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行政院”,台陆委会改名了

2018-07-04 04:25崔明轩李司坤
环球时报 2018-07-04
关键词:赖清德行政院主委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崔明轩 本报记者 李司坤

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2日正式改名为“大陆委员会”并举行挂牌仪式,同时废除“马英九条款”。之前“行政院长”赖清德在两岸问题上大放厥词引发蔡英文不满,如今蔡英文把两岸政策大权进一步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专家认为,改名后的陆委会是否更有利两岸关系发展,还需进一步观察。

与“行政院”各部会同位阶

陆委会的挂牌仪式2日上午举行。据台湾《旺报》3日报道,陆委会机关名称从“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更名为“大陆委员会”,前面不必再加挂“行政院”三字,但职权与功能维持不变;人事上沿袭一正三副,首任主委为陈明通,原新竹“清华大学”社会所教授陈明祺、原陆委会主任秘书李丽珍分别出任政务副主委及常务副主委。陈明通在致辞中称,将继续为台湾各行各业安居乐业及两岸和平稳定打拼。

据台媒报道,陆委会为迎接改名,从4月起就开始装修。《旺报》注意到,陆委会新闻室发言人讲台的背板也“改名”了,从写有“和平两岸,壮大台湾”的蓝色背板,换成“和平善意以民为先”的绿色背板。此外,为强化网络社群平台的沟通互动,陆委会2日宣布开设官方账号。

陆委会是台当局统筹处理海峡两岸事务的专责行政机关,蔡英文上台后加紧推动组织改造。2017年5月,“立法院”初审通过“大陆委员会组织法草案”,并入部分“蒙藏委员会”业务。今年5月草案三读通过,6月13日公布制定“大陆委员会组织法”。“自由电子报”称,更名后,陆委会从任务编组专责机关改为法定机关,与“行政院”各部会同位阶。组织架构仍设6个业务单位,另增设资讯室,让原有4个辅助单位变为5个,同时维持两个驻外机构,即香港和澳门办事处,其中香港事务局局长由现任陆委会参事兼秘书处处长卢长水接任,澳门事务处处长由现任陈雪怀续任。

废除“马英九条款”

值得关注的是,陆委会改名后,“特任副主委”一职也正式宣告走入历史。《工商时报》回顾称,陆委会首任特任副主委就是马英九。陆委会成立之初,马英九已是“部长级”的“行政院研考会主委”,为解决他“高职低配”的问题,当时“行政院”决定设置“特任副主委”一职,这也被外界称为“马英九条款”。与其他部会不同,陆委会特任副主委的行政职务虽相当于“副部级”,但在职级和薪酬福利方面却享受“部长级”待遇。至于末代特任副主委则是转任军方智库“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长的林正义。

改名意图解读不同

一些媒体分析认为,陆委会改名看上去只是去掉“行政院”三个字,却表明蔡英文不想让赖清德插手两岸事务的政治意图。《旺报》此前分析称,按“中华民国宪法”惯例,两岸与“外交”事务属于“总统”职权,一直是从“总统府”发号施令,陆委会大多扮演执行角色。但蔡英文碰到作风强势的赖清德当“行政院长”,上任以来,赖清德频频在两岸议题上打擦边球,其“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论调更是掀起轩然大波。有分析认为,蔡英文上任以来不断宣称“维持现状”,却因赖清德三番两次的言论,挑起大陆敏感的神经。

一些“独派”分子对改名表示不满,认为不应该再用“大陆”二字,应改为“中国事务委员会”。不过,前陆委会主委张小月认为,处理两岸事务是依据“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若改成“中国事务委员会”则不符合规定。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学者柳金财撰文称,1992年通过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界定实施区域在“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也就是基于“一国两区”定位。民进党“立委”提案改为“中国事务委员会”,则是“把台湾当成一个主权国家,界定两岸关系为国与国关系”。有分析认为,蔡英文之所以没有改为“中国事务委员会”,也是避免挑衅大陆,进一步引发两岸的紧张局势。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陆委会改名应该不会太影响其定位和内外功能,因为无论有没有“行政院”这三个字,它都是挂在“行政院”的下属机构。但把“行政院”去掉后,它跟“外交部”“国防部”处于同一位阶,则体现出它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陆委会的功能。张文生认为,这样的举动反映出台湾对大陆事务重视度提高的趋势。

张文生分析称,目前从这件事还看不出台当局是否有暗示“一边一国”的企图。他认为,这倒可能反映出当局希望加强跟大陆的沟通联系,去掉了敏感的“行政院”,也更方便、更容易和大陆打交道。同时他也表示,大陆方面应再观察一段时间,看台当局会强化哪一些功能。有一些变化如果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也可以持欢迎态度;但如果把陆委会变成和大陆对抗的政治机构,大陆未来恐怕则要更加警惕。▲

猜你喜欢
赖清德行政院主委
大乱斗
“道歉”
履行职责当好“四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