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的从“无”到“有”

2018-06-30 06:18杨程伊
卷宗 2018年16期
关键词:构图用笔山水画

摘 要: “无”是指人物画时期及未独立形成创作题材和规模之时,也包含最初的无皴法和用笔技巧少等;“有”与“无”相对,指山水画独立成派,皴法与用笔技巧逐渐丰富,构图形式变化多样。

关键词:山水画、用笔、构图、传承与革新

从汉朝至唐朝,人物画在中国绘画里占据主要地位,一如早期的西方美术史情形。但是,在整个中国传统绘画发展过程中,最独特辉煌的成就则是山水画。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的从“无”至“有”,“无”是指人物画时期及未独立形成创作题材和规模之时,也包含最初的无皴法和用笔技巧少等;“有”与“无”相对,指山水画独立成派,皴法与用笔技巧逐渐丰富,构图形式变化多样。

1 山水画的发展概况

1.1 魏晋之前至唐朝的独立与发展

最初山水画是用作人物画的附属背景。到了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和花鸟画开始萌芽,随之还出现了相关的理论著作,如宗炳的《画山水序》。及至隋代,山水画从人物画的背景中独立出来,形成最早的青绿山水,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到了唐代,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二人继承展子虔的青绿山水并进一步发展;盛唐时期,诗人王维创水墨渲染山水,以诗入画,创造出简单抒情的意境。其独创的“破墨”技法极大地发展了山水画的水墨意境,也为文人山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唐代的山水画有风格迥异的两种流派,即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五代时期画家更加注重对自然的感受,着重于表现自然的真实面貌。根据南北自然风景的差异,形成了一荆浩、关仝为代表的表现北方重峦叠嶂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表现江南秀丽风光的两种不同风格和画派。

纵观魏晋至唐朝的山水发展,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一是稚拙的背景阶段。“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山石树木水用线勾勒,似人物画的游丝描,彼时并无皴法,且用色晕染较工细。二是理论阶段。《画山水序》成为第一篇山水理论著作,提出了“求真悟道”的目的、“写山水之神”的要求,阐述山水画的“畅神”功能。三是风格流派成形初期。青绿山水无皴法,或以青绿勾填、用粉点染;或以勾斫之法配以青绿为质、金币为文;或用线落笔甚粗,以墨勾成,覆以青绿。无论是哪种方法,均为画面气氛所需,可以达到“远山近川、咫尺千里”的效果,也可以满足追求特定季节效果。水墨山水则开创了山水的另一种意境,富有寄情思于山水的意味。

1.2 五代十国至宋朝的全面发展

步入五代十国,山水画已经成熟,这一时期的山水还出现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大家,如荆、关、董、巨。在表现方法上出现了皴法,作为一种辅助性用笔弥补了唐代空勾无皴的缺憾,皴擦点染并用。构图上综合不同视点看到的景物,出现全景山水,这种移动的视点使得画面集高远、深远、平远于一体。另外,从南北差异中足以窥见画法是写实的,集中描绘客观事实。宋代是我国古代绘画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类绘画都高度成熟,山水名家亦是辈出,风格更加多样化。北宋初期有李成、范宽,中后期有郭熙独特的绘画技巧和“三远”理论,也有赵令穰的“小景山水”,小景山水在北宋全景式雄伟山水画之外另开新镜,是北宋后期山水画的一大特色。对水墨山水影响较大的,北宋首推米芾父子所创的“米氏云山”,一改之前所崇尚的传神描绘自然山川景物,运用简笔淡墨表现烟雨迷蒙的意趣。不仅突破了水墨山水的技巧,同时也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南宋四家”中马远与夏圭在构图上又大胆创新,突破全景程式,大胆裁剪而取边角之景,因而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元代山水一改宋代院体画特征,不再重视工细刻画,而是强调笔墨效果与简淡意境,并在山水画中注入文人画的元素,通过山水写胸中逸气,寄情于山水以自娱。

无论是用笔表现方法还是理论与构图,五代十国至元朝这一时期都是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成熟期。表现方法不再单一,各种笔法应运而生;构图有全景、小景、边角之景,发掘了多视角之美;院体画与文人画的不同风格代表不同的审美标准,虽功用不同,但都给后代传统绘画留下深远影响。

1.3 明清山水的摹古与创新

明清绘画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明清两朝山水画出现多种流派和画风,明代早期有浙派、吴门画派,中晚期又出现了松江派、华亭派;清代则是文人画兴盛,有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以摹古为宗旨的清初“四王”居画坛正统地位,与之相对的“四僧”则在艺术上开拓创新,以个性鲜明的艺术抒发内心强烈感情。同样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还有“金陵八家”和“新安派”。直到清朝晚期,以“四王”为系统代表的摹古派都存在,还出现了继承吴门山水又重视师法造化、写真山水的京江派。

清代山水画家中,石涛成就极为杰出。他饱览名山大川,变古法为我法,又通过灵活运笔、熟知墨法形成自己肆意独特的风格。构图上也不无新奇,石涛尤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作品不拘小节、豪放洒脱。

2 山水画的传承与革新

2.1 自律性与他律性

中国传统山水画从魏晋南北朝正式独立开创起,一直到清代、近现代源远流长,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百科,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均可入画。这其中,我们可以试图探索下艺术发展的传承与革新在山水画发展中的体现。

传承也可以说是继承,可以是吸收接受本民族的艺术,也包含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艺术成果的吸纳,除此之外还有不同民族之间、民族与世界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以上这些可以统一归纳为艺术发展的自律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艺术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哲学等也有着本质的、必然的稳定联系,这些影响艺术发展的其他文化现象,统称为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2.2 自我传承与外来借鉴

人们首先是接受了作为背景的山水,才逐渐将山水风光当做画面的表现主体。即使是最初的勾斫填色之法亦是借鉴人物画,这其中便体现了对本民族艺术和其他绘画种类的吸收借鉴。水墨山水则是在山水画基础上的革新,单以墨色的不同墨法来表现自然风景外貌及其丰富变化,注重其中意境。五代十国之后,山水画日趋成熟,各朝各代不乏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画家。不少人都是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复又形成自己的风格,或从中领悟到画外之境或寄托个人之意。在笔法上从无皴到有皴,构图上的全景程式到小景山水,再到边角之景与特写之景。水墨山水又逐渐开创了文人画新局面,墨法的丰富变化等无一不传达着继承与革新。这是本民族南北繪画相互吸纳传承的重要表现。关于不同国家、民族与世界的相互融合在清朝表现较为突出。广东地区形成的岭南画派便是在传统激发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方技法,并注重写生。写生可以说是偏西方文化的一个词汇,在此之前,前人画画多是游览之后根据所见绘制草图,画的是“心中的山水”,即“搜尽奇峰打草稿。”

2.3 以宋朝为例对他律性进行论证

在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中,政治、经济、宗教、哲学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经济、政治更是重中之重。宋代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高峰,一方面除了宋朝鼎盛时期国库丰盈、经济水平高、有足够的资金作为赏玩书画金石器物的经济支撑,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宋朝皇帝偏文,促使宫廷绘画的发展达到极盛,后来形成“院体派”。文人画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因为科举制度提高了官僚的文化水平,文人将绘画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这些都是政治、经济的影响。社会安定富裕,为绘画艺术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政治条件则提供了发展保障。反过来,一些山水花鸟中也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元代的倪瓒、清初的朱耷作品中均带有显而易见的政治倾向。

山水画历经多朝多代的发展,即是传承与革新,也代表了个艺术形式发展的普遍规律。以此类推,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各艺术流派的发展都离不开从自身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继承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作为人类的艺术,自然也与其他文化现象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高居翰《图说中国绘画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4

[2]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0

[3]潘天寿:《中国绘画史》[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01

作者简介

杨程伊(1990—),女,汉族,河南南阳市人,云南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批评专业,研究方向:美术评论与策展研究。

猜你喜欢
构图用笔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找不同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