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背景下社会婚丧习俗的嬗变与引领

2018-07-07 09:24邢立志
决策探索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习俗婚礼

邢立志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虽然农民外在负担得到了极大减轻,农村社会的人情往来名目却在进一步增多,且礼节越来越重。近年来,农村社会传统之“礼”正在超越“情”之本意,让很多村民苦不堪言。比如,农村的婚事操办越来越讲排场、讲气派,这对很多农民家庭来说已难以承受,新人父母甚至要倾其所有、花光积蓄,才能圆子女的“结婚梦”。一些农村地区的老人过世也要办得隆重而“有面子”,否则就会被左邻右舍视作“不肖子孙”。农村社会婚丧习俗的嬗变正在让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一、农村婚丧习俗嬗变的价值取向

(一)消極价值取向

近年来,诸多封建迷信再次“兴盛”起来,甚至还发展出很多新型的迷信,改变了农村地区的婚丧习俗,并因物质化趋势的加重,增加了人们的经济负担。比如,婚丧习俗的名目越来越多,花样百出,仅在婚丧嫁娶中的各项费用就有几十种。这样,农村地区就呈现出攀比之风日盛、水涨船高,费用开支呈持续上涨的趋势。更应引起关注的是,很多农村地区的婚丧习俗成了部分人“敛财”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多的礼钱和份子钱让部分低收入家庭不堪重负。这是因为在传统村落中基于“礼物之流动”而产生的互惠文化和权力格局已经完全变质,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烦琐和更加巨大的费用开支,在造成沉重家庭负担与人情负担的同时,也极大扭曲了传统婚嫁习俗中对美好象征寓意的憧憬和传统丧葬习俗对逝者的虔诚纪念。近年来,部分农村地区婚丧习俗中的闹喜风气屡禁不止,闹得没有节制,十分低俗而无底线,不仅给当事人的身体造成了严重折磨和损害,还给他们的精神上造成创伤——这属于扭曲的审美形态。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较为匮乏,较为低俗的文化形式成为人们寻求感官刺激的特有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因此被商业化。在我国中原地区,部分农村的婚丧礼俗中存在很多陋习,成为当地农村十分普遍的社会问题,唯有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才能让这一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二)积极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年择偶地域范围不断扩大,跨县、跨省乃至跨境的婚姻比重持续提升,按照笔者的调查,近年来,农村人口在本村内部通婚的只有5%,镇内通婚的占到20%左右,更多的年轻人都选择在更大范围内通婚。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当时的“门当户对”的社会基础虽然依旧存在,可是因为人员的广泛流动,使得农村青年逐渐摆脱了对土地的依附和对家庭的依赖,他们在面对开放和多元的发展机会时,原有的以农村住房为关键的经济特征,以及以农村干部和乡村能人等为关键社会地位特征的状况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农村青年是否具备不依附家庭、依靠自身能力与努力去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和致富的机会,是否有能力在镇、乡、县、市区买房,这逐渐成为检验农村青年(尤其是男性青年)能否顺利成婚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放弃了传统婚礼形式,开始选择具有现代气息的婚礼形式,甚至在结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新婚之旅”。比如,部分农村青年订婚之后就要到大城市甚至国外拍摄结婚照,结婚现场也变得越来越阔气。期间不但有热热闹闹的复古婚礼,也有典雅而高贵的西洋婚礼。虽然从婚礼形式的选择和婚礼的程序、礼节以及表现方式等方面可以看出当代农村青年的兴趣与个性化诉求,但其中的花费之大却是不敢恭维。除上述情况外,农村地区婚丧习俗也体现着宗族旧势力日渐式微之后的人性化追求,一些违背人性和非人性的礼仪礼节与禁忌等正在消亡,对人的精神、肉体进行束缚的繁文缛节与严苛礼俗等正在被解除,逐渐发展成更近乎人情和适合现代生活的婚丧习俗。

婚丧习俗不但可以反映农村的民情风俗,还蕴含了丰富的当地文化意象与文化内涵。可是,因为封建礼教的长期影响以及经济发展的滞后效应,使得在婚丧习俗中还保留着很多传统陋习,如若处理不当,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因其诸多矛盾、纠纷甚至冲突,对家庭、亲戚和邻里关系等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中原地区某村的王某和妻子江某均无“主子”,且感情平淡偶有冲突,出于对儿女的考虑始终没有离婚。2016年年初,其子经人介绍后和同村李姓女孩订婚,年底举行了婚礼。在婚礼之前,办事人针对婚宴中的席位座次问题多次和王某、江某进行协商未果,二者也没有和各自的亲戚进行沟通。可是到了婚礼当天,江某的姨姨觉得“外祖母门上的人为大”,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首席应由她坐。王某妹妹觉得自己为新郎至亲,非坐首席不可。就这样,婚礼现场出现了极为不和谐的情况。如果双方都摒弃陈规陋习,以和气为贵,彼此以新人为重,就不会出现上述不欢而散的局面了。

二、新时期农村社会婚丧习俗嬗变的成因

(一)部分村庄的核心价值观缺失

倘若村庄缺失了核心价值观和基本信仰,当外界的“新潮流”和“新势力”进入到村庄之后,就极有可能突破其原有的道德底线,让婚丧习俗变得缺少了传统的味道。如果村庄内部存在严格的价值规则和文化信仰,就能够对村民的内心造成某种仪式感和敬畏感,在主动对外来力量加以过滤之后重新定义。在当前的农村社会中,核心价值体系的缺失和基本文化信仰的缺位是十分普遍的,这样,农村的主体性得到消弱,甚至会被外来文化加以支配和牵引。那些处于支配性地位的文化和价值标准,最终成为农村社会评价事物的客观标准。

(二)村民文化素质有待提升

经济的发展与农民文化知识水平之间并不成正比,当前农村社会对文化素质的有效需求缺位。即文化水平的高低未必能够给农民带来对应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这样做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村民会对教育产生轻视心理,继而形成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格局。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村民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基本是继承了世代相传的习惯,将祖辈留下的规矩视作评判事物优劣的标准。这样一来,农民文化素质处于低位就会对农村地区的社会风尚形成隐性制约,人们在认识与接受婚丧习俗的过程中,就会对正确的新生事物采取完全否定态度。而这种保守势力一旦变得强大,就会对农村地区婚丧习俗的移风易俗形成明显阻力。

(三)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乏力

由于部分村级以及上一级领导干部对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认识缺位,一定程度上存在模糊认识,将发展农村经济视为“硬指标”和考核干部政绩的关键依据,而将精神文明建设视为“软任务”,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使得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重经济发展、轻精神文明”的状况。正因为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忽視了对农民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与培训,那些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无法及时输送到农村地区,就让消费盲目攀比和封建迷信等婚丧习俗之风愈演愈烈。

(四)农民消费存在严重的从众、攀比、补偿心理

在部分农村地区,农民在婚丧习俗方面铺张浪费已经成为常态,这种不理性的消费形式一般是受到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和补偿心理的影响,这些主观因素会促使农民群众让自己的行为范式与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即便一些农民在婚丧习俗中处于被动消费的位置,但大多是碍于面子以及社会和村民的压力,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有从众。随着党的富民政策不断出台和顺利实施,农民可支配收入得到显著提高,人们在攀比心与虚荣心的作用下,让婚丧嫁娶体现出了讲求排场、追求阔气的态势,借助多种手段对自己的财富和面子进行彰显。部分经济较为困难的农村家庭本无力在婚丧习俗方面大操大办,但由于主观意识的影响,还会通过借款的形式请客吃饭,结果得不偿失。

三、新时期农村社会婚丧习俗的价值引领

(一)加强对封建迷信的管理

为了引领农村社会新的婚丧习俗,需要借助先进的思想与文化去感染农村阵地,通过推进科学知识在农村的传播,让更多农民能够逐渐消除对封建迷信的推崇,减少因此而形成的陈规陋习及其影响。同时,地方政府应该不断加强对封建迷信的管理,改变其放任自流的局面,依据法律要求消除以骗取钱财为根本目的的迷信行为,以此对封建迷信形成强大的震慑力;此外,还应引导与组织农民积极开展与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的活动,提升农村精神面貌。

(二)注重农村婚丧习俗理事会建设

第一,将婚丧习俗改革融入到村规民约与村民自治章程当中,界定违规违约需要接受的处罚,以村规民约和自愿承诺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第二,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组织与领导作用,把有文化、有经验和有威信,渴望为群众办实事的能人选为理事;第三,全部理事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充分掌握有关知识。

(三)不断提升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

为了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乡级政府应通过建设农民教育专门学校的形式,定期对其进行科普教育,让农民了解到更多科学知识,通过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不断提升农民群众对封建迷信行为的鉴别力和抵制力。还要对农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在农村地区深入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意识与道德水准。

(四)通过移风易俗破旧立新

农村在婚丧嫁娶中体现出来的陈规陋习具有较大的惯性、惰性与历史性,需要进行持久而深入的移风易俗和破旧立新。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与表彰移风易俗的个人和组织,让农民能够借助榜样的力量不断设定新的目标,同时抛弃掉因袭传统、继承祖制、相互攀比以及盲目从众的心理与不良倾向,主动维护农村社会的公序良俗。其次,进一步在农村地区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思想意识,让农民群体能够正确看待与处理婚丧习俗,强化其破旧立新的决心与意识。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182400410564)、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6B88001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016-qn-061)、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1824004104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习俗婚礼
山西省2022年对口升学本科、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录取办法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婚礼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多“彩”的婚礼
多趣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