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牢记总书记的嘱托

2018-07-03 01:46王伟
西部大开发 2018年5期

文 / 特约撰稿 王伟

2018年拍摄的略阳县城新貌

略阳县上坪人不会忘记!在震后受灾群众最迷茫、彷徨和不安的时候,2008年5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了上坪受灾群众的临时帐篷前,问安危、嘘冷暖,一句“请你们放心,党和政府会帮助你们渡过难关”,让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深深植入受灾群众的心田。

20万略阳人永远不会忘记,从房倒屋塌的瓦砾废墟到临时安置的帐篷教室,习近平不顾个人安危,踏着废墟和瓦砾一路走来的殷切嘱托: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十年弹指一挥间。略阳县兑现了总书记让灾区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嘱咐,更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华丽转身。

这十年间,略阳县规划建设重建项目11类1047个、累计完成投资43.2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008年的3.15平方公里增加到2017年底的6.59平方公里,通过灾后重建和陕南移民搬迁,全县农村19972户农民住进新房,城镇化率较2008年提高19个百分点,达到47.5%。

铭记关怀,不负嘱托

汽车绕着弯驶进上坪,翻过村头的山梁,31座白墙红瓦、整齐划一的农家小院便跳入眼帘。林田交错,樱桃新绿,几茏野花点缀的村庄分外美丽。

如果不是特别介绍,谁也无法想象1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瓦砾废墟。作为全县地震受灾最重的区域之一,上坪居民点35户农户中,有17户房屋倒塌、6户房屋成为重度危房、8户房屋受损。

“房子没了感觉天就塌了,一方面是担心,一方面是没底”。回想当时的情景,上坪女子蹇婷记忆犹新。让蹇婷安下心来的是一个人的意外到访。2008年5月20日,习近平在陕西地震灾区察看灾情,慰问干部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视察的第一站就放在了上坪。

“我们当时想,国家领导人来看我们了,还有啥担心的。”蹇婷回忆说。

蹇婷的期待没有等待多久。震后32天,党中央作出“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重大决定。响应号召,天津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对口支援略阳重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援建项目涉及医院、学校、农民建房、灾民集中安置点等9大类174个。上坪安置点作为天津援建“交钥匙”工程也位列其中。

从开工到入住用了不到6个月时间,除了考虑住房安全,还配套进行了产业规划。到去年底徐家坪社区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9900多元了,比2008年翻了3番。说起社区的变化,徐家坪镇党委书记郝舒宇说:这是总书记、党中央和天津人民大爱深情,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使然。

郝舒宇算了一笔账,地震灾害造成徐家坪镇房屋倒塌975间,使252户1039人成为无房户。但借助重建机遇,震后全镇用于集镇建设总投资达1.046亿元,涉及河堤修建、集镇道路、1至5期移民点建设,560户2332人陆续从大山深处和地质灾害点迁到集镇,农村住房条件至少跨越10年。

“当年哭鼻子的女子现在也将成为妈妈了”。如今,28岁的蹇婷已在西安成家落户。这个地震后因担心家里安全与妈妈抱头痛哭被记者定格,又被总书记关注而“走红”的姑娘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宝宝,巧合的是孩子的产期就在今年5月12日左右。

前些日子,社区党员高维军干了件“大事”。受社区党员和上坪居民点群众委托,他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封信。信里村民们说:“在大家伙迷茫、彷徨和不安的时候,您来看望我们了,让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候有了克服困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勇气。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但大家一直都记得党和政府的恩情,记得天津对我们的无私援助。再过几天村里的樱桃就要熟了,大家伙虽然知道您很忙,但还是希望您能再到上坪来看看我们,尝尝甜蜜蜜的大樱桃,看看我们的新生活!”

化危为机,科学重建

再走略阳,你会发现10年前人人自危的县城已经被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取代。穿城而过的八渡河被层层阻拦,蓄起一江碧水;新建的三河口大桥飞拱而出,将一江两河分隔成块的城市连成一体;城区渐起的高楼和氐羌特色的图书大厦让县城陡增现代文明的气息。

危中寻机,对略阳人来说,战胜灾难、跨越发展地震给予略阳最好的“补偿”。

重建,是修修补补,还是破而后立?略阳县委、县政府的答案异常明确:高起点规划设计,力争将略阳打造成基础设施适度超前、人居环境舒适、城市景观优美、地域文化传承的山地城市,让受伤的凤凰涅槃重生。

作为灾后重建的“重头戏”,以学校、医院为主的民生项目被放在了第一选项。

象山脚下,略阳县高台小学的1240名孩子正在读书筑梦。这个震后整体重建的小学占地11987平方米,按抗震8度设防,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是真正意义上的“抗震工程”。

“学校全部以数字化标准建设,开设了科学实验室、劳技室、音乐室、心理健康室等44个特色功能部室,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空调、电子白板等教学设施,过去想都不敢想。”在地震中抢救过孩子、经历学校整个重建历程的高台小学副校长瞿玲艳说:相比原来的教学条件,借助重建学校建设至少提速50年。

自强自立,感恩奋进

上坪安置点的最高处,蹇述平的家有些与众不同。客人还没进到院子,蜜蜂嗡嗡的声响就窜了出来。

“采蜜的季节蜜蜂一般不蛰人,除非主动攻击它。”说话间,蹇述平两口子笑着已经迎了出来。“再晚一点,我们又出门了。略阳的油菜花已经谢了,计划到甘肃平凉去,赶那里的槐花。”蹇述平养蜂已有十年光景,也是家中主要经济来源。一年中,有五、六个月时间都在外地逐花而居。

地震时他家的10多个蜂箱损坏,加上要重建新房,日子一下子紧巴起来。10年过去了,比起地震后的窘迫,现在两口子要从容多了。房子宽敞、养蜂顺当,现在蹇述平最甜蜜的负担莫过于供养在西北大学就读的儿子,这是一家人的骄傲和希望。

“上坪人知道好日子得靠自己,也懂得感恩报恩!”年轻的村支部书记杨清海讲了一个故事:2015年天津港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尽管当时村里人还算不上富裕,但村民们自发组织,纷纷解囊,向曾经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天津人民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加上上坪在内的全镇14个村民小组和镇上干部累计捐款接近7万元。

与上坪人的遭遇一样,28岁的城里姑娘辛尔露的人生轨迹也因地震而改变,同样转变的还有她对人生的态度。地震那年,刚刚18岁的辛尔露还是一名略阳一中的高三学生,突如其来的地震打断了她的备考生活,不得不住进临时板房。尽管学校很快在板房里复课,但条件已经大不如前。

“地震时大家的关系不仅是师生,更是亲人。”辛尔露说,正是那段特殊的经历,让自己在参加过板房高考后,选择报考了师范学校。陕师大研究生毕业那年,正巧碰到母校招教,自己又符合条件,就毅然回到了已经改名为略阳天津高级中学的母校任教。

特殊的经历让辛尔露多了一份同龄人没有的恬淡和自然:“我希望用行动回馈曾经帮助我的学校和老师,也希望把敬畏自然、感恩生命的理念传递下去,告诉我的学生感恩自强,珍惜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