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四年:你是我一生不忘的庆幸

2018-07-02 09:25胡姚雨
中学生博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陈涛紫金学姐

胡姚雨

大学里的“小别离”

进入商学院前,我做过一年的工科生。

高考结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我在报考时将考分价值最大化,不偏不倚够上了这所省外的“211”。得知自己被南师大录取时,多少有些庆幸,但专业选择上就毫无余地了。开学报到时,家人与我心中便都有些阴晴不定。

我被调剂在机械工程学院,想都没想过的专业。

学院所在的紫金校区,地方很小。对校园初始的失望后,却也慢慢发现了它的可爱。不同年级的学长学姐“抬头不见低头见”,刚在球场照面,下一分钟又在公共浴室门口碰了头,晚上又一不小心在同个教室自习,熟悉得好像仍在高中。因为地方小,整个校区才一栋教学楼,演艺大厅就设在一楼西北角,有活动的晚上,响动稍大,就能旁听到节目声。

那晚,我们在教室自习,演艺厅里正举行“十佳歌手”大赛。突然传来主持人的报幕声:“接下来有请09级机械工程专业的某某同学上台,她的参赛歌曲是……”

这……不是我们班的女生吗?!

我们几个专心画图的同学对望一眼,“噌”地起身,一起往人山人海的演播厅里挤。歌声在头顶游走,还没来得及找到最佳视野呢,就发现人群里漾开一阵骚动。原来,跟我们一起挤进来的陈涛已经冲上台,把门口用来装饰的气球偷摘下来,上台送给了女生。递过去时,还不失时机地拥抱了她一下。

我们几个看傻了眼,耳边涌来了各式各样的口哨声和欢呼声。

你没猜错,虽然女生海选就被淘汰了,但没有赢得评委青睐的她,却赢得了陈涛的心。陈涛成了我们宿舍第一个火速脱单的男生。紫金那一年,我们随时随地都喜欢调侃他们,见证他们吵架又和好,还帮陈涛一起偷偷给对方过生日……也因此,我们两个宿舍都玩得很熟,时不时结伴踏青烧烤、看电影,考前一起复习……日子,过得那么充实恣意。

我开始意识到内心的“两难”。随着期末临近,一旦转专业成功,我就要转校区,离开这些可爱的朋友了。如今的我,还能坚守“离去”的初心吗?那些日子,我就是抱着这样进退维谷、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一边努力画好每周的机械制图作业,一边自学商学院的宏微观经济学教材,让内心像一部设定好了的机器,不问来路和去处,就那么麻木地前行。有一晚熄灯,上铺的同学忽然问我:“你还转吗?”黑暗里,我不知作何回答。

那时我会想,就让转专业考试的日子永远别来了吧,就让我一边享受紫金朋友的陪伴,一边充满希望地往仙林追赶。是啊,有挚友可依,有希望指引——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才懂得,那流光飞逝的三百多天,已是我日后不再复现的温暖华年。

记得转专业结果出来那天,我一边和妈妈汇报好消息,一边就涌起落泪的冲动。紫金小道上那濃郁的梧桐叶影,葱茏覆盖我来南京第一年的点点滴滴,仙林宽阔的大马路上,再也看不到这样浓密的树影了。

后来,很多孩子问我转专业的经验,我总在末尾加一句,哪怕最终没有成功,你也并没有失去太多。

我和其他几个转专业成功的同学一起请大家吃饭。虽然要离开紫金,但只是“小别离”。我们干杯,为这一年,为相识相知。连辅导员也表达了对我的不舍,大概是我表演过的那个小品让她捧腹过吧。她祝我学习进步、一切顺利,还说,我永远是她的孩子,有事没事,多回来看看。那一刻,我才明白,无论别离是大是小,当你选择转身,就一定会感到痛的。

时至今日,我仍记得这细微又切肤的痛。那曾是我无比想逃离的地方,如今午夜梦回,却总掉进最初的那天。那一天,白云流转、晴空湛蓝,我又回到十九岁,重新站在了它面前。

有面墙记得我“到此一游”

大学里必做的就是参加各种感兴趣的社团。

当时,南师大校园广播Young Radio(青春广播)已是华东高校群里的品牌广播,喜欢声音艺术的我,把它认定为第一选择。

在紫金,我就是广播台成员之一,但因为紫金人少,海选时竞争也相对小,加上校区之间没有直接的“转台”通道,有过一年经验的我来到仙林后,依然要和众多新生一起参与招新PK。

犹记得离开紫金时学姐对我说:“去了仙林更要好好表现,做出好听的节目,给我们紫金争口气!”

我就是怀着这样的理想,跌跌撞撞,收到了仙林台的编辑岗录取短信。

广播台设在化成楼三楼。那条长长的走廊上贴着密密麻麻的海报——从梦露到安妮·海瑟薇,从“电台司令”到里昂那多·科恩,从《肖申克的救赎》到《星际迷航》……迷幻,张扬,绚烂。海报墙印证着前辈对我说的话:一定要多看多读多听,才能写出有内容的节目。

大二下学期,一年一度的南京高校广播台交流活动来临。南京十多所高校的广播人将聚集南师,在多媒体教室轮播节目。之前我将自己的节目作品报送台里,如果台长选中,就可以作为本校代表作品在全场播放。

如果能被选中,是不是就实现了“争口气”的理想?我带着一丝志在必得的憧憬,甚至有点信以为真——因为我上交的,真是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了!

轮到我们了。缓缓响起的声音,却让我定在原地。

不是我的节目。我的心一阵紧缩。虽然没人注意我,我一瞬间仍羞愧异常,这直白又响亮的告诫,让我彻底失了言。

我难过了好几天。也正是这次挫折,促使我将老台员电脑里所有的电影、音乐拷贝过来,开始踏踏实实地积累、品析。努力记忆越来越多陌生的名字,在深夜的床头单曲循环,揣测音频剪辑的精妙创意。

渐渐我和前辈有了更多话题。我们一起分享在摩登天空音乐节的经历,一起去小剧场看非院线电影放映,也有读到主持人马世芳的句子“广播就是一个人心里有很多话,然后想把它分享给大家”时会心一笑。更多时候,我们带着买杂志送的电影海报,扯下一段胶带,往无处留白的墙壁上贴。一代代南师广播人来了走了,只有这面墙,铭记着我们“到此一游”的青春。

一年多下来,我的影音积累越来越多,稿子越来越达标,后期制作也越来越熟练。大三那年,我成为了广播台主编,甚至因此通过学姐推荐,获得了去江苏广电总台参与《非诚勿扰》记者场的机会。

那是我第一次来到现场观看综艺。孟非、乐嘉都在,最具争议的马诺也在台上咄咄逼人……这一切,让我感到无比新奇。

结束后,台长对我说,从你进台到现在,一直看得到你的努力和热爱。你马上大四了,毕业后如果有意往媒体方向发展,我可以多带你来这里,结识圈内的老师。

一时间我感动得无以复加,也因此获得提醒:毕业在即啊!我该选择与经济专业相关的工作,还是依兴趣走上传媒道路?

经历了整整半年的思考,我婉拒了台长的邀请。

我想,还是把心里的热爱留给业余吧。我不知道选择媒体行业,是否可以更好地散发光热,但我能够确定的是,用业余的时间来热爱它,一定更热,也更爱。

如今,我已毕业,离开南京,回到杭州。许许多多陪伴过、帮助过、指引过我的人也都散落天涯。青春就是如此,盛放了太多交汇与相逢,才把记忆雕刻得斑斓而繁复。我的大学和青春被一同留在了南京,无数记忆也沉淀在身后深深浅浅的脚印里,但只要我回头,总会立刻看到那座城、那条路、那些人……

是他们吧?

一直都是。

他们在那里熠熠生辉,成为我此生不忘的温柔与庆幸。

猜你喜欢
陈涛紫金学姐
封二 春姑姑走啦
猴爸爸的百宝箱
学姐
扶贫猪
紫金茶业获系列信贷政策大力支持
知心学姐
Dear Incoming Freshman (from an Incoming Senior) 高中怎么过,学姐有话说
面对爱情的时候,你能拿出多大的勇气
女市长巧治“懒老公”
回民村的千年古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