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演化与展望

2018-06-30 06:18杨俊博
卷宗 2018年16期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十九大

杨俊博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辽阔的国土区域中,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区域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是很不均衡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这对于全国扶贫工作的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十九大;国家战略;一带一路

1 前言

区域协调发展一直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建国以来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思想的演化历程作了梳理和汇总,结合前几代领导人的区域协调发展思想,对其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研究,并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出新的展望。

2 区域协调发展思想的演化历程

2.1 通过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早在建国之初,党和政府就已经深刻认识到我国区域发展极其不均衡的问题,全国绝大部分的工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广大内陆地区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工业基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通过工业的直接内迁、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直接投资向内地倾斜、均衡布局,实践直线式协调发展路径[1]。

2.2 通过东部发展反补西部发展,实现东西协调发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利用沿海工业促进内地工业发展的战略思想,从强调各个区域经济平衡发展转向重视国民经济整体发展速度和宏观经济效益,着重充分发挥和利用各区域优势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技术及区位优势,按三大地带分阶段、有重点、有效益地开展区域经济生产力布局[2]。随后,邓小平提出了鼓励有条件有优势的地区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一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起来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即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首先提出试办经济特区和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建议[4]。

2.3 “网络式”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江泽民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指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5]。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党中央相继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战略。在这些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国家对于区域发展进一步进行细致划分,以东中西三大地带为主体,以沿海开放城市为轴线,以重要的省市为发展的结合点,东西南北纵横交错,形成了“网络式”的发展格局。

2.4 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国家级开发区“板块式”协调发展的模式把全国划分为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大板块,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6]。中国区域经济已进入协调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局面将焕然一新[7] 。虽然我国四大板块经济发展稳步增长,但就事实来说,四大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却在不断加大,尤其是东部和中部、东部与西部之间,差距表现的非常明显。

2.5 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全面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农村贫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基础实施落后,公共服务弱;②农田水利设施差,土地产出低;③群众收入低,居住环境差;④增收难度大,脱贫任务重。针对农村现状,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产业扶贫和产业对接、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建立后期帮扶跟进机制等。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贫困人口从8000多万减少至3000多万,我国精准扶贫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3 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评估与效果

建国之初,“直线式”协调发展路径是在缺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和发展国防事业的背景下,国家采取了直接的行政和经济手段来推进沿海和内陆的区域协调发展,这些措施在当时特殊的背景下是有一定依据的。这可以说是把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工业第一次实现了区域均衡分布。有些学者认为这种发展路径低水平、低效率、撒胡椒面式的协调,追寻共同富裕的目标,但带来的却是共同贫穷,持批评甚至否定态度,这是欠妥的,应该说这种直接协调观在全国范围内提出、形成并长期得以存在,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性、客观性、合理性[8]。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第一次打破均衡,走向突破、跨越的战略实施阶段。在突出区位优势和生产优势的条件下,我国的发展战略高地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有利于在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推动国内外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大规模向沿海地区集聚,带来了东部地区历史性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国民经济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会逐渐加大,这是首要的和突出的问题,届时需要国家采取相应的调控手段。另外,一些必要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完善和不完整,因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区域间的利益摩擦和冲突、区域经济封锁以及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等不容忽视的问题[9]。

4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特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标志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进入到一个新时代。这一战略的提出顺应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要求,不仅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而且是对以往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概括和高度提升,是新时代推动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行动纲领,为今后我国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10]。区域协调发展由此演变为一个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政治和社会问题[11]。

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视野的全球化:新时期背景下,中国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即實施“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在鼓励各个区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同时,也要支持各个区域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以此为依托,加强对外国际友好合作。

(2)内容的全域化:“全域”是近年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创新思维,其主要内容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将该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统筹考虑,打破城乡、区域等限制,实现规划“全域覆盖”、交通“全域畅通”、社会公共服务“全域均衡”、资源“全域共享”,推动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体发展[12]。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加入全域的创新发展思维,是对缩小区域差距的一种新的模式的探索。

(3)重点的城镇化:推进新阶段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在城镇化上做文章,形成以城镇化为基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已经不是农业人口简单地向城镇集中、集聚的问题,而是城市群的抱团组合发展。城市群不断培育、壮大,必然能够优化区域空间格局,提高人口集聚能力和承载能力。这是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13]。城镇化是新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大红利”[14]。

(4)动力的机制化: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应逐步构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一是要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机制;二是要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三是要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互助机制;四是要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

(5)区域的聚焦化: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聚焦区域发展,才能形成合力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各地区差异较大,需要深化区域合作,明确区域功能定位,进而有效协调区域关系[15]。

(6)资源的海陆化: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开发格局,推动我国过去以陆地国土开发为主逐步走向陆海国土统筹发展[16]。

5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展望

在新时代和新背景下,我国应把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相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对沿线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地理格局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将重塑我国区域经济地理,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各地应综合运用规划、财税、金融和贸易政策,营造良好环境,扩大向西开放。第一,要加快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尤其是“东部—中部—西部”三地区和“西部地区—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摆在首要位置;第二,要统筹协调,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与既有区域性战略的融合、协同,形成合力,将沿线省份城市连接起来;第三,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和向西开放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完善自己的产业结构,立足产业链中下段的加工制造和向西出口,形成特色价值链;第四,根据经济发展态势,在中西部规划重点城市,并给予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持,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的加快形成。

参考文献

[1]杨林,龙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化路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6)61.

[2]杨林,龙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化路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6)62.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7-278.

[4]吕拉昌.试论邓小平的区域发展思想[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3(2)14.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60-470.

[6]胡锦涛.努力实现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C].北

京:人民出版社,2007:1098.

[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实现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J].学习与研究,2006(1)25-29.

[8]吴焕新.中国区域经济回眸与展望[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5):35-38.

[9]黃红发.三代领导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1)35-40.

[10]石碧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区域发展指明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7)1.

[11]高萍.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三次转向[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

[12]许昌市城镇化工作报告[R].2011.

[13]冯奎.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时代[N].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2018.

[14]王晓易.专家建言:加快土地改革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N].澎湃新闻,2017.

[15]孙久文,康佳丰.建立区域协调法案在新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5)1-2.

[16]肖金成,张燕.新时代区域发展的八大重点[N].瞭望,2017.

猜你喜欢
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十九大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文化产业发展:国家战略新境界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协同研究
日本颁布“国家战略”帮助“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