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同发展理念打造长三角港口新生态

2018-07-06 08:09
交通与港航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际航运大湾长三角

中国远洋集团海运研究咨询中心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而协同发展理念强调的是要有系统思维,在大视野、大思路、大格局下推进可持续发展。协同发展要求注重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着力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坚持“一盘棋”、增强整体性;要求处理好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立足现实基础,确定分阶段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把控好推进的步骤、节奏和力度。对于长江三角洲港口建设而言,当前尤需强调的是协同发展理念。没有协同,就没有整体效率,没有社会效益,也就没有国际市场竞争力,没有良好的港口发展生态环境。

打造长三角港口发展新生态,或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协同:

1 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优势,着重强调“环沪杭大湾区”港口的协同发展

继去年3月份国家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一个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之后,中国第二个大湾区即“环沪杭大湾区”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沪杭湾的区位优势较为突出,处于沿海开放带、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一带一路”等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应借鉴世界三大湾区即旧金山湾、纽约湾和东京湾的发展经验,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大调整中找准新定位,培育新优势,加速“环沪杭大湾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要以协同发展的新理念、新机制,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向新的目标、新的高度不断迈进。要进一步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在国家新一轮经济发展特别是“环沪杭大湾区”协同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在港口建设方面,需以协同发展理念为先导。上海作为当今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世界第一集装箱大港,2017年成为全球第一个突破4000万TEU大关的港口,年吞吐量达到4023万TEU,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到“十三五”末,上海还将继续巩固国际枢纽地位,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从趋势上看,持续增长的集装箱运输需求与上海码头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船舶大型化、班轮联盟化趋势又对国际枢纽港的水深条件、运营效率提出更高要求;这需要上海进一步加快大小洋山区域开发步伐,进而需要加强大湾区跨行政区域的协调。一方面,通过区域内地方政府的协同机制,通过当地企业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支持上海集装箱枢纽港建设,进一步扩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聚集效应;另一方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综合优势,放大溢出效应,做好对全国、对长江流域特别是对“环沪杭大湾区”的服务,与大湾区共享航运中心的建设成果。

2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和协作机制,积极打造长三角港口联盟

伴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港口联盟日趋为人们所重视。早在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国际贸易和发展会议就提出了港口联盟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地理上分开但通过共同的经营者或通过共同管理联系在一起的多个港口组合体”,并称这一型态为第四代港口。根据上海市交通委与上海海事大学关于《上海交通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运行分析》项目的研究,目前港口联盟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类,紧密型联盟往往基于财务、商业和法律关联来构建港口间规范的治理关系(包括合资、参股、兼并、收购或接管等),松散型联盟则是指港口间的合作停留在无盈利驱动的信息共享、经验交流和服务互补等层面。如全球最知名港口联盟IAPH,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其成员国港口的吞吐量已占世界海运贸易额的60%以上,占世界集装箱运输量的近80%,涉及90多个国家的业务。该联盟总部设在东京日本,属于非营利和非政府组织,被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海关组织等联合国专门机构和政府间组织授予咨商地位前15的非政府组织,这使得IAPH在提高和保护全球港口行业的整体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长三角港口而言,可借鉴当前国际上港口联盟的运作方式组建长三角港口联盟,通过强有力的合资合作、服务管理协作与信息共享来促进区域港口的协同发展,不断提高长三角港口的整体服务水平;通过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协调和协作机制,避免同质化竞争;依托上海业已形成的全球集装箱枢纽港独特的先发优势,形成上海与周边港口错位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应以港口联盟为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共同发挥“桥头堡、支点和枢纽”作用,大力加强区域港口间经营合作与基础设施投资合作,从而使长三角地区港口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应由上海市以及长三角地方市政府牵头,带动中国远洋海运、上港集团等大型港口航运企业以及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港口协会等民间团体,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和协作机制,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港口群的协同发展新生态。

3 以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动力,大力改善长三角地区的营商环境

在2018年亚洲博鳌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郑重宣示了新时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彰显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国际社会构建合作共赢关系的坚强决心。而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建设扩大开放的枢纽:自由贸易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此前的2017年3月,国务院对上海自贸区改革已做出了新的部署,提出设立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对于促进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结合上海、宁波等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改善长三角地区的港口营商环境,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港国际物流功能,进一步提升上海、宁波等港口全球航运资源综合配置能力。特别强调的是,应加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利用自贸港对贸易便利化、管理高效化的保障,大力推动长三角与丝路沿线区域的贸易发展和运输一体化业务;借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优势,积极推动沿线国家的港航合作与港口联盟合作。

在改善长三角港口营商环境上,上海应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国际集装箱枢纽大港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追求的是国际一流标准,因此必须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据统计分析,目前上海口岸进口货物从船舶靠泊到集装箱货柜提离,平均需要耗费8.2天,总体在国际营商环境排名中处在中游位置。因此,上海需要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通关便捷化,以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上海市政府做出了“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的战略部署。目前,上海海关、中远海运集团、上港集团已经开始了战略合作,三方围绕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以系统数据对接互通为驱动,深入推进跨行业、跨部门合作,推动数据安全对接和信息透明互通,为形成覆盖整个贸易链、相互之间比对印证的完整信息链创造基础。总之,上海应围绕“卓越全球城市”和“五个中心”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快马加鞭,奋发有为,进一步发挥上海国际枢纽大港和国际航运中心的聚集效应;要在探索自由贸易港的制度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高监管效率上做出新成效,在打造智慧航运、智慧港口上迈出新步伐,在推动和引领长三角地区港口整体改善营商环境上展现新作为。

猜你喜欢
国际航运大湾长三角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伊斯兰金融:面向“一带一路”国际航运融资模式探讨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国际集装箱市场变化及带来的潜在挑战
亚洲区域内集装箱运输贸易展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