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创新型企业青年创新工作难点及对策

2018-06-30 06:18王晓凯扈扶桑徐梦娜张剑利袁锋
卷宗 2018年16期
关键词:青年企业发展创新

王晓凯 扈扶桑 徐梦娜 张剑利 袁锋

摘 要: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一代已成为企业的主力军,持续创新是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结合新形势下创新型企业青年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要创新”、“团队创新”、“经济创新”等对策,并通过某创新型企业执行一系列对策后取得的效果论证了对策的可推广性。

关键词:青年;创新;青创工程;企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青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是一个民族不断繁荣兴盛的有生力量,青年一代已逐渐走上历史的舞台,在国家发展和企业创新中承担了重要角色。而持续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2]。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最前列[3]。创新知识的创造、传播、共享和利用,都主要有赖于知识型员工[4]。新形势下,创新型企业应对青年创新工作更加重视,进而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

1 现有创新激励模式的弊端

众所周知,创新型企业人员结构整体素质较高,绝大部分员工在认识上更趋向于理性思维,有较强的个人认知能力,追求思想上公平自由,排斥理论灌输。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型企业的人员结构不断向年轻化发展,主导开发了“嫦娥”号航天飞船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员工平均年龄仅35岁,国产巨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员工平均年龄甚至不到30岁,人员结构的年轻化,导致传统的人才培养及创新激励模式渐渐显示出以下弊端:一是填鸭式理论灌输教育居多,青年员工创新意识普遍不足;由于多数创新型企业处在年轻化的转型阶段,过去的人才培养多采取“多对一”的模式,青年员工更多地处于被动完成工作,被动接受理论的阶段,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对成长和成才的需求也因缺乏竞争对手而极为被动和消极。二是对创新的理解和定义面过窄,导致青年员工普遍认为创新仅限于科研项目方面的创新;传统的创新模式仅局限于科研项目方面的创新,使得不承担科研项目的青年员工认为创新工作“高、大、上”,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却忽略了常规生产工作及日常管理方面的创新,最终使创新成为一种小众化的“奢侈品”。三是青年员工缺乏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导致很多创新思维及想法难以付诸实践;多数青年员工有创新想法和创新意识,但是无法将创新想法付诸于实践。长久以来,就导致了青年员工创新能力和创新积极性的降低。

2 解决的对策

对于青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肯定老员工对青年员工在创新方面的引导作用,又注重青年员工之间相互沟通。充分发挥青年员工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对新知识接受快的特点,让青年员工在交流中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并最终转化为项目成果。我们都知道,“一个鸡蛋,由外打破,是食物;由内打破,是生命。”通过 “青创工程”,促进青年内破,让青年员工由被动的“要我创新”转化为“我要创新”,指导他们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成才。

一是科学培养,构建“青年成才”平台;在青年培养方面,应改变填鸭式理论灌输方法及论资排辈理念,在生产领域、科研领域及管理领域多点开花,注重培养青年员工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每个青年员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定位,制定自己的发展道路,促進每一位青年员工成长成才。二是多元发展,形成 “我要创新”氛围;传统的创新思维多倾向于科研项目,对常规工作及管理方法方面的创新多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导致青年员工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极大地阻碍了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应鼓励青年员工积极创新,只要创意被采纳,无论大小,无论何种领域,都可获得相应的表彰和奖励,提高青年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三是点面结合,打造 “团队创新”模式;传统的创新局限于单个项目组或者个人,通过组建各类青年创新工作室,增进青年员工的沟通和交流,工作室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提出新研究方向,工作室成员集体攻关,达到创新的大众化。同时通过跨专业的交流和技术上的交叉不断产生新的创新思维,并通过跨专业的创新手段解决现场的问题。四是团体协作,实现“经济创新”目标。针对许多优秀的创意不能付诸于实践的问题,在创新工作室内形成“立足岗位、自主创新、勇于创效,积极开展技术方案论证、技术难题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的工作宗旨,表彰好的创意,并发挥集体的作用去研究和攻关,最终将创意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创新”的最终目标。

3 企业实施后的成效

某创新型企业针对以上解决对策,启动名为“青创工程”的青年创新培养工作模式,以创新思维来促创新发展,在创新工作主动化、大众化及经济化等方面做文章,得到了广大青年员工的积极响应。为了让“创新之花”在青年心中绽放,该企业本着“给机会、给项目、给政策、给荣誉”的工作思路,组建了各种“青年创新工作室”,对创新工作室的开展进行扶持。让一直默默致力于“创新”的青年在创新的程中得名、得利、得实惠。为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新热情,该企业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还在绩效考核方面对科研成果、论文、专利等创新成果有所倾斜。同时定期开展面向全院员工的讲座、技术交流,建立起数百人的微信、QQ群,探讨技术难点。让“思维碰撞”如影随形,让“新、奇、特”的“创新”随时发生。为吸引更多青年参与创新工作,实现“人人创新”,该企业在各层级专家申报、荣誉奖励、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与了适度倾斜,创造了有利于青年人才快速成长的上升通道。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以来,全院已有数百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工作室的课题研究和创新攻关中,“青创工程“也真正地实现了“人人创新”。“青创工程”实施两年后,该企业35岁以下的近100%的员工不同程度上参加了各项创新工作,各项创新成果也不断落地。近三年来,该企业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43项,专利授权133项,主持或参与制定技术标准36项,较上三年同期增长66%,企业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增各层级技术专家66名,35岁青年员工的比率为69.4%,青年员工也逐渐成为该院生产创新的核心力量。

4 结语和建议

创新是企业战胜战胜各种风险的制胜之道,而青年思维活跃、视角独特、思路开阔,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因此需要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特点,激发青年员工的创新热情,号召青年员工勇挑创新工作重担,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做到服务中心工作,助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生活中、工作中处处有创新,不能将创新局限在高端的科研项目中,而应该将它服务于所有青年员工。只有满足所有青年员工的创新发展需求,才能增进员工的认同感,才能取得实际的成效。只有引导青年员工将“创新”内化于心,尊重青年员工的创新精神,提高青年员工的创新意识,青年员工才能自觉的去将“创新”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R].2017-10-18

[2]李兴宽.创新型企业文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

(9):29-32

[3]陈蕴哲.接力中国梦放飞青春梦让国家强起来是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N].人民日报, 2017-11-15

[4]雷巧玲,赵更申,段兴民.企业文化对知识型员工组织承诺影响的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 2006,28(5):76-80

作者简介

王晓凯(1987-),男,山西省新绛县,就职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党建工作部企业文化建设专责

猜你喜欢
青年企业发展创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