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沐浴乃礼仪大事

2018-07-04 03:18
奥秘 2018年4期
关键词:皂角浴盆浴池

现代人把“洗澡”当成了“沐浴”,并把它看成是生活中最为平常的小事。殊不知,在古代,“沐浴”跟“洗澡”根本不是一回事,沐浴在古代被视为一件礼仪大事,还被纳入“孝”的一部分。

沐浴纳入“孝”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描述洗脸、洗手、洗澡的文字,这是目前我国古代最早的关于沐浴的记载。在商代的王墓中还出土了盥洗用具,如壶、盂、勺和盘等。君王、大夫和士这些分属各等级的人,沐浴用具也是不同的。

西周时期,沐浴礼仪逐渐成为定制,沐浴并不是单纯的洁净身体,而是被视为隆重的礼仪。先奏,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净身。

在古代“沐浴”甚至还被纳入“孝”的一部分,《礼记·内则》还曾对洗澡规定为“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意思是要每五天烧温水为父母洗一次澡,每三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一次头。

商业性沐浴行业

沐浴就得有浴盆。商周时期的人们在洗澡的时候就已经用到浴盆了。在李商隐《韩碑》诗句“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里,“汤盘”就是商周第一位君主盛汤曾用的青铜浴盆。

商周以来,人们都会使用浴盆洗浴,不过在某些情况下会有很多人一起洗,因此就产生了人工浴池。

古代的浴池起初只是设在王宫、寺庙和馆驿之中,专供帝王、大臣和僧侣们沐浴之用。现已完整发掘出来的陕西临潼“华清池”,就是唐代皇帝和妃子们的沐浴之所。

陕西临潼“华清池”,就是唐代皇帝和妃子们的沐浴之所。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公共浴池逐渐发展成了商业性的沐浴行业。浴堂行业被称为“香水行”,后来改成“混堂”。这个行业到了元朝发展更为迅速。

明清时期,扬州饮食文化和沐浴文化相当发达,当地有句俗语“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也就是说早上吃早茶,晚上就泡澡。这已经成了当地的一大特色。在这些浴池里,除了有人给搓背修脚以外,沐浴完毕之后还可以品茶,食用时鲜果品,十分惬意。

“澡豆”到“肥皂团”

古人洗澡也并不是单纯用水的,跟我们现代人一样,也会用到“香皂”一类的物品。

在魏晋之前,人们洗澡大多用米汤和面汤清除油垢。南北朝时期,各种西方、南方的香料被引入中原,一些贵族开始把豆面与珍贵香料混合在一起使用,希望借此让身上散发优雅的香气,这种洗澡用品被称为“澡豆”。这种澡豆的洗涤效果很好,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称:“洗面药澡豆方,每旦取洗手面,百日白净如素。”

宋代时出现了一种人工合成的洗涤剂,是将天然皂荚(又名皂角、悬刀、肥皂荚,通称皂角)捣碎细研,加上香料等物,制成桔子大小的球状物,专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称“肥皂团”。明人李时珍还曾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录了“肥皂团”的做法。

在清末西方的香皂传入之前,中国本土生产的传统香皂一直沿用宋朝的配方,在一些明清小说中,都会描述有钱人家使用传统香皂的情景。古老的澡豆也依旧会被人使用,只不过澡豆更多的是用来清洁去污,而传统香皂则更多的是用于滋养皮肤。

●资料来源:《厦门晚报》

猜你喜欢
皂角浴盆浴池
杭州市某同性恋浴池男男性行为者首次前往的影响因素
大街
皂角树下
皂角树下
浴池
浴盆滑雪
乌鸦与皂角
天价足浴盆
选购足浴盆有学问
韩国大气污染赖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