.1. 病原 辣椒疫病属鞭毛菌亚门辣椒疫霉,和霜霉病同属一个亚门,为一种低等真菌。

2.2. 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植株發病后形成发病中心或中心病株,病部在高湿条件下可形成大量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主要借雨水、灌溉水进行传播,少量病菌可借风、气流进行传播,在田间不断反复再侵染,致使该病流行。

3、发病条件

3.1. 和温湿度的关系。疫病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条件适宜时,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流行成灾。多雨、潮湿的天气条件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大雨后骤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最易流行。田间25-30℃,相对湿度高于85%病害易流行。土壤湿度在95%以上时,持续4-6小时,病菌即可完成侵染,2-3天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正是因为该病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迅猛,成为辣椒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从时间上来说,一般年份6月中下旬出现发病中心,7月下至8月上出现发病高峰。

3.2. 和灌水的关系。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灌水方式、灌水量、灌水时间对辣椒疫病的发生程度有很大影响。单水口大水漫灌,极易暴发流行;多水口,小水浅灌发病轻;午间高温灌水发病重于早、晚灌水;雨前、雨后、和久旱猛灌大水发病重。

3.3.品种因素。不同品种抗性也有差异,一般甜椒类抗性差,辣椒类抗性稍强。

3.4.其他因素。连作地块,特别是往年曾发病的地块发病重;平畦栽培地块重于起垄栽培地块;其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黏重、氮肥过多、定植过密,通风透光性差、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病重;

4、综合治理措施

由于辣椒疫病特有的危害特征,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4.1. 选用抗病品种 培育抗病品种是目前的一个育种方向,也是农艺方面可供选择的一种防治方法。

4.2 农业防治措施

4.2.1. 合理轮作。由于该病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应尽量减少重茬,特别是发病地块。由于辣椒疫病还可侵染茄果类和瓜类,应避免与茄果类和瓜类蔬菜连作或套种。可与玉米、大豆、十字花科蔬菜、葱蒜类进行2-3年以上轮作倒茬,以减少土壤病菌量,降低发病率。

4.2.2. 清洁田间,减少病原菌传播与积累。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病残体。发病初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不能将病株和病残体随意丢弃在田间和沟渠中,以减少病原菌数量。

4.2.3. 科学灌水。高温期间宜在早、晚浇水,夜间浇,防止雨前雨后和久旱后猛灌大水。严禁大水漫灌、串灌,灌后田间积水和伏天曝光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

4.2.4. 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追肥或冲施肥以复合肥为主,避免偏施氮肥,辅以生物肥及腐殖酸肥等,利于活化土壤,提高植物的抗耐病能力。

4.3.生物防治。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药残问题以及抗性问题,生物农药是目前研究的热门方向。据报道,对辣椒疫病有一定防效的生物农药,细菌类的有:芽孢杆菌、假单孢菌、海洋细菌等,拮抗真菌类的有:木霉菌、毛壳菌、曲霉菌等。就目前的生物农药,可用来预防,一旦发病,用来治疗,好似“急病人遇到慢郎中”,远不如内吸治疗性的化学农药高效、速效。

4.4. 化学防治。

4.4.1. 预防苗期发病。撒种后可用亮盾10毫升兑水3斤左右,一半药喷淋种子上,一半药喷淋盖种土上,可喷淋10-15个平方;移栽前2-3天,可用亮盾或阿米西达10毫升,兑水30-40斤,喷淋苗床,可喷淋10-15个平方,然后带药移栽。

4.4.2. 成株期防治。掌握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淋下部茎枝及茎基部,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3-次,防效可达70%左右,而在辣椒地完全无病株出现时施药,防效并不高于发病初期施药。(据杨学辉硕士 “贵州省辣椒疫病研究 2004”,就辣椒疫病不同施药时间和施药次数等防治技术对比试验结论。)。可选用的药剂有: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噁唑菌酮﹒霜脲氰、精甲霜灵、霜脲氰、氰霜唑、氟噻唑吡乙酮、氟吗啉等。注意轮换用药,防止抗性增加。此外,蓝矾(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辣椒疫霉病菌有一定防效,可于雨前撒施,或浇水时随水冲施,可亩用蓝矾2-3斤,或者用高锰酸钾1-1.5斤,有明显防效。

(作者单位: 271017 山东省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72211山东省金乡县胡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成株染病病株
利用集群分离分析结合高密度芯片快速定位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YrC271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更 正
黄瓜耐弱光性鉴定指标研究及其苗期与成株期的相关分析
爱 情
食饵染病生态流行病系统的稳定性与最优收获
2009年新洲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