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语境下道真仡佬族傩戏传播策略研究

2018-06-30 06:18黄玉婷
卷宗 2018年16期
关键词:传播策略融媒体

摘 要:随着现代传播方式的介入,道真仡佬族的信息接收与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迅速获取信息和交流便利的同时,本土文化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本文主要分析道真仡佬族傩戏的传播环境与现状,探讨融媒体传播语境下当地傩戏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 仡佬族傩戏 传播策略

1 道真仡佬族傩戏概述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北部,以汉代学者尹道真得名,毗邻重庆的武隆、彭水等地。据据《道真佗佬族苗族自治县志》和当地1962年印藏的《冯氏宗谱》中记载, 道真仡佬族的傩文化大约是在元朝时期经由重庆传入,在长期的发展中融合了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信仰以及儒、释、道等多种文化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仡佬族傩文化。2007年底,全县有坛班( 以操持全部巫仪为标准)50余坛630余人,分布14个乡镇。其中以三桥、隆兴、旧城、河口、上坝、玉溪为多。该县有冲傩、阳戏、梓潼戏等以佩戴面具表演为特征的傩戏类型,均属民间“巫教”系统。

道真的傩戏主要以傩祭傩仪为主,根据领牲受祭神灵不同,分为不同的明目,主要有三种:一是由东岳大帝黄飞虎、炳灵太子黄天化领牲的称为“傩戏”;二是由二郎领牲的称为“阳戏”;三是由火官童子华光大帝领牲的称为“梓潼戏”。虽然名目不同,但内容和行坛程序基本一致。2008年,道真自治县的仡佬族傩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 道真仡佬族傩戏传播环境与现状

道真仡佬族傩文化是仡佬族人经过长期生存生活后积淀下来的群体记忆,是当地的文化纽带和精神寄托。除了傩戏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要素外,其艺术性也是流传至今的关键要素。仡佬族傩戏的传播是在特定的地域文化土壤中随着生产生活特点形成的,与民族服饰、面具制作技艺等文化相互渗透。由于交通闭塞和长期与外界隔绝,傩戏的生命力得以顽强延续至今。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传播方式变革,傩戏的传承、传播和发展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1 传播者与传播内容的变化

傩坛班是傩戏的主体,主要由师徒、师兄组成,一般不超过10人,其中,掌坛法师是核心成员。在师承关系中,师傅对徒弟要求很高,既要能文能武,又要能唱能演,还需要完成一系列规定的仪式。一般徒弟要经过师傅3至5年的亲身传授,出师后就可以另立傩坛。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这种原本质朴的师承关系已发生了许多变化,师传原则几近丧失,如今拜个师、挂个名头也算传承了。

傩戏的传播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在完整的祭祀仪式领牲的傩戏剧目演出中共有《上云台》《中云台》《下云台》三个剧目表演上,少则演上1天至2天,多则需要7天至8天,而现在剧目被压缩成了十几分钟,并且只选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桥段来表演。这样的演出已经丧失祭祀功效,完全走向娱乐化来取悦大众。可以说,傩戏几乎只剩下“戏”了。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傩师与愿主的关系。对于傩师来说,他们多是兼职,是农忙过后闲暇时穿上法衣的坛师。在当今社会的冲击下,他们创造的利益下降,迫于生计的需要,不得不外出谋生。对于愿主来说,他们已经看不懂,也听不懂巫师所唱所跳的内容。对傩戏的需求大大减少的原因主要在于村民自身心理需求已有其他替代品,如电视剧、电影、手机游戏随时随地都可以作为消遣娱乐,打发自己的闲暇时间。

2.2 技术的发展与媒介的变化

看报纸需要“识字”,受知识文化水平限制,纸媒的产生对当地信息传播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还未颠覆仡佬族傩戏在当地的传播。但是随着传播技术的变革,电视和手机的普及使得数字传播和大众传播深入山村地区。即便是曾经信息闭塞的封闭之地,如今,在各类数字媒介的影响下普通大众已经开始接受和认同当下的流行文化,当地居民逐渐在数字和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中获取信息和寻求娱乐,加上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以致于忽略了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当地人对传统傩戏的记忆正在慢慢减退,这一点尤其在青少年身上更为明显。傩戏从古至今一直都受到传播技术与传播载体的限制,单一依靠师徒之间的口头传承,这种传播方式式微,难将传授内容系统完整地保留下来。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都将傩戏推向一个脆弱的生存空间。

3 融媒体语境下道真仡佬族傩戏的传播策略

3.1 凸显文化的内在张力,勇于在创新中尝试

道真仡佬族傩文化传播的困境在于“原有的文化和社会成员的生存和行为方式,与已经改变了的环境不相适应的结果。从根本上看,这种不适应实际上是这些地区原有文化缺乏应对生存环境变化挑战的‘有效自我创新能力”。从古至今,道真仡佬族傩戏在历史的发展中并非是一成不变,在经历了适调后自身的活力反而得到增强。在变化的环境中进行自觉调整或重构,或许在新文化环境能求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傩戏存在的方式就是活态的,艺术创作有着无限可能。在仡佬族傩戏的唱本中,无论是流传于民间的故事、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不同宗教的神祗都化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进入了傩戏之中。这样多元和开放的特性将为其今后的发展迎来另个一个空间。

3.2 文化事业管理机构与传承主体、保护主体间的互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三个方面尤为重要:传承人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保护、相关的精神与经济权利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是传承发展非遗项目的重要场所。兼职的傩坛法师在这里有了正式身份和所需场所,找到了集体归属感,能进行授徒傳艺工作。但在传承与创收的问题上,单靠传习所与传承者是不够的,还需依靠更多外界的力量介入,并与之产生良性互动。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电视局等相关管理机构所提供的现代传播方式正为傩戏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一条可行路径。

3.3 走向更广阔平台,构建立体传播格局

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媒介以其话语权在塑造和传递着文化价值和信念。人们每天都在根据自身的喜好筛选海量信息,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中不断穿梭与切换。道真仡佬族傩戏要走出地方,走进各地,除了依靠政府搭台之外,应借助最新的传播方式将傩戏从困境中突围,构建本土传播、对外传播和线上传播的立体格局。本土传播上应注重傩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在它赖以生存的土壤上守护住傩戏的根。对外传播上,应注重以优质的傩戏剧目来吸引和抓住受众,可以大胆进行剧目的创新和改良,成为一种喜闻乐见又不失传统的艺术。在线上可充分互联网、手机终端的传播渠道,策划与傩文化相关的文化活动,将仡佬族傩戏的文化内涵进行广泛传播,让外行人感兴趣和看得懂,实现传者与受者的信息互通和互动。

参考文献

[1]冉文玉,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傩文化简志:道真古傩[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2:67

[2] 靖晓莉,传播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J]贵州民族研究,2003(3):116-121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16

作者简介

黄玉婷(1989-),女,汉,海南,在读硕士研究生,四川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设计理论、西南民族民间工艺。

猜你喜欢
传播策略融媒体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