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从娃娃抓起(一己之见)

2018-06-30 10:17储朝晖
环球时报 2018-06-30
关键词:职业规划毕业大学

储朝晖

随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舆论对2018年大学生就业情况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显示,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超过2017年的795万,高校毕业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然而,较长时间以来,很多人总是习惯将毕业生就业难归咎为企业招聘人数少、大学生眼高手低等,或者认为在即将毕业之际对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培训就能解决问题。其实,更深层次问题在于大学毕业生意识和能力与就业岗位的需求不匹配,而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又在于自幼儿园到大学经历的不当教育管理与评价。

从小学入学到大学毕业,中国的教育管理取向是将学校与社会分开,学生进了学校就缺少与自然和社会接触的机会,就很难了解社会的需求,没有社会活动的体验,缺少对职业的了解,没有发展其职业活动的能力,缺乏从事某一职业与就业的欲望。

同样,在十多年的教育过程中评价标准始终侧重于要求学生拿高分,而忽视了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在临近毕业的时候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也正是由于中国教育评价标准侧重于拿高分,限制了许多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现实社会的接触,生成不了与自己相适合的职业愿景。

与之相比,世界多数国家在教育过程中都安排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和自主性参与社会活动。比如美国的中小学校有志愿者活动、日本的高中大学允许学生去校外打工等。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随时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并且在评价上要求有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况以及效果的内容。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形成有机统一,学生在上学期间通过接触社会,能够形成明确的职业规划,或者说知道自己今后想要做什么。

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并没有与社会充分统一协调起来,这就导致许多大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虽然一些大学开始在学生毕业前夕提供职业规划辅导,但在大学生毕业前夕的几次职业规划辅导效果是非常有限的,难以从深层次解决就业的职业兴趣、取向、能力等问题,也不足以帮助学生明确今后的择业方向。因此,应该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为学生提供职业体验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的机会,丰富学生们的生活,让不同学生在各自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优势潜能和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两者间建立对应联系,进而自主建立清晰的职业规划意识。

最后,大学不应与社会脱节,大学应服务于社会。长久以来,人们都习惯以科研和教学能力来评价一所大学的好坏,而忽视了大学需要培养能够服务社会的人,明确这个目标并落实到整体教学、管理、评价之中,而不是在学生临毕业时才去抱佛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也会更彻底一些。▲

(作者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毕业大学
至善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毕业歌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