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

2018-06-28 09:00王应时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8年6期
关键词:智慧型智慧信息

王应时

(内蒙古财经大学)

1 引言

智慧型城市就是在在现代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对城市信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与总结,以此实现对城市环境的密切监管、城市安全的严格监测以及商业活动的及时效应等,以此实现城市日常运行与管理工作的智慧化。

2 智慧型城市的理论思考

2.1 智慧型城市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转型

随着各行业生产、运行与管理工作的科技化与智能化发展,城市新经济时代悄然到来,进一步促进了城市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智慧型城市的优势主要体现于新型要素方面。第一,智慧型城市比较注重人的发展,将人看作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基础,发挥信息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和资本后盾,实现快速发展。第二,智慧型城市强调城市内涵的突破,一般包含居民舒适的生活、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等内容。第三,城市建设工作的基本内容发生了转变,智慧型城市追求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同步进行,注重先进科技与城市建设的有效结合[1]。

2.2 智慧型城市是信息化、工业化及城镇化相互结合的必然结果

我国各地区城市在信息化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形态。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城镇化的突出性作用就表现在可以以一种信息载体的模式推进城市的智能化建设进程。通过对我国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这种信息化的城市智能发展模式还能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城镇化生产效率与质量,促进了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并且推进了城市升级的速度,此外还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智慧型城市建设的战略选择

3.1 加强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共同促进智慧型城市建设

想要有效促进智慧型城市在我国各地的广泛建设落实,一定要将市场经济的作用与政府调控工作相互结合,协调二者的作用关系,建立起适合我国城市发展实际的动力机制。一方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中资源配置功能进行全面性认识,促进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适当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等因素对各单位部门进行引导,然后通过市场、资源的约束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另一方面,促进国家在城市发展资源配置过程中相关作用的全面发挥,通过专项政策的制定为智慧型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良好环境,加强对人才以及资金的吸引作用,为智慧型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人才与资金保障。就当前我过各地区智慧型城市建设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逐步出现智慧型城市项目建设过热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通过领导从决策机制的构建以及全面落实来加强对城市建设工作的严格监控与管理。其次要在实施智慧型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对我国城镇化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要求进行充分考虑,以此为基础构建智能型城市的发展规划以及对应的建设方案,提高城市与产业发展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再次要全面协调城市的区域发展,结合地方特点进行因地制宜,进一步彰显地方特点并进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3.2 促进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与相互结合

在进行智慧型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道路上,一定要注意对工作制度创新与科学技术创新协调关系的处理,继而为更好地完成金融资本和现代产业技术二者间的有效对接提供必要保障,促进智慧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民间资本及民营企业的功能发挥。总的来讲,城市金融体系作为智慧型城市建设工作以及城市发展的重要融资途径之一,针对创新工作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还能够形成一定的规避作用。在落实智慧型城市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金融与科技的不断创新,以及保证智能型城市今后的良性循环发展[2]。一方面,就融资体系而言,相关部门需加强对于私募股权基金以及风险投资问题的关注与管理,逐步优化天使投资体系,建立更加健全的产业投资链,推进产业孵化与培育工作的快速发展。同时,全面发挥资本市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实现“壮大培小”,进而对智慧技术创新存在的高风险进行分散。对当前信用担保机制进行分析与总结,结合实际进行调整与完善,优化城市金融公共服务,缓解企业融资时担保和抵押难的情况。政府部门加强政策引导,为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以此为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同时吸引更多民间资本与企业的加入,构建完整、有效的投资、融资机制。另一方面,对于科学技术的创新问题,应逐步加快科研技术工作进度,完善技术检测体系以及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且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使 “官、产、学、研”合作机制更加健全。为了保证先进技术在智慧型城市建设工作中的效果,工作人员需逐步完善技术系统的软件及硬件条件,充分开发与应用云计算技术及物联网体系等,尽快拥有更多属于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降低技术方面所受到的限制。

3.3 协调信息集成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

智能型城市的建设需要进一步突出城市生活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这就要坚持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前提是信息基础设施与集成共享,这也是其发展的价值所在,因此,在实施城市智能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特别要注意相关信息平台的构建,例如物联网平台等,建立健康安全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体系。除此之外还应构建完善的智慧城市信息共享体系,同时加强对城市教育信息、环保信息、交通信息以及医疗信息等的整合,建立数据库并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促进智慧型城市环保工作、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与促进。

3.4 进一步完善专项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工作刚刚处于初始阶段,各环节工作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向的风险,例如信息安全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以进一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将技术标准建设和完善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只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完善的法规,才能促使智慧城市的运行更加高效和安全,这是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提高既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深化技术应用,使智能化城市建设工作与城市产业发展以及当前国情形成密切联系,不断推进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将政府、企业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国际合作,并努力提升我国在技术领域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努力强化信息化法制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3]。

4 结语

我国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实践处于起步阶段,对很多环节还只是设想,并未投入真正的实践,对此,相关技术人员还需本着认真、专业、负责的态度加大实践力度,促进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为广大人民建立更好的生活环境。

[1]叶淑飞.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12):303-304.

[2]姜云耀.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8):172.[3]骆睿.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的渗透[J].中国新通信 ,2017,19(7):67-68.

猜你喜欢
智慧型智慧信息
高速公路智慧型收费亭浅谈
智慧型高中英语教学探究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智慧美少女
A Survey of Pervasiv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