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治市美丽乡村建设及村集体经济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8-07-04 08:33连树军栗宁李菁
山西财税 2018年6期
关键词:长治市集体经济美丽

□连树军 栗宁 李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扶持村集体经济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牢固树立经营乡村的理念,坚持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并重。乡村振兴是一个历史过程,必须具备战略定力,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劈波斩浪,久久为功。

一、资金配套情况

长治市自2013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本着“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确定了8个试点县(市、区)。截止2018年5月,美丽乡村建设总投资23.77亿元,其中,各级财政奖补资金1492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84801.9万元,吸引社会资本136907.4万元,村民筹资筹劳265.2万元,村集体投入760.57万元。

2017年3月,建立了长治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库,以撬动银行资本、吸引社会资本向农村投入。截止2018年5月,入库项目中社会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达34亿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自2016年开展以来,通过竞争立项、择优确定,评选出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5个,试点村60个,累计拨付扶持资金60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在财政资金扶持和政策引领下,取得明显成效,造福了广大百姓。在省财政厅组织的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工作中,长治的做法得到了省督导组的一致好评。

二、工作成效

经过近5年来的努力,长治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6月,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专程深入武乡调研,对文化引领乡村发展的做法予以赞赏。2017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到武乡县岭头村调研,对电商扶贫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对武乡经验提出表扬。2017年8月,财政部农业司司长吴奇修到武乡参观美丽乡村试点村李峪村,对其做法给予肯定。

概括讲,长治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成效主要表现为六个“新”:

一是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实施美丽乡村,改善了农民人居环境。各试点村域普遍对村庄建设、设施分布、产业培育等进行了合理规划,并按规划开展村庄整治和文化广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变,群众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各县严格按照“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原则,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打通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最后一百米”。解决了农民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民生工程问题,对促进村民自治、农业发展和村容村貌改善具有积极意义。截止目前,长治市共有壶关、平顺、黎城、武乡四个县入选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8年,中央文明办确定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提名,长治市壶关县、长子县获得县级文明城市提名。沁源县连续五年荣登百佳深呼吸小城榜。长治县被列为“2015中国避暑休闲十佳县”。近年来,长治市9个县获得国家园林县城称号,11个县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二是农村经济有了新发展。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中产业兴旺的要求,以及“三基”建设中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容,我们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通过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和增收。

武乡县蒋家庄村带动周边8个村规模化种植小米、大葱和辣椒,实现户均年增收1400元左右,村集体年收入超过20万元;李峪村通过魔术巡回表演和乡村旅游,户均年增收达到2000元。

壶关县西汉村积极探索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土地入股分红模式,吸纳农户发展花卉大棚养植。2017年村里修建40多个温室大棚种植康乃馨。从种玉米到养花,从农民到股东,西汉村村民靠鲜花获得了稳定经济来源。

壶关县常平村成立了常平小镇旅游开发公司,整合原有村集体土地资产、工业资产、农业资产,通过社会众筹、项目招商等方式,打造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同时积极引进现代轻工制造业,加快产业转型。得益于良好的集体经济基础及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常平村的转型项目实施顺利。

三是与社会资本合作取得新成效。通过建立全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库,全面了解全市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情况。对项目库中的项目进行奖补,用于其项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资本到农村投资提供环境,促进社会资本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目前涌现出多种产业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长子县西汉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本村资源,与长子绿野新能源公司合作发展沼气新能源。村民养牛、种植大棚,公司发酵沼气、制造肥料,促进生态有机种植,实现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现已全村使用沼气,相比烧煤每户年均节约成本近千元。下一步,西汉村将推广沼气壁挂炉,实现以气代煤全覆盖。

屯留县石泉村与屯留隆兴泉农业开发公司合作打造葫芦文化特色小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种植20多个葫芦品种50余亩,带动周边村民就业300余人。目前在建的还有种植园、采摘园、饲养园、食品作坊,村民可通过签约种植、养殖,就业等方式增加收入。2018年春节期间举办的葫芦主题灯展,累计接待游客13万人,创收500多万元。

社会资本的投入带活了村集体经济,带动了村民主观能动性。实实在在的收入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村集体经济的活力改变了村干部的发展思路,充分认识到借力于社会资本发展的重要性。

四是县级政府开动新思路。县级政府摒弃传统观念,不局限于财政奖补资金,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同当地各类发展规划相衔接,通盘考虑,整体推进。各县将乡村振兴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采取不同方式鼓励、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长子县通过科学论证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有机肥料循环项目发展后续产业,政府将投入3000万用于支持项目贷款贴息,3000万奖补资金用于改善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长治县安排财政资金500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正在积极谋划成立引导基金用于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本县项目投资。沁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引入PPP模式,用100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撬动社会资本2亿元,集中资本在五个美丽乡村连片区围绕西湖景区、南捏水石刻景点建设七个项目。各县政府多措并举,开源节流,开动新思路谋取大发展。

五是村风民风有了新气象。通过改善环境,促进文明提高,民俗传统回来了,村民素质提高了。通过一方面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活条件,一方面组织干部群众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创建活动,有效调动了群众建设美丽农村、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六是基层组织得到新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基础的夯实,对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的稳固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引导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作用,党员率先投工投劳,村干部主动跑项目、跑资金,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村“两委”班子的号召力和公信力明显提升。

三、存在问题

尽管近几年长治市美丽乡村建设和扶持村集体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相关规划“起点低”

一些乡村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规划,或者规划还不能和县域等规划有效衔接。长治市2013年起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应该说起步相对较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村提前做整村规划,部分村规划简单,没有与县域其他规划有效结合。有的村规划做的空大,存在不切合实际、不接地气的现象。有的村规划思路不清晰,一些项目没有进行充分调研、科学论证,没有落实好土地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的限制,存在边建设边规划,边规划边改进的情况,这样难免会造成重复和浪费。

(二)农村债务“包袱重”

农村债务问题普遍存在,沉重的债务包袱严重制约了发展。经对长治市2005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债务进行统计,截止2017年底,乡村两级负债约为23亿元,乡村负债数额较大。主要表现:一是经济欠发展县往往经济发展较慢,财政收入低,偿还困难。二是基层收入甚微,机构运转困难。大部分乡村财力薄弱,县对乡的转移支付只能维持人员工资和运行,县对村的转移支付连两委工资都无法保障。三是历史欠账较多,遗留问题难处理。税费改革后,仍遗留有2005年前债务1.93亿元没有化解。

(三)农村融资“依旧难”

农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一是银行信贷对农业项目要求高、审核严,农业项目往往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不高。农发行、国开行虽然有一些优惠政策,但门槛偏高。二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严重不足,相关从业人员较少,农村金融服务供给远低于城市平均水平。农村地区庞大的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农业金融服务滞后,农业项目往往由于缺少可抵押物而难以通过银行的贷款审批。

(四)社会资本“投不易”

长治市社会资本投资虽有一定发展,但规模和范围都很有限,政府投资没有与社会资本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其一是项目吸引力不大。一方面农业生产周期长影响投资回报周期,社会资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承受力等待未来的资金回报。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社会资本的投入产出比。其二是投资环境配套问题。一是用地资源相对紧缺。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整,用地难矛盾突出,需要较大规模设施用地的农业项目受到限制。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后面临“用工难”,劳动力成本也影响到其利润空间。

(五)产业发展“水平低”

一是产业单一、规模小,难以形成产业融合。长治市整体产业基础薄弱,培育力度小,即使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村也未能形成产业融合。二是产业分散、链条短,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在调研中发现,产业发展多各自为阵,合作观念淡薄,辐射弱,没有形成连点成线成面的联动效应。三是产业低端、条件差,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尽管有一些村先行先试,与社会资本合作取得良好进展,但大部分村缺乏主动性。与社会资本合作取得成果的村多具备了资源禀赋、区位优势,而大部分的农村交通不便,优势有待开发。如何使这部分自然条件欠缺的村吸引到社会资本,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美丽乡村建设尚缺乏持续有力的产业支撑,在提升美丽乡村硬件建设的同时,从美丽经济角度去深入挖掘“软件”还不够。这些问题都是长治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和不足,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补齐和克服。

(六)文旅资源“整合差”

长治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红色旅游、太行山水、古建文化和神话故事四大旅游品牌。调研中发现,酒香也怕巷子深,丰富的文旅资源优势未能完全发挥。旅游生态增长模式单一,依旧以门票经济为主,对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撬动作用有限。

制约因素体现在:一是规划缺乏整体站位。未形成“太行旅游板块”的大局观念,建设雷同、品不出“乡愁”,形成投资浪费。二是资源挖掘能力弱,文化资源开发滞后。长治市众多文化古建零散分布,未形成品牌化建设,文化品牌处于失语状态。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与资金配套跟不上。景点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伴随着基础设施功能的完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路、水、电、网、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目前从长治市的总体情况看,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资金投入有待加大力度。四是传统古村落保护不够,后续运维困难。经济落后、人口流失等因素导致大量传统古村落凋敝破败,不少古建筑濒临坍塌。如不及时投入人力、物力加以保护,一些古村落将濒临自然消失。五是缺乏宣传意识与营销理念。调研中发现,乡镇、村干部对本乡本土的历史文化非常熟稔,但普遍缺乏宣传意识与营销理念,不能将丰富的历史传说、乡土故事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结合。

(七)基层干部“观念旧”

主观方面,基层工作的人才短板突出表现为“思想”。一是思想固化。一些干部对“公”与“私”的划分存在教条主义,将社会资本划为“私”,对“私”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对有意向投资的社会资本不能主动对接,未能形成各级联动共同“创环境,引投资”的氛围。二是重视不够。县乡一级缺乏宣传,对政策把握不到位,导致村一级干部不能及时领会政策。调研中发现一些村干部干劲足、发展意愿强烈,但县乡一级宣传力度不够,错失各项竞争立项机会。

客观方面,基层农改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重。调研发现,基层农改人员配置少,且兼职乡镇财政所的各项工作。工作繁重,防火护林及各项检查占据了大量工作内容。

四、措施与建议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乡村振兴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根据十九大提出的要求,结合长治市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突出规划引领,整体同步推进

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规划先行是基础。找准发展定位,突出特色,以超前理念、高起点、高标准完善乡村建设规划,切实以规划引领建设。

一要提高规划站位。要结合国家和省对县域的定位,结合自然条件、资源禀赋进行规划,利用省级对建设农村“四好”公路的有利政策和长治市列入全省太行山旅游板块的契机,加大旅游公路投资。特别是对“四好”公路与乡村旅游公路要统筹规划、统一施工、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和浪费。

二要提高规划科学性。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实施好公路、电网升级、自来水安装、天然气及宽带入户、垃圾定点、污水处理等项目。避免因规划设计不到位,造成埋一趟管挖一次路的现象。

三要集中统一规划乡村发展。对于一些空心村、偏远村进行合村规划,将集中安置后闲置的农村宅基地用来发展休闲农业等项目,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四要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在规划基础设施和产业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对未来发展的需求,农民对养老和看病的需求。农村规划有必要留出一定的集体用地,用来打造养老场所、照料中心,及较大面积的停车场用于乡村旅游。

五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少农村不是没有规划好,而是没有落实好。一些村霸、村干部带头违规建房,甚至占据村内道路,影响正常通行。有关部门往往是罚钱了事,缺乏强制性措施,不仅起到不好的带动效应,一定程度上还滋长了该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债务管理,化解农村债务

一是要对农村债务进行全面核查。同时把乡村债务管理作为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乡村领导责任制,杜绝因个人行为新增债务,防范债务风险,逐步化解现有债务。

二是国家出台政策支持。在出台乡村振兴相关配套政策时,对欠发达地区给予适当倾斜,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帮助欠发达地区化解乡村债务。在欠发达地区实施投资相对较大的公益事业建设时,除乡村自身能筹集的资金外,缺口资金由财政“打足补齐”。

三是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发展集体经济。利用农村闲置房屋、设备设施、“四荒地”等资源,按程序进行出租,出让经营权和公共建筑设施所有权等方式产生收益。将闲置土地作为股份,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到农村兴办农业合作社等企业,通过合作经营收入或分红所得资金进行偿债。同时,加大对集体经济的支出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村集体发展,减少和化解农村债务。

(三)创新金融政策,打破融资桎梏

一是建议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银行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力度,明确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主要涉农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步实现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纳入评级授信范围,设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信贷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在信贷支持上实行计划优先、利率优惠,同时,政府通过财政贴息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政府和银行监管部门要将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农村的产业等项目贷款规模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金融机构进行对农村的支持力度。

二是简化银行对农业贷款的手续,降低融资难度。农村金融需求的市场庞大,手续办理慢,产业周期长,受市场影响较大,还债能力相对较弱。针对这一特点,建议上级政府责成金融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相关的乡村振兴金融产品,简化资料审核,缩短贷款办理时间。

三是用足用活集体资产。建议相关部门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开展生产设施、集体山林权、村及股权等抵押贷款业务,抓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村集体资产、农房等抵押贷款试点,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让闲置资产深入到市场,真正使农村的资产活起来。

(四)政府牵线搭台,服务社会资本

一是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议市直及各县市区政府要将乡村振兴产业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用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治理,大力推进扶贫乡村旅游,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配套设施。

二是创优环境服务社会资本。建议相关部门要简化农村投资项目审批办事程序,建立农村投资项目审批快速通道,压缩审批时间。同时,政府要建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帮助投入农村的社会资本进行后续融资,对社会资本的农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对于符合政策条件的给予税费减免,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热情与创业活力。

三是政府通过奖补、贴息、直接补贴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向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投入。建议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放宽社会资本进入领域,改善农村污水、垃圾治理等项目收费现状。

四是充分发挥长治市美丽乡村建设投资发展管理有限公司的桥梁作用,撬动银行资本、吸引优质社会资本,采用PPP、直接投资、成立长治市美丽乡村产业基金等模式参与到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农业小镇以及成熟的村集体经济等项目中。

(五)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发挥力量

长治市美丽乡村建设投资发展管理有限公司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集建设、规划、运营、管理于一体的国有企业,通过整合政府、金融与社会资本三方优势资源服务农村产业发展。

一是作为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与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共同打造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推动农业生产、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同时搭建扶贫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在政府的引导下,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成立产业基金平台,利用政府专项引导资金,美丽乡村公司与社会资本联合设立产业基金,撬动乡村闲散资金,整合金融机构参与,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三是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到村集体经济中,共同建设农村污水、垃圾、厕所等基础设施,通过建立“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的治理管理体系,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培育特色产业,推广运营模式

一是培育特色产业,确保以点带面。鉴于各村风俗民情、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的实际,重点打造有产业基础、特色鲜明的示范村,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二是推广运营模式,形成产业集群。沁源县海拔高、温差大,气候条件适合发展菌类种植。法中乡董家村依托沁源农丰菇业公司,吸引本村村民入股、就业,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民可获得分红、工资两块收入。种植的菌类品种多、销路广,以出口国外为主。以羊肚菌为例,每平米种植量收入可达70元,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初见成效后,董家村正在大面积推广种植羊肚菌,随后向全乡推广。

全市还有很多依靠本地特色资源积极探索的产业,要充分利用已取得的经验加以推广复制,积极探索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方式,做强农村“美丽经济”。

(七)围绕太行板块,做强文旅产业

为破解制约长治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加快太行山高品位旅游资源开发,整体提升长治太行山旅游的综合效益和品牌价值,实现长治太行山旅游后发赶超、板块隆升和强势崛起,推进长治太行山旅游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充分挖掘太行山水、生态、红色胜地等文化元素,凝练“大美太行、天下脊梁”主题,打造雄奇太行、秀丽太行、红色太行、古韵太行的精品风景旅游带。

一是文旅融合、创新突破。将古村落保护、修复作为重点旅游项目,打造“古色文化”品牌,通过前期投入资金保护,后期创收盈利,保障持续运营。成立长治太行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加强文化创意与产品策划,打造长治太行系列文化IP,从要素创新上进行突破,布局康养、户外、度假、红色等旅游新业态。通过“旅游+”、“太行+”与“科技+”等进行各类业态创新,通过“创新、创业、创投”等模式解决融资难题,最终将太行山打造成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二是实现联动、整合资源。各县、市区集中优势资源,分别突破几个重点、难点,实现联动机制,通过长治市文旅集团整合挖掘旅游资源,立足主体区“一个湿地、三大片区”核心布局的基础上,关联县、市区构建“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布局。以湿地公园、太行山大峡谷、通天峡、板山为支撑,推进实现太行山“南部整合突破、北部联动支撑,中部互动激活”的全域发展格局,使长治成为全域一体的“清凉之都、月季之城”旅游目的地。

三是突破旅游新业态,形成市场新亮点。大力推进科创文创,以避暑、康养、运动、文化体验等为重点,以特色文化、民宿酒店、特色旅游基地等为载体,“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人人创意”通过“旅游+”、“互联网+”、“太行+”等方式,采取基金、开发性银行政策资金、PPP开发基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ABS资产证券化、政府贴息、贷款资金等投融资模式,发展旅游新业态,建成万亿级产业聚集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八)完善用人机制,充实“三农”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攻坚战的关键是人”。农村迫切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省委书记骆惠宁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要加强农村落后党支部的建设。

一是要实施农村人才战略,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引导人才到农村创业发展。在基层干部的选人用人方面,大胆选用敢为人先、业务突出的干部。

二是要完善村干部晋升通道,提高村委干部薪酬待遇,激发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鼓励干部走出去学习,使干部接受新思想、新思路。浙江作为改革前沿阵地,积累了大量改革经验。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浙江大学是全国干部教育培训优秀基地,近年来,全国掀起到浙江大学学习经验的热潮。乡镇基层干部是联结广大群众与政策实施的重要桥梁,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的成效,建议分批选派基层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

四是加强基层支部建设,储备农村人才。“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如何化政策为实惠,需要村干部领好头。我省基层基础工作普遍薄弱,要着力强化三基建设,改变农村党支部落后、弱化、涣散的现状。

建议每个县选取10个村集体经济薄弱、工作落后的村党支部,选派有思路、有干劲的大学生担任村支部书记,出台相关政策为大学生村干部开通晋升机制,解决到农村工作创业的后顾之忧。同时,由县级安排配套资金作为落后村的创业引导金,制定考核标准,对成绩显著的村增加政府奖补,给予资金优先保障。

通过该项举措,以期达到两方面成效。一方面,大学生干部带资入村、带头创业,推动扶持村集体经济破零,引导集体产业发展;同时为农村支部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改善农村党支部落后的局面,夯实农村三基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制度保障作出贡献人才优先晋升,吸引人才从城市向农村回流,让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农村的人才留的安心,激励他们在农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真正使“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观念深入人心,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5月31日,太原市财政局举办太原市财政局第14届离退休人员棋牌比赛。通过比赛不仅增进了老干部之间的友谊,锻炼了大脑思维能力,同时借这个平台也为大家创造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使我局老干部的晚年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太原市财政局/供稿

猜你喜欢
长治市集体经济美丽
长治市壶关县龙泉镇石堡寨村:打开群众增收致富幸福门
长治市:开展病虫情调查和防治工作
长治市财政局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活动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长治市助力淮海集团加快精企瘦身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