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2018-06-29 06:27任志敏
关键词:罗非班肝素口服

任志敏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山西 大同 03700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首要因素。目前临床急诊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效果最显著的方法是介入治疗方法,介入术实施后,需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急性血栓的再次形成,但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过程中,出血的风险较高。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的抗血小板的作用明显,但通过相关研究得知,(GP)Ⅱb/Ⅲa拮抗剂存在引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性,虽然可能性较低,但发生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较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需要将这个问题重视起来。本研究应用回顾分析法对我院出现的2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介入治疗后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了替罗非班注射液,其中有2例患者因为使用替罗非班注射液而引发了血小板减少症。2例患者均为男性,患者A年龄53岁,同时患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症,有冠心病家族病史,有心肌梗死病史,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入院,共出现3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置入Firebird1枚。患者B年龄62岁,同时患有糖尿病,有吸烟习惯,有冠心病家族病史,有心肌梗死病史,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入院,共出现3支血管病变,左回旋支置入Firebird1枚。

1.2 治疗情况回顾

在患者入院第一天,给予全部患者口服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一日一次,每次100 mg,口服氯吡格雷片,一日一次,每次75 mg,口服单硝酸异山梨片,一日2次,每次20 mg,每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一日一次,每次10 mg,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一日一次,每次23.7 5mg,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一日一次,每次2.5 mg,口服阿卡波糖,一日3次,每次50 mg,口服格列美脲,一日一次,每次2 mg对患者进行治疗。

入院第2天,患者A和患者B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配合PCI手术治疗,患者A左前降支置入Firebird1枚,患者B左回旋支置入Firebird1枚,手术中2名患者均使用2500 IU的肝素进行静脉滴注,并配合静脉推注37.5 μg的替罗非班注射液,术后使用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替罗非班注射液,泵入速率为35 μg/h,同时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进行皮下注射,起到抗凝作用。手术完成后,患者状态较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不适症状。

在入院的第3天,患者A和患者B分别在9:00和11:00出现程度相近的血小板计数骤降,患者B同时出现双桡侧创间少量出血,患者A和患者B均立即停止使用替罗非班注射液,并为患者输注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其它治疗药物维持不变。停止使用替罗非班注射液3天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开始逐渐上升,入院治疗1周后,患者的胸痛症状消失,没有出现出血的情况,没有其他并发症,办理出院手续后,回家疗养。

2 结 果

入院时,患者A及患者B血小板指标正常,入院治疗第3天,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开始下降,停用替罗非班注射液后,第4、5、6天为恢复期,具体的数据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A及患者B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统计(n)

3 讨 论

血小板减少症分为两种,分别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以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在对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之后,其结果显示相关免疫球蛋白无异常,从中可以得知患者不存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所以因服用药物造成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是需要重点探讨的方面,患者在入院之后服用了多种药物,其中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有氯吡格雷、替罗非班、肝素、低分子肝素钙以及阿司匹林等药物。

在进行介入术之前,患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但经相关检查确认血小板计数正常,没有出现下降的情况,从中可以得知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不是引发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1]。为患者初次应用肝素类药物之后的1到3天内,经相关检查确认患者血小板计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Ⅰ型血小板减少),但并未停止应用肝素类药物,经检查确认血小板计数逐渐回升,患者的预后较佳,因此可以得知肝素类药物也不是引发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Ⅱ型血小板减少是自身免疫反应,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且减少症状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会造成血栓栓塞以及肢体血管闭塞,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Ⅱ型血小板减少多发于初次对患者应用肝素后的4到14天内。在接受介入术之前对该患者应用普通的肝素,在术后对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发生了血小板减少,因此,肝素引发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较小。对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后2到24小时之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较大,在停药后1到6天,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会回升到正常范围。

在回顾治疗过程时发现,患者A在使用替罗非班注射液13 h后出现血小板计数的急剧下降,而患者B在使用替罗非班注射液15 h后出现血小板计数的急剧下降,停止使用替罗非班注射液之后,血小板计数在第4、5、6天逐渐恢复上升,在第6天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2*109/L、60*109/L,所以替罗非班注射液应当是血小板减少的主要诱因[2]。

因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而引发的血小板减少,发生时间较快,因此需要对其重视起来。尤其是在为患者注射药物的2到24小时内,临床药师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注意患者是否发生了牙龈出血、皮肤瘀斑以及血尿等状况。在发生血小板减少之后,应该及时分析引发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并停止对患者使用相关可疑药物,每天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观察并记录其变化[3]。

医护人员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进行科学的用药指导和心里疏导,一方面避免药物使用不当引发的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血小板减少等情况时患者过于慌乱,甚至出现拒绝配合治疗的情况。注意严格把控替罗非班注射液的使用计量,根据患者的治疗进展和反应及时调整计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尤其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治疗管理上,应该常规术后24小时内复查血常规,遇到这样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针对防止支架内在狭窄积累使用比伐卢定及阿加曲班的临床经验。

[1]马聪颖,陈佳纬,张 玲,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34).

[2]邱景伟,浦 奎.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8):997-998.

[3]马佳良.替罗非班冠脉给药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罗非班肝素口服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罗非班规范化给药流程的临床实践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