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塔两跨悬索桥垂跨比与刚度间关系研究

2018-06-28 09:04,
关键词:中塔加劲梁三塔

,

(1.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457;2.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092)

0 引 言

悬索桥的垂跨比是指成桥恒载状态下主缆在主跨内的垂度f与主跨跨度L的比值f/L。垂跨比的大小对主缆的缆力有很大影响,在主跨跨度及结构其他尺寸一定的情况下,主缆的缆力将随着垂跨比的增大而减小,常规两塔悬索桥加劲梁的竖向位移随着垂跨比的增大而增大[1]。根据文献[1]统计,采用常规两塔悬索桥时,公铁两用悬索桥的垂跨比一般较公路悬索桥小一些,因为铁道运营对悬索桥的整体刚度要求较高,所以像香港青马大桥、日本南北备赞大桥的垂跨比皆用1/11,而一般公路悬索桥的平均垂跨比为1/10。然而三塔两跨悬索桥与常规悬索桥不同,文献[2~3]以泰州桥为基本模型得出结论:“三塔两跨悬索桥垂跨比增大,加劲梁挠度减小”,这一结论与常规悬索桥不一致,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1 分析思路

采用位移法的思想将活载挠度产生的原因分为活载、边塔位移、中塔位移三部分。各单项效应计算时严格依照位移法的原理,即计算活载效应时,中、边塔顺桥向位移均约束;计算中塔位移效应时,无活载并约束边塔顺桥向位移;边塔位移效应也同样处理。对于悬索桥,其非线性比较强,因此在计算各单项效应时考虑了非线性影响。以泰州长江大桥为基本模型,其垂跨比为1/9(120/1080)。笔者分别比较垂跨比为100/1080、120/1080、140/1080的三种情况,分析三部分效应与垂跨比变化间的关系,进而揭示“三塔两跨悬索桥垂跨比增大,加劲梁挠度减小”的根本原因。

2 计算结果

根据文献[3]中提供的资料,采用ANSYS计算软件,建立泰州长江公路大桥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主要包括主缆、吊索、桥塔、加劲梁四大部分,还模拟了塔顶鞍座、散索鞍、基础、水平纵向索等细节构造。为了加快计算速度,两根主缆合并为一根,桥塔仍采用空间梁单元模型,加劲梁形心与吊索的下吊点之间采用刚臂连接。吊索与边塔、中塔间距为20m,其余吊索间距为16m。

图1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有限元模型

根据抛物线索在满跨均布力下水平力的计算公式[1]:

跨径不变的情况下,均布力引起的水平力跟垂度成反比。在三塔悬索桥中,可得出相同活载引起的水平力随着垂跨比的增大而减小。垂跨比变化时活载缆力的水平分量可见下图2:

图2 主缆与鞍座相切处主缆活载水平分力

可见随着垂度的增大,同样活载下,缆力的水平分力持续减小。图3可见,由于垂度增大导致最大挠度工况的布载范围减小,影响线峰值基本不变,这两者共同导致最大挠度工况的塔顶水平位移略有减小,见表1。随着垂度的增大,最大挠度工况的塔顶水平位移略有减小,此为结论1。

图3 三种垂度的最大挠度处的活载挠度影响线

项目垂跨比100/1080120/1080140/1080左边塔水平位移/m3.67E-021.80E-027.72E-03中塔水平位移/m 1.66E+00 1.65E+001.58E+00右边塔水平位移/m-1.65E-01-1.42E-01-1.23E-01

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垂跨比变化时,同样的塔顶位移引起的加劲梁最大挠度,见表2。

表2 三种垂度的塔顶位移对应的加劲梁最大挠度

表2计算结果表明,垂跨比增大时,同样塔顶位移引起的加劲梁挠度显著变小,此为结论2。

在前面两个结论基础之上,针对上述三种垂跨比,分别计算其活载挠度最大值工况对应的活载加载位置、边塔位移、中塔位移,然后分别计算活载、边塔位移、中塔位移单项的效应,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三种垂跨比各项挠度比较

根据表3可见,垂跨比增大虽然活载单项挠度增大,但是中塔塔顶位移单项引起的挠度远比活载单项大,也就是说在三塔悬索桥中,中塔塔顶位移起着主要作用。

结论1表明随着垂度的增大,最大挠度工况的塔顶水平位移略有减小;而结论2表明垂度增大时,同样塔顶位移引起的加劲梁挠度显著变小;表3表明正是由于塔顶位移的显著影响,导致合计情形下,垂跨比增大,加劲梁挠度变小。

3 结 论

垂跨比增大时,导致主缆的活载水平分力减小,最大挠度工况均布力布载范围减小;进而导致最大挠度工况边、中塔的水平位移减小;而垂跨比增大时,同样塔顶位移引起的加劲梁挠度显著变小;塔顶位移引起的挠度单项又在各项中占有主要影响,最终表现出“垂跨比增大,加劲梁挠度减小”的现象。

在常规两塔悬索桥中,垂跨比变化时,活载、桥塔位移引起的单项挠度变化规律跟本文相同[2],只是常规悬索桥的桥塔位移较小,垂跨比变化时体现的主要是活载单项挠度的变化规律,塔顶位移单项挠度变化规律被“掩盖”了。当塔顶位移单项挠度变化大于活载单项挠度变化,则表现为“垂跨比增大,加劲梁挠度减小”,文献[2]中当垂跨比从1/15~1/12变化时,两塔悬索桥就是这个规律。

参考文献:

[1] 严国敏,周世忠. 现代悬索桥[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23.

[2] 罗喜恒.基于挠度理论的三塔悬索桥参数分析[J].建筑结构,2008, Vol.38 No.9:100-101.

[3]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设计项目组.泰州长江公路大桥 —三塔两跨悬索桥结构分析研究 (内部资料).2007,112-116.

猜你喜欢
中塔加劲梁三塔
不同加劲梁重量下的悬索非线性振动特性
双缆多塔悬索桥塔梁受力特性研究
中外汉语教师教学情况的比较与思考
卡拉苏口岸:中塔贸易风生水起
中塔企业成功签约
山区悬索桥钢箱梁架设施工方案研究
悬索桥加劲梁架设施工工艺分析
三线合一、三塔悬索桥两设计方案静风稳定性对比研究
吃货康熙定三藩
吃货康熙定三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