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民办高校女工委工作的思考

2018-07-07 09:24林娟
决策探索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新

林娟

【摘要】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女工委工作中面临的状况,从队伍建设、管理理念、活动方式、宣传载体、引进社会服务等方面对女工委工作进行了思考。女工委要维护女教职工权益、促进女教职工职业发展,发挥好工会凝心聚力作用,推进女工委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贡献。

【关键词】创新;民办高校;女工委

高校工会作为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服务职工工作生活的群众组织,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力量办学的民办高校蓬勃发展。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民办高校数量已达741所,占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的28.5%。民办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公办扩招、高职类自主招生等新形势也让民办高校面临巨大挑战。高校女教职工是高校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重要力量,民办高校女工委若能进一步团结广大女教职工,引导其建功立业,充分发挥其在学校综合改革、创新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不仅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作出更多、更大贡献,还能为女工委工作争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地维护广大女教职工的根本利益。

一、女工委工作的重要性

多年来,党中央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营造平等竞争环境,切实保障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工作条例》《女教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制度保障体系的形成,为女工委开展工作提供了法治护航。

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女教师人数比重日益增大。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116372人,其中女性专任教师525701人,占总人数的47.09%。女教师从教师数量上已经撑起了“半边天”,但是高校女教职工数量的增长与其现实中实际的生活状态、职业发展环境并不完全匹配。高校女教师作为知识女性,对个人发展、职业成就的期待较强,希望得到社会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但在传统观念中,“贤妻良母”是大部分男性甚至女性共同认可的女性成功标准,女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照顾家庭的好妻子,一个赡老育幼的好女儿、好母亲,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她的职业发展诉求。当家庭和事业冲突时,多重角色压力的女教师往往会放弃事业发展的机会。

女性是社会发展和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让女性在各方面享有同男性平等的权利,这是女工委作为女职工组织的根本目标。女工委有责任、有义务履行代表和维护女性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基本职责。女工委必须充分考虑到两性的现实差异,解决女教职工的特有困难,消除包括薪酬、职称评审、科研、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等在内的各种不平等,进一步激发女教职工的潜力,使广大女教职工积极投身高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民办高校女工委工作现状

(一)专业意识不足,联系基层少

虽然女教职工在高校教职工人数中占了“半壁江山”,但学校女工委干部、二级基层工会女工委员基本都是兼职人员,部分基层工会甚至未设女工委员。女工委召开会议、筹备活动往往与女教师的上课时间形成冲突,出于工作便利的需要,行政岗位女职工比例逐渐扩大。行政人员忙于事务性工作,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对全校女教职工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使得女工委容易脱离基层;民办高校为适应学生就业的市场需求,往往通过调整专业缓解招生压力,专业教研室、教学辅助等岗位之间也会出现部分流动,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兼职女工干部专业性不强,难以开展针对性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更谈不上对基层女工工作进行指导。

(二)工作职能弱化,群众认同感低

首先,女工委工作内容主要为常规业务性工作,通知传达居多,主动调研并解决女教职工关心的问题少。长此以往,女教职工在情感上难以认同女工委是“娘家”,认为女工委是行政从属体,不能为女教职工说话办事。其次,女工委活动往往以准备周期短、门槛低的文艺、体育活动为主,知识型、学习型的活動匮乏。由于文体活动形式单一,受特长爱好的限制,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受众面小。最后,女工委关心女教职工生活福利的多,关心其职业发展少。女工委经常组织送温暖、发放节日慰问品,却很少专门为女教职工制定鼓励建功立业的政策,很少有针对女性职业发展特点的系统化教育培训计划。

(三)维权空泛化,职责界限不明

维护女教职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是女工委的基本职责,但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女职工特殊利益难以得到完全保证,维权机制未有效建立。

一是维权制度不完善。在很多民办高校中,女教职工仅能通过教代会参与单位的民主管理,反映广大女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单一。学校作出事关女教职工利益的重大决策时,女教职工代表的女工组织往往无法参与其中。未建立起校务公开、专项提案工作制度、职工代表巡视监督制等相关制度明确教职工权利。

二是和人事部门、教师发展中心等行政部门工作范围界限难定。在涉及女教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考核奖惩、教育培训交流等方面,职能部门认为不需要女工委参与。而在女教职工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以下简称“四期”)的特殊时期的权益保护上,女工委认为这属于人事部门的工作内容,而人事部门对孕期、哺乳期女教职工的基本工作量并未做调整,未单独制定“四期”特殊政策。

三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女教职工认为家庭私事单位不能管,因此,国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当出现女性集中生育高峰期时,部门往往用限制生育指标的办法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由于女教职工对女职工政策不了解,维权敏感度不高,对这些隐蔽性侵权事件难以识别,无法做到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三、民办高校女工委工作创新措施

(一)创新队伍结构

首先,完善女工委干部队伍。要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干部队伍,确保女工委有专职干部、基层工会有女工委员。女工委干部队伍在岗位结构上要覆盖一线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不同岗位,在年龄结构上要注意形成梯队,能切实代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工种女教职工群体的利益诉求。同时要把群众基础良好、敢為群众说话办事、热心女工事务的一线女教职工吸纳到队伍中来。其次,依托院系的学科优势和舞蹈、摄影、心理等职工协会的团队热情,拓展女工委干部队伍专业职能。邀请专业顾问,把学科专家和协会会长扩充到队伍中来,建立女性健康站、沙盘室、女性职业生涯发展部等更专业化的服务阵地解决针对性问题,拓展服务专业化。最后,建立女工委干部培训体系、激励机制。一方面对女工委干部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不仅要熟悉有关女职工的法律法规,还要研究业务专业化,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评价激励政策,对女工委干部和基层女工委积极分子进行奖励,提高女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在校园中形成女教职工对女工委工作从“愿意做”到 “喜欢做”,再到“善于做”的良性循环氛围。

(二)创新管理理念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和万事兴”把家庭和睦幸福和社会安定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对妇联组织发挥妇女独特作用培树良好家风工作作出过重要批示。高校是由教职工组成的大家庭,女工委要发挥“妇女之家”的作用,联系着教职工们的“小家”,打造“大家+小家”的管理理念。

一是树“家规”,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校务公开、专项提案制度、“三重一大”招标代表旁听、民主恳谈会等一系列制度,对涉及女教职工重大利益的职称评审、薪酬待遇、绩效考评等政策,女工委要从源头上参与制订,以女性价值标准对制度设计产生必要影响,实现女教职工参与对“家务事”的知情、参与、表达、监督;制订女性“四期”特殊利益保护措施,例如适当减少孕期、哺乳期女教职工基本工作量,聘请外聘教师缓解生育高峰期造成的师资短缺等问题。

二是加强人文关怀,创和谐“家风”。女工委要对女教职工档案进行管理,及时了解职工困难并进行帮扶;主动调研女教职工关心的生活问题,积极开展工作,例如联合当地教育部门做好子女小升初政策解读,设置哺乳室、孕妇休息室等;组织“家庭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邀请职工子女到校,了解父母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争取得到“小家”家属、子女的理解和支持。女工委只有做女职工贴心人,才能真正成为“娘家人”,才能真正把“大家”和“小家”联系起来。

(三)创新活动形式

围绕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中心工作,形成“主题+女教职工”活动模式。对女教职工的岗位特征、职业因素、生理心理机能等进行针对性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针对性活动。例如“教育+女教职工”,着重解决女教职工素质提升问题,针对老中青不同岗位的女教职工,分别组织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专家讲座、对外学术交流、学历提升等系列活动,制定教育培训中长期目标,推动相关政策出台,形成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机制。引导全体女教职工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和造就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女教职工队伍。推行基层工会活动项目化管理,围绕“主题+”对具体问题展开专项活动。例如开展家装文化节之装修经验交流会、新教职工之破“冰”之旅、女教职工健康之关注“两癌”等活动。把女教职工参与率、满意度等指标引入活动立项中,形成反馈机制以提高活动组织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同时,女工委还可以对条件成熟的活动项目加强理论研究,推进将科研立项,实现女工委工作理论研究突破。

(四)创新宣传载体

延伸女工委工作宣传阵地,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快速、直接与女教职工面对面交流。对《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教师法》《婚姻法》等有关政策法规进行解读,提高女教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意识和能力;定期公布学校重大决策,做好女教职工意见的收集工作,畅通维权渠道;提供24小时移动办公便利模式,增进女教职工对工会服务的认知;开展教职工微信摄影、征文大赛等活动,全民投票,形成线上线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

着力营造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核心的校园女工文化氛围,开展读书会、茶艺品鉴、服饰美容沙龙等活动,体现女性生活之美;宣传三八红旗手、优秀女教师、巾帼文明岗的优秀事迹、教学科研成果,展示女性工作之美;寻找最美孝德家庭、寻找身边的家风家训等,诠释女性家庭之美。这些来自女教职工身边的典型,更容易起到鼓励和辐射作用,激励和带动女教职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充分发挥作用。

(五)探索社会服务

简单的说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高校购买社会化服务满足其后勤保障的需求。探索将社会服务纳入工会服务体系,能为职工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保障。完善保险保障体系,在“五险”之外引进商业保险做补充,解决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例如员工家属商业人身险,对参保女教职工的配偶、子女在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寿险等多方面都能同时保障;此外,还有女职工大病互助险、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险等。通过经营性社会服务,减轻女教职工家务负担。开设教工食堂、家政服务、校后服务、课程辅导、社区居家养老等,缓解女教职工投入教学科研时间精力不够状况。

四、结语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女工委要根据民办高校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履行好工会参与、维护、建设、教育职能,维护好女教职工的正当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在创新中谋发展,引领广大女教职工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17.各级各类民办学

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EB/OL].

[2]教育部.各级各类学校女教师、女教

职工数 [EB/OL].2016-10-17.

[3]纪妍.关于新时期高校工会建设的思

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129-130.

[4]刘齐 夏增民.当前高校女职工组织

权益保护工作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5(3):46-52.

[5]马慧 张小斌.高校女工工作的思考与

创新[J]. 求知导刊,2016,1:146-147.

[6]曹振国.民办高校工会工作边缘化困

境与突破 [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88-90.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创新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