茁壮成长:连云港市“江苏省高性能纤维检测中心”

2018-06-29 13:40滕启跃
中国纤检 2018年6期
关键词:纤检连云港高性能

文/本刊记者 滕启跃

以连云港市纤维检验中心为母体的江苏省高性能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位于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经过几年来的发展,连云港的高性能纤维检测中心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备的高性能纤维检测专业实验室,通过CNAS认可的高性能纤维产品达20个,检测参数74项,并在吉林、上海、山东、广东、四川等省份发展100余家长期客户,成为国家“863计划”碳纤维项目组协作实验室,为项目研究提供检测服务。

近日,记者采访了连云港纤维检验中心主任邱星翔,他讲述了高性能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

为什么是连云港?

高性能纤维产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和战略性产业,近几年来发达国家正在逐步强化高性能纤维的研究和开发,把高性能纤维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科技竞争力的战略重点。而我国作为全世界化纤第一生产大国,随着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调整的深入实施,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产业已成为纺织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连云港的企业在国内率先迈出了一步。”邱星翔说。近几年来,在“科技强省”战略的带动下,江苏省高性能纤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国内高性能纤维产业中已占据了重要位置。以碳纤维为例,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和销售企业, 2017年,由该公司牵头完成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正是有了这样的产业基础,才让高性能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出现有了土壤。”邱星翔说。

他介绍,由于高性能纤维在我国起步较晚,且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一些主要的高性能纤维产品近年来才实现产业化生产,国内高性能纤维产品标准和检测标准体系尚不完备,很多企业自身都不具备完整的高性能纤维产品检测条件。而且当时国内还没有能够为高性能纤维企业提供全方位检测的服务平台,使企业的研发和产品检测工作受到较大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性能纤维产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建设高水平的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以服务于本地、全省乃至全国高性能纤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此,连云港市纤维检验中心紧紧抓住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机遇,把纤检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积极向省质监局申请在连云港筹建江苏省高性能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于2009年11月获批筹建。经过为期两年的紧张筹建,于2011年12月21日通过省质监局组织的省级质检中心现场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

创业之路上打破质疑

如今的高性能纤维检测中心已经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而几年前,却不是这样的光景。“那时候是完全空白,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没人想到放弃。”邱星翔回忆起中心2012年初创时期说。

“我在质检系统工作多年,明白高性能纤维检测在整个质检体系也是前沿的东西。我当时就非常有愿望和大家一起努力,看看能不能把这个事业做大,到底能做到多大。”怀着未知的憧憬,连云港纤检的全体员工踏上了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

“你是连云港来的?那你一定是某某公司的吧。”这句话是邱星翔早期出去推广业务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为了推广中心的检测业务,他那段时间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个业内的研讨会和国家级论坛,与企业交流洽谈合作,但是往往会被误认为是某某企业的技术部门来“刺探军情”,让他哭笑不得。

“那时候没有人知道连云港纤检机构还有一个高性能纤维检测中心。人家习惯地就认为高性能纤维的检测应该在高校,在研究机构,而你一个市级纤检机构有这个检测能力嘛?”邱星翔说。那时候几乎每次与人交流时都会遇到这样的质疑。

他回忆,每到这个时候,他就会主动和这些企业或者专家聊设备、聊指标、聊检测方法,介绍检验中心的优势所在。在这种诚恳态度感染下,渐渐地开始有企业尝试在连云港做起了检测。

“我们的理念就是让在连云港检测的企业每一分钱都花得物超所值。”邱星翔说,全国涉及到高性能纤维检测的机构本身比较少,且很多都是大机构,高性能纤维占其业务比例很低。而对连云港纤检来说,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认真对待每个客户的需求。

他讲了这样一个经历。几年前,某高性能纤维使用企业,将原料样品送到连云港委托检验,结果被判定某些技术指标不合格。不料这个结果却引起了原料供应企业的强烈质疑,“我做这行10多年了,从来没有不合格,怎么到你这个检测机构就不合格了?”

欢迎你们企业来实验室参观,带上样品我们做一个现场的人员和设备比对。”邱星翔说,他对自己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有信心。

果然,这家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连夜坐火车来到连云港。邱星翔大方地陪同企业参观相关项目的检测实验室,让他看检测设备、检测人员。甚至许诺,可以再送一批产品过来,对其进行简单培训,然后让企业自己用设备操作,自己来检测。

邱星翔的坦诚让企业服气了,久久的沉默之后,这位企业负责人不但没有了质疑,反而讨论起了合作的问题,现在成了中心的协议单位之一。

扎实的检测水平和优质的服务逐渐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几年下来,连云港的高性能纤维检测中心业务逐步扩大。一些在此检测过的企业,通过业内介绍,还会把其他一些企业拉过来,形成了一定的口碑效应。常常会有某某企业前来委托送检,说是听“某某企业”介绍来的这种状况。

今年第一季度统计,高性能纤维委托送检的业务量,已经持续超过了传统纺织品检测的业务,成为连云港纤检中心检测业务的大头。

技术服务获业内认可

去年,连云港的高性能纤维检测中心干了一件大事,由其牵头,联合相关企业、高校制定的GB/T 33617—2017《聚酰亚胺短纤维》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为连云港首次获得高性能纤维产品标准制定主导权。

“有能力做一项标准的牵头单位,这是业内对一个机构科研实力的认可。”邱星翔说。连云港纤检最大的优势就是检测数据,一切用数据说话。在过去聚酰亚胺的检测中,连云港纤检既检测过国内的产品,也检测过外国同类型产品,对该产品的一些指标特性,有较为深刻的掌握,这些扎实的数据也成了连云港纤检中心制定标准时最大的底气。

而连云港纤检中心这次的成功牵头,也获得了业内认可。该产品有了国家标准后,以前那种产品质量话语权掌握在外国公司的局面被打破。无论是用料企业,还是国内的生产企业都得到较大便利。

“以前没有标准的时候,对于国内的用料企业来说,进口国外的原料,产品质量完全外国公司说了算,受到损失也无处申诉。而对于国内的生产企业,也是一种技术保护,防止某些外国公司恶性降价竞争,扼杀中国的新兴产业。”邱星翔说。

截至今年,连云港的高性能纤维检测中心已经连续两年承担了江苏省高性能纤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对全省50余家高性能纤维企业产品进行了监督检验。 中心也承担过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的碳纤维国家监督抽查任务,对全国所有碳纤维生产企业进行了监督检验。通过开展监督抽查工作,为中心在高性能纤维产品方面开展更高水平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增强了中心在全国高性能纤维产品检测方面的“权威性”,技术服务能力也得到了业内的普遍认可。

在服务产业方面,连云港纤检这些年来也有长足发展。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服务连云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是自身定位的“第一要务”。为此,中心与连云港市高性能纤维企业在人才、技术、设备方面实行了资源共享,实验室对市内企业实行开放服务,与奥神新材料、神特新材料、中复神鹰、中复连众、中复碳芯、杜钟氨纶等主要高性能纤维企业都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在产品检验、科技研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为其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真正做到了深耕本地。

“根据国外客户要求,我们为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新开发的玻璃纤维增强制品按美国标准对其耐海水和耐紫外荧光老化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出具的测试报告得到该企业国外客户的认可,帮助其新产品顺利进入了国际市场;为中复神鹰碳纤维出具了全国首份T700级碳纤维产品检测报告,为该产品顺利通过鉴定提供权威质量报告;为江苏奥神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聚酰亚胺产品开发过程中对试制产品进行测试分析,帮助其分析产品存在问题,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邱星翔说。

与此同时,中心还投资建立了国内首家高性能纤维产品标准信息库,收集国内外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品和检测方法标准1200余份,免费对区内企业提供标准技术查询服务,并且还帮助园区内高性能纤维企业制定了10余项企业标准。

近年来,中心每年平均为连云港市企业出具检测报告200余份,接受企业技术人员来中心开展科研实验100余人次,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提供科研实验数据300余批次,已经成为连云港高性能纤维产业加速发展的“技术推进器”。

未来,心中还有大蓝图

谈到连云港的高性能纤维检测中心发展方向,邱星翔表示,路线一直很清晰,中心将围绕“打造国内一流高性能纤维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目标,进一步提升中心在高性能纤维领域的检测和技术服务能力,争取早日建成国家级高性能纤维检测中心。

“这是每一个连云港纤检人的共同目标,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这件事。”邱星翔说。为此他介绍了4个方向的着力点:

一是提高管理能力。实现让制度来管理单位的人和事,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做到事事有据可依,合理绩效,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来增强员工幸福感和组织凝聚力,提升中心的发展后劲。

二是继续加强市场开拓。加强宣传力度,积极推介中心技术能力和业务范围;尽快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高性能纤维企业信息数据库,积极与高性能纤维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协议;通过争取国家局和省局监督检验计划,向相关部门申报建设项目和科技项目等方式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要在标准制定、检测技术开发方面加强与企业及相关高校开展技术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三是加强人才建设。着力加大重点项目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形成本专业的检验技术骨干和科技创新团队,尽快培养出能够在全省领先的技术专家和优势项目,增强中心的科技实力和研发能力。

四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是中心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通过实现科技创新,带动中心逐步从以应用型为主向科研型检测机构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据悉,未来连云港纤检中心将借助环境与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对高性能纤维性能表征体系和检测技术的研究。通过在以上方面进行前瞻性、战略性技术的研发,逐渐取得优势,赢得跨越式的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国家级高性能纤维检测服务平台的建设。

猜你喜欢
纤检连云港高性能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纤检》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全国纤检系统HVI维修保障工作业务研讨活动在京开展
一款高性能BGO探测器的研发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
纤检·建设
SATA推出全新高性能喷枪SATAjet 5000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