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防水材料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2018-07-07 07:48张蔚华
安全 2018年7期
关键词:配料防水材料职业病

张蔚华 董 艳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我国建筑防水材料中改性沥青防水材料用量较大,每年消耗沥青约300万吨[1]。改性沥青防水材料在生产制造和施工应用过程中,通常要经历高温加热,因而产生大量的沥青烟气和有毒有害物质。据研究表明沥青烟会对工人的肺、肝、肾及神经行为功能产生影响,同时沥青烟暴露可能产生脂质过氧化效应,攻击生物膜磷脂中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出现细胞膜结构紊乱,线粒体功能受损, 进而引起生物体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导致细胞和染色体的结构功能受损,最终可能引发癌症[2]。而我国防水材料厂以中小型为主,对职业病危害防护重视程度不足,极易对劳动者健康造成损害。为了解改性沥青防水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危害水平,以某防水材料厂为例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与检测,并对相关职业病危害进行分析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主要对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成型车间(简称SBS成型车间)和配料间的粉尘、沥青烟、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

1.2 检测方法

(1)粉尘和化学毒物采样方法按照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执行,采样仪器为FC-1A粉尘采样器。粉尘测定方法按照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4]执行,称重仪器为CPA225D型电子天平。

(2)噪声测定方法按照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测量 第8部分:噪声》[5]执行,测量仪器为AWA6228多功能声级计。

(3)沥青烟的检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分析。

1.3 分析依据

粉尘和化学毒物分析依据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6]执行;噪声分析依据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7]执行。

2 结果

2.1 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调查分析

2.1.1 总体布局

该厂区布局明确,生产车间和办公区域之间有明显界限。生产车间内根据生产工艺布置,各生产区之间有通道相隔。厂房外南侧有绿化区域。员工宿舍位于办公区,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布置在生产区内。但该厂办公区位于厂房西北部,生产车间位于厂房东南部,该公司所在地全年主导风为东东北风,最小频率风向为西西北风,即生产车间没有位于该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也未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的布局不符合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8]的有关要求。

2.1.2 设备布局

该厂产生噪声较大的打卷岗位布置于单层厂房内,打卷设备集中位于车间北侧,放布岗位的传送带位于车间南侧,浸涂岗位和覆膜岗位设备集中位于车间的中间位置。符合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要求。

2.2 生产工艺调查分析

SBS改性沥青防水材料生产主要工艺流程为:胎基展开烘干预浸涂油→覆膜→冷却→成卷。根据个别产品要求,覆膜环节可改为加沙环节。在预浸之前首先对胎基进行烘干处理,降低胎基的潮湿度,防止因胎基潮湿遇高温后产生气体,造成成品有缺陷。将合格的预浸油输入预浸池,保证适当的油位和温度,调整挤压滚的气压,保证胎基浸透、挤干。保持涂油池液位在一定水平,使胎基两面涂油均匀,厚度达到标准要求。涂油后一段时间进行覆膜处理,防止粘结。随后冷却定型,按照需要的尺寸打卷。经调查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见表1。

表1 生产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2.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SBS成型车间和配料间粉尘检测结果表明,SBS成型车间各岗位的粉尘浓度均符合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但配料岗位粉尘浓度不符合要求,见表2。

表2 滑石粉尘含量检测结果

SBS成型车间和配料间沥青烟检测结果表明,SBS成型车间各岗位沥青烟浓度均符合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但配料岗位沥青烟浓度不符合要求,见表3。

表3 沥青烟浓度检测结果

SBS车间打卷岗位8h等效连续A声级高于85dB(A),不符合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的要求。其他岗位噪声均符合要求,见表4。

表4 噪声检测结果

由检测结果可知,配料间的滑石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4.21mg/m3,沥青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5.58mg/m3,SBS成型车间打卷岗位的噪声接触水平为94.34dB(A),均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

2.4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分析

2.4.1 防尘设施

配料间没有任何防尘设施,地面及设备积尘未清除。SBS成型车间采用喷雾降尘的方式,并用工业风扇辅助通风,车间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虽然没有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但车间地面及设备积尘未及时清扫,容易导致二次扬尘。

2.4.2 防毒设施

SBS成型车间的浸涂岗位,设置半密闭局部排风罩,此处沥青烟浓度未超过标准限值,并且车间其他岗位的沥青烟浓度均比较小,表明采取的防毒设施对降低职业病危害起到了一定作用。

2.5 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该厂建立了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和发放管理台帐,为工作人员配备了防噪声耳塞,但因为没有设置降噪设备,整个厂房的噪声很大,并且在打卷岗位噪声已经超过标准限值,耳塞的降噪能力有限。因此应对打卷岗位设置密闭罩或添加消声器,减少噪声对其他岗位的影响。

(2)该厂使用的防尘口罩为3M9002,对生产中的一般粉尘有一定防护效果,但沥青烟是吸入性气溶胶毒物,因此SBS成型车间的浸涂岗位和配料间的配料岗位须使用防油性颗粒物的KP系列的口罩。

(3)该厂没有为SBS成型车间的浸涂和覆膜岗位工人配备防化学品手套。应参照GB/T 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9]对个体防护装备进行整改。

3 建议与讨论

配料间无通风设施、进料口敞开,检测结果表明配料间的粉尘浓度、沥青烟浓度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因此配料间应增加通风设施,进料口设置方便打开的盖子,在非进料期间密闭化;SBS成型车间的打卷岗位噪声已超过标准限值,应设置降噪设施,添加消声器;加强浸涂岗位防护罩的日常维护检修与保养,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转,通风设施出现故障时,应及时进行维修。

根据GB/T 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9]为工人配备符合标准要求的个体防护装备,严格要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正确佩戴质量合格、适合其岗位的个体防护装备。

组织工人进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但并未组织工人进行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应按照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0]的相关规定,组织工人进行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完善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 黄婉利,魏新明,张敬义.沥青防水卷材生产过程烟气及成因分析[J].中国建筑防水,2016,(1):33-37

[2] 郭湘云,刘银银,李艳,等.沥青烟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C].环境保护局.第四届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文集:北京:卫生部,2009:478-483

[3]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 卫生部.GBZ/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 卫生部.GBZ/T 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测量第8部分:噪声[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6] 卫生部.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7] 卫生部.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8] 卫生部.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9]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1651-2008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0]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上,2014

猜你喜欢
配料防水材料职业病
丢失的配料
新型防水材料在建设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优化配料方案来提高熟料质量及降低配料成本
特殊的配料
防水材料的发展及应用情况综述
Task 2
人人都有职业病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论建筑防水材料在建筑漏水工程中的应用
父亲的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