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

2018-07-03 21:29孙辰
时代金融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经济发展

孙辰

【摘要】经济的发展必定带动金融产品的产生与变化,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其金融状态具有紧密的相关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国民经济具有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三农”问题成为了社会发展中不得不考虑问题。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的比例逐渐的降低,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也不断地扩大,农村金融问题也就逐渐的凸显:农村金融组织不完善、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不足、农业发展型银行削减政策性农业业务、邮政银行放贷与存储比例十天等等问题积累,导致了农村资金流入城市,增加了农村地区的金融风险。

【关键词】农村金融 经济发展 农业政策 资金流动

一、金融抑制的概念

金融抑制主要指每个发展中国家在国内资本市场中以货币政策或是财政政策去影响市场的运作,把实际货币余额和物资的关系看作是相连关系,即为实际货币余额的增长会导致资本投入和总产值的增加。在金融抑制的作用下,存款的实际收益比较低,造成了储蓄比较低,低利率获取了低收益,相对于风险比较高的项目来说,银行会选择安全项目,从而降低风险;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则会借助于非正式或是场外市场,进行信贷交易,这样就会产生金融效应,从而形成了经济金融行为。

金融抑制具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造成资本市场效率降低、经济增长达不到最佳水平、限制了银行体系适应经济增长的需求、融资形式受到了限制以及加剧了经济上的分化程度。

二、金融抑制理论对农村金融的关系

(一)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具有千丝万缕关系,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却不像城市金融与城市经济一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受到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自给自足能力比较强,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比较落后,商品化程度比较低,农民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够关注,对于贷款涉及到的金融商品更加不够了解,使其对农村金融的发展造成了一种抑制作用。再则农村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比较低,导致了农村的收入比较低,收入比较低使得农民的储蓄能力受到了限制,农村资金的积累与供给相应就比较少。另外,农村居民的生活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往往是非人为因素造成了破坏,农业生产“靠天收”的状态,使得农民不得不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市场产品的调动,他们成为了市场调节的被动者;中国的农村经济属于小农经济,分散的农户不能形成大规模地市场化发展,往往被动的受到市场调节,使得农民面临很大的风险,不能够以正规的方式进入到金融服务范围内;此外就是农民的融资能力有限,自身资金积累比较慢。

总的来说,中国的农村经济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受到外部经济的影响比较大,农村金融发展处于一个比较迟缓的状态。

(二)农村金融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当今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问题,而农村的金融理论不免就会受到金融抑制等理论的影响。中国农村现有金融模式一共有三种,包含了农业信贷补贴、农村金融市场论以及不完全市场竞争力量。其具体的发展状态如下介绍:

首先需要介绍的就是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即为了减少农民的贷款压力,从一些政策上给予农民贷款一些帮助,增强其还贷的能力,从而缓解农村的贫困现象,这样可以缩小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在逐渐的取代农业补贴信贷,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农村金融的发展,发挥农村中介的作用,储蓄动员是关键,运用市场调节利率,根据金融机构的成果和经营的自立性和持续性进行判断农村金融是够有效,使得非金融机构的合理性。

不完全市場竞争就是改变完全由市场调控的状态,增加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利用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左右,在借款人与组织之间形成一定的合同制度,减少农民的贷款压力,增强其还款能力;另外,政府的介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市场有条不紊的发展,从而为农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安全感。不完全市场竞争理论给予了政府和市场双重的保障,既发挥了市场的经济调节作用,又保障了政府对于市场形式的控制。

三、农村金融抑制问题

中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主要包含了一下几种:一是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不健全,虽然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认识到了农村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在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吸纳不足,金融机构无法提供为农民生产提供充足的资金;二是农村的金融机构中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对信贷资金的监管,再则就是交易过程比较简洁,但是却没有制度支持,容易受到伤害。三是农村金融产品种类少,形式单一,不能够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于当地的金融机构的利用仅仅停留在存汇款的状态。

四、金融抑制理论对农村金融问题的启示

当前中国仍旧处于发展中水平,因此,在金融抑制理论的启示下,中国农村经济首先需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资本形成机制,在制度上机遇金融改革一定的支持力度。

首先农村金融改革需要根据金融抑制理论深化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总体思路。农村处于不完全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因此市场的调节作用不能够在农村金融资源调配上充分发挥作用。政府需要根据金融抑制理论,引导金融资源的流动,促进农业资本的形成,从而对于农村金融风险进行调控,走上一条金融约束的道路。再则需要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成果,农村信用社中的“为民服务”的宗旨是有利于农业金融改革的发展,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状态,进行农业制度与农业服务的改革,从而改善信用社的经营状态和为民服务的能力;再则就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遵守政企分开的原则,增加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引进外来资金支持,同时增加农村金融管理创新,从制度上和内容以及形式上都不断地注入新生力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对于原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相应的补充,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保证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农村金融创新需要从政府和农村金融两个方面入手,政府需要对于金融创新予以支持和肯定,再则就是进行金融制度的创新、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和农村金融市场创新,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刚,陈亮亮,许斌.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及其金融深化的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36):219-220.

[2]余若涵.支持农村小微型企业的金融产业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2015,(11):108-109.

[3]陈宏娇.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2,(10):285.

[4]马春晓.互联网金融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J].甘肃金融,2017,(10):50-52.

[5]李婷婷.基于供求视角的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53-154.

[6]张乐,周诗倩.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7,(8):46-50.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