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词作者屈塬 一庄一谐两首歌赞颂新北京

2018-07-02 10:33宋征明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21期
关键词:天路颂歌西藏

宋征明

北京的变化日新月异,聚焦“新时代、新北京”,歌颂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歌唱迈向新征程的新北京,已经变成了人们呼之欲出的真情实感。曾为《天路》《西部赞歌》等歌曲写词的知名词作家屈塬,也参与到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歌唱北京”原创歌曲征集活动中,创作了《京城谣》和《北京》两首看似相似却大为不同的作品。

准北京人作出新北京颂歌

虽然出生在山西,但提到北京,屈塬笑称关键词太多,北京是厚重的、霸气的,同时也是平实的,作为在北京生活了近30年的准北京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更有兴趣给北京写点什么。关于北京的每一首词,表达出的或许都不是最另类独特的见解,但自己,乃至全国每个人,都和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宣扬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京城谣》,顾名思义,采取了歌谣的方式,写出了屈塬心中帶着家乡味道的北京。多方位,多角度,从北京的传统到北京的地位,从北京的活力到屈塬对北京的愿景,全部体现在这一首歌谣当中。歌词非常生活化,接地气,符合老百姓的审美。《北京》则是一首关于北京的颂歌。众所周知,1971年洪源老师曾写下过一首《北京颂歌》,李双江、戴玉强等知名歌唱家都曾演唱过这首歌曲。而屈塬写下的,是时光穿越了近50年后,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北京颂歌”,用颂歌体表达自己对北京深厚的感情与感激。北京的历史是厚重的,北京的文化是包容的,北京有一颗年轻的心脏,又不忘庄严的传统。这样一个伟大的城市,值得被赞颂。《北京》与《京城谣》一庄一谐,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同样伟大的北京,在不同的受众当中都能产生影响,就是屈塬最为期待的成果。

脚踏实地积淀成功人生

谈起创作经验,屈塬十分谦虚,已经写词20多年,仍表示自己入行的时间不太长。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后,屈塬从一位负责全军音乐创作的诗人,转行成为词作家。这其中有屈塬自己对作词的热爱,更有部队的支持、身在北京环境的熏陶。如今的屈塬,早把作词当成了自己的终生事业。《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词作者乔羽老先生有一句话:词好写,写好难。歌词的创作门槛看似不高,但想要写出高度、写得讲究,就需要从心而出、有感而发。要正视艺术,永远对艺术有尊重和仰望感。要热爱生活,永远保持新鲜感和求知欲。更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所痴迷。

在艺术界,词作家没有超乎常人的高收入,也没有台上表演者的光鲜亮丽。“浮躁”、“急功近利”是屈塬提醒年轻一代注意的巨大陷阱:“如今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高原,但真正的高峰却并不多。”好大喜功,追名逐利,到头来所获怕是屈指可数。沉稳地做好自己,不追风,不妄想一步登上风光无限的高峰,扎实地打下每一步基础,做好建设性工作,高峰才会在不知不觉间成就在你的脚下。

谈及这次“歌唱北京”原创歌曲征集活动的非专业组参与者,屈塬给予了极大的鼓励。每个人生来都是“业余组”,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只是受到了更多的教育、启示,却未必比旁人站的高度更高些。屈塬表示,只要在这次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充分表现自己对北京的热爱、对北京的理解、对北京的赞美,即立于不败之地。

深沉的热爱成就《天路》

夜深入静,沐浴更衣,点燃一炷香,带着平和开阔的心情写作,是屈塬创作的日常状态。《天路》是屈塬笔下最广为流传的一首歌,也让屈塬一作成名。但《天路》的创作,却连采风的过程都没有。用屈塬的话说:“写之前我已经去过三四次青藏高原,写《天路》之后又去了多次,今年八月还会第十次去西藏。西藏的人,西藏的风光,让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一种说不出的感召力。”每一次离开,仿佛都已开始期待下次再来,正是这样发自内心对西藏风土人情的热爱,让屈塬一蹴而就,写出了《天路》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没有华丽的字句,有的只是藏族儿女有感而发的日常。

曾是一位诗人的他,写作的每一句歌词都十足走心,每一句都是自己的精心之作:不喜欢的又怎么会写成文字呢?但这并不代表只有薄批细抹出来的作品才算得上优秀。在屈塬的认知中,严密是一种精到,自然也是一种精到。落笔疏密有致,有良好的布局,才能成就好的作品。享受写作的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和作曲家深刻交流,相互理解、交融、沟通,能写出和谐一致的好作品,就是屈塬最大的愿望。

猜你喜欢
天路颂歌西藏
神奇的天路
冬日颂歌
喜贺祝融车登上火星
乌江颂歌
壮乡颂歌
长飘带
天上的西藏
天路无惧觉者攀
神奇瑰丽的西藏
赞美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