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疾病监测发展现状及启示

2018-06-30 06:18吴嘉祺
卷宗 2018年16期

摘 要:疾病监测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预防和控制疾病。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基础与核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疾病监测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成本低、效果好的医疗服务。中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都在疾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方面创新方式方法,致力于提高公民身体健康水平。

关键词:疾病监测、公共卫生服务、全民健康

1 国外疾病监测工作的发展现状(以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为例)

有系统的疾病监测工作本世纪40年代末开始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68年第21届世界卫生大会(WHA)讨论了国家和国际传染病监测问题。7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广泛开展监测,观察传染病疫情动态,以后又扩展到非传染病,并评价预防措施和防病效果,而且逐渐从单纯的生物医学角度发展向生物-心理-社会方面进行监测。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对,其基本组成框架为信息收集、预警分析、信息发布及预警反应系统四部分。完善的预警体系应同时具备及时性、敏感性、简便性及科学性等特征。欧美等国家目前正致力于疾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阶段。

1.1 英国的传染病监测机制:机构组织严密、监测职责分明

英国的疫情监测机制效率较高,一是拥有职责分明、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一旦发现可疑病例,马上可以组织力量进行处理;二是多年来形成的规范有效的疫情监测模式,对及早发现并控制疫情起到了很大作用。

英国的公共卫生监测网络主要由中央和地方两大部门组成。中央一级机构包括卫生部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全国性专业监测机构,地方行政当局和公共卫生部门,是整个疫情监测网的基本单元。另外,为了加强政府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组织协调能力,2001年,英内阁办公室新设立了民事突发事件秘书处,主要负责向首相报告可能引发危机的各种事件、建立突发事分析监测网络,突发事件发生时,负责政府和民间机构的组织协调。

1.2 美国的疫情监测机制:强大的疾病监测网络系统,研究水平先进

美国以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为核心,建立了遍布全国各地的严密的疫情实时监控系统。CDC是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系统的核心和协调中心,它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在疾病暴发早期及时发现并发出预警。

实验室检测和诊断是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主要环节,美国先进的检验检测水平是其防治突发传染病的重要法宝。美国实施“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室能力项目”,资助各个州及部分较大的县卫生机构引进先进的分子学和基因科学技术、提高检测水平[1]。

1.3 日本的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相关立法、严防“新型感染症”

日本历来重视预防工作。在预防工作上起主导作用的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保健所”。日本于1947年公布实施《保健所法》,并于1993年修订改名为《地域保健法》。

二战前,日本曾发生过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如麻风病、肺结核等,这培养了日本政府和国民对大规模传染病敏感的意识。战后,由于有效的预防措施,良好的生活习惯、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健全的法律条文等因素,至今日本没有再爆发过大规模传染疾病。

《地域保健法》规定,在都道府县的各个市、区必须设立保健所,其管辖范围包含日本本土和所有国民。这些保健所在普及地域保健、人口动态统计、改善食品营养及食品卫生、保持住宅环境卫生、维护公共卫生和公共医疗、预防传染病以及保障居民健康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保健所定期深入居民区、学校等地或发布通知,进行日常的疾病预防工作,教育儿童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日本之所以少发生或不发生传染病,平时的预防工作是重要的保证[2]。

2 国内疾病监测工作的发展现状

我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反饋系统建于1950年,主要是被动收集传染病监测数据,然后逐级上报至国家卫生行政部门。1978年逐渐收集人口相关资料,并扩展到行为危险因素的监测,同时建立了单病种传染病监测系统及综合疾病监测点。2003年SARS暴发,暴露了我国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严重滞后的问题。因此,畅通的疾病监测信息网络成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建设的当务之急。

2004年初,以现代网络传输技术为依托,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连接全国各地为原则,以统一、高速、快速、准确传递信息为目标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初具雏形,2005年结核病、艾滋病等单病/专病报告子系统启动,2006年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子系统启动。

目前我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正逐步向疾病监测预警方向发展,我国各地卫生工作者也正在探索疾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式。福建省、沈阳市、广州市等地区结合本地区事迹情况已相继建立了适合本地特点的综合预警模式。以制定严格的疾病监测预警信息报告规范为前提,确保信息统一、可靠。收集各类传染病监测信息并建立由点及面的疾病监测,以网络传输技术设立预警信息反馈及防控措施高度系统,保障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该模式的建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已充分发挥了其预警预报的功能[3]。

根据国家卫生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1版规范》,在国内展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十一项,属于社区卫生服务分管的疾病监测工作共有两大方面:一是针对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为辖区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患者包括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提供常规的血压和血糖监测、指导用药以及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等;二是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等。

3 启示:国内外疾病监测工作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公共卫生系统开展疾病监测工作的方式及发展程度上有许多不同点,国外疾病监测工作的发展,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疾病监测工作的发展,多有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有强大的、覆盖全国的疾病监测网络其他,有政府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和全民参与。

目前我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正逐步向疾病监测预警方向发展。对于类似艾滋病的传染病类,按照国家要求,各级公共卫生系统会对片区内高危群体安排定期的体检,这样病情得到控制的同时也能有效筛查出潜在患者、针对患者进行重点治疗。对于非传染病类疾病,我国政府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如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人群建立个人档案,每年做定期的随访,指导患者用药,给出专业建议。在我国,疾病监测体系正作为朝阳产业蓬勃发展着,在经历了试验和调整后,疾病监测预警网络也愈发完整,充分展示出了在医疗工作上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疾病监测预警网络科学合理管理疾病相关数据,积极预测潜在疾病高发地区、时间、群体,对公共健康的保持和改善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然而,我国疾病监测工作的大力推进也面临着重重障碍。尽管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公共卫生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要真正实现我国的疾病监测事业与国际接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李友卫,王健,《从 SARS到EV71:国外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经验及启示》,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

[2]《国外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机制(2):应对疫情观他国机制》,《科技日报》,2003

[3]鹿凤苓,杨其法,张宝津,王昵,《国内外疾病监测预警模式探讨》,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

作者简介

吴嘉祺(1997-),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本科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