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匠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宝钗与黛玉

2018-07-06 02:37黄蓝青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灵气宝钗黛玉

黄蓝青

摘要:宝钗和黛玉,是曹雪芹精心刻画的女性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强烈的美的感受。她们的美各俱特色,宝钗鲜艳妩媚、端庄大方、圆滑敦厚;黛玉风流袅娜、才华洋溢、钟灵毓秀。如果把薛宝钗和林黛玉都看成一件一是作品,那么薛宝钗比林黛玉少的就是这种伟大的艺术力量,换言之,宝钗比黛玉缺少的是一种灵气,这种灵气决定了她们一生的不同,宝钗严格按照封建纲常的要求打造自己,似乎生来就该做为贾府的宝二奶奶管理整个贾府,她深受世俗的“匠气”熏陶成为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黛玉一生追求的是爱情,这是一种精神寄托,在笔者看来,这种精神寄托才能造就一个艺术家,艺术家追求的是情感精神。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寄予了情感的,一件没有情感的艺术品是经不起时间的推敲的,当一件艺术品承载了人所赋予的情感时,那么它就是充满力量的。

关键词:工匠;艺术;灵气;宝钗;黛玉

一、工匠与艺术家简述

科林伍德的美学思想中,他所强调的是艺术的“内心性”,虽然技师可以造就,但是艺术家是天生的,伟大的艺术力量,甚至在技巧欠缺的前提下,都可以产生绝佳的艺术作品;但是一旦丧失这一种力量,就无法利用完美的技巧产生优美的艺术作品。

《现代汉语词典》将“工匠”一词解释为“手艺工人”,也可理解为具有工艺技术专长之人。而“艺术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从事艺术创作或表演而有一定成就的人。”艺术家不仅从事艺术生产,而且还要有所成就。说到对工匠的定义,我认为工匠并非是一个贬义词,工匠精神更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二、从工匠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宝钗与黛玉

从小开始,薛宝钗就有母亲来规范其行为举止,并且还有“上京待选”来对其行为进行越苏,所以,其行为也是中规中矩的。在他人眼中,薛宝钗行为豁达、品格端方。并且其对贾宝玉的教育也是要求学习“仕途经济”,能够在“正经书”上狠下功夫。所以,薛宝钗本身的“匠气”是非常深厚的。如果说林黛玉是艺术家,那么薛宝钗就是不折不扣的工匠。宝钗在大观园的生活中人际交往中八面玲珑,极会做人,就连卑微的赵姨娘也夸她“会做人,很大方”。放眼现在,薛宝钗无疑是标准的“贤内助”,不仅是才女,对诗词书画、戏曲酒令、佛典语录也都很了解,诗词作得好,且博闻强识,生活上淡泊自然,乐于助人,具有很强的管理才能,可谓尽善尽美。她的世故圆滑能够在大观园中如鱼得水,但也注定了她的一生无法诗性的活着。

黛玉是一位封建大家族的叛逆少女形象。黛玉是真诚而单纯的,她不过是想说就说、想哭就哭、想生气就生气,并不怕得罪任何人。她的随性使得她无法成为贾府的女主人,她要做什么,就痛快地去做,从来不考虑事情的后果,黛玉的率真而为更像是艺术家,在艺术家的世界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非世俗。

盖一座房子可以住人,这只是工匠的手艺。既能住人,又舒适美观,这才是艺术家的水平。是“匠”,还是“家”,区别在于一个“灵气”。缺乏“灵气”,即使干一辈子,也不过是工匠。如果把薛宝钗和林黛玉都看成一件一是作品,那么薛宝钗比林黛玉少的就是这种伟大的艺术力量,换言之,宝钗比黛玉缺少的是一种灵气,这种灵气决定了她们一生的不同,宝钗严格按照封建纲常的要求打造自己,似乎生来就该做为贾府的宝二奶奶管理整个贾府,她深受世俗的“匠气”熏陶成为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黛玉一生追求的是爱情,这是一种精神寄托,在我看来,这种精神寄托才能造就一个艺术家,艺术家追求的是情感精神。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寄予了情感的,一件没有情感的艺术品是经不起时间的推敲的,当一件艺术品承载了人所赋予的情感时,那么它就是充满力量的。

言由心生,文如其人。薛寶钗、林黛玉的思想追求同样在她们各自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贵妃省亲的时候,贾元春最后的总结是“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不同,非愚姐妹可同列者”。“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这是黛玉所作的《世外仙缘匾额》的前四句,我认为,能够作出这样的诗的人必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从风格上来看,十分的脱俗、自然、新奇。反观宝钗的诗“睿藻仙才盘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词”,体现了宝钗‘敬上”的观念,谦虚谨小慎微中透露出几分压抑,而黛玉的诗则是不卑不亢,有骨气,有傲气。

三、结语

关于技巧我认同科林伍德的观念,艺术之所以伟大在于就算没有一流的技巧也能够产生出动人心弦的艺术作品,这种作品能够使人产生共鸣,引发思考,将宝黛二人当作艺术品来看,黛玉更能够打动心弦,她的灵气使她的形象更加饱满,成为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一抹亮色,当然并不是说宝钗和黛玉相比就是不好的,只是从本质上来看的话,黛玉更符合艺术家的形象,宝钗深谙人情世故,为人处事的技巧更是滴水不漏,但她缺少一种灵气,这种灵气不是后天努力得来的,灵气的珍贵之处就在于,不是每个人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得来的,更像是天赐的,宝钗和黛玉同样从小读四书五经,但两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单从这一点来看,她永远也成为不了优美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灵气宝钗黛玉
医养农旅特色项目未来可期 纳天地灵气 居康养福地
论宝钗的“藏”与“露”与复杂心理机制
黛玉讲诗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黛玉为什么爱哭?
什么样的丫鬟才是好丫鬟
一路惊喜
不仅仅是眼泪*——黛玉的另一种解读
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