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要再造一次“核导迷宫”?

2018-07-03 04:32宋晓军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核导浓缩铀哈尼

宋晓军

6月12日,当全球媒体都把目光投向新加坡美、朝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时,伊朗总统鲁哈尼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了电话。鲁哈尼在电话中除了赞赏欧洲对“伊核协议”的支持外,他还特别强调说:欧洲应该把对“伊核协议”的支持与行动和具体措施相结合。而马克龙则回应说:希望伊朗能毫不含糊地履行其义务。看到这两人的这段对话后,我想到一天前伊朗《德黑兰时报》的两则报道,于是就确定了这期专栏的标题。

先說《德黑兰时报》的两则报道:一是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在6月10日会见伊朗科学家时说,浓缩丰度为20%的浓缩铀是伊朗人才和青年人能力的一个例子。经过他们坚韧不拔的努力,全世界都可以看到我们不需要从美国、法国和俄罗斯进口。二是6月10日伊朗航天局局长巴拉里(Morteza Barari)表示,发展国产卫星是目前该局的优先事项。他还表示,伊朗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正在进行的一些项目,预计几个月后就可以完成。看到这两则消息,很难不让人想到在“伊核协议”孕育期的2013年,伊朗用运载火箭先后将两只猴子送入太空的试验以及同年伊朗宣布已浓缩出丰度为19.75%的浓缩铀的往事。事实上,今年6月4日哈梅内伊要求伊朗原子能机构在“伊核协议”范围内立即恢复19万分离功浓缩铀能力的讲话,也是他2014年7月在“伊核协议”谈判的关键时刻所提出的一个条件。其实,这些举动都是当年伊朗在向“伊核协议”其他谈判方展示其建造的“核导迷宫”。

那么这个所谓的“核导迷宫”与2015年7月达成的“伊核协议”有什么关系呢?简单说,从2009年开始至2015年7月达成“伊核协议”的6年多时间里,奥巴马政府曾先后对伊朗采取了接触(2009年3月奥巴马用波斯语向伊朗问候新年好)、秘密行动(以色列参与的网络病毒和刺杀核科学家)和制裁(英、法、德参与的石油禁购),但最终都没能阻止伊朗用浓缩铀和运载火箭建造所谓“核导迷宫”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奥巴马虽然多次表态说: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朗是无法容忍的,但他从来不说:一个拥有制造核武器能力的伊朗是无法容忍的。这就是伊朗建造“核导迷宫”给奥巴马政府造成的“困境”。换句话说就是,在伊朗一步步地把自己变成一个能留在《核不扩散条约》限制内的“虚拟核国家”的同时,却把战争还是谈判的选择权留给了奥巴马政府。而在奥巴马政府当时已准备从中东抽身并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时,伊朗建造“核导迷宫”的举动,对奥巴马政府而言无疑是一个战略牵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允许伊朗可以进行有限铀浓缩但又必须接受24小时核查的“伊核协议”才于2015年7月诞生。

现在的问题是,在特朗普政府决绝地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再次重演建造“核导迷宫”之举还有什么意义呢?从6月12日鲁哈尼与马克龙的通话内容上看,不排除是伊朗以此锁定欧洲三国继续维护“伊核协议”的一种手段。当然,从时间点上看,也不排除是伊朗向朝鲜发出的一个警示,即对特朗普政府做出的任何没有约束力的政治承诺都不能轻易相信。即便有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的担保,即便有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超过10次的核查证明,也都无法阻挡美国政府的一纸禁令。唯一能自保的,就是自己手中的核导技术存量。值得注意的是,6月13日《德黑兰时报》头条文章的标题是:一笔可疑的交易——朝、美历史性会晤后签署了“全面”文件。

猜你喜欢
核导浓缩铀哈尼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哈尼幸福万年长
哈尼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