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走近文本,学习将一处景物写具体

2018-07-07 18:50何瑶
速读·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双龙洞开端桂林山水

何瑶

也许,在很多小学生和家长的心里,都觉得借景抒情的文章是最难写的。因为,三四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下,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能力,独立习作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还不是很强,因此,很多孩子对借景抒情的习作练习有畏难情绪。下面,我就把自己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和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交流。

在2011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四年级的习作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内容和要求分别是“走,我们去春游”和“观察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将内容写具体。”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观察”和“习作”作为本次习作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是观察。在刚刚过去的寒假,虽然还是乍暖还寒时候,但随着立春的到来,四川盆地的很多地方已经迎来了春天。在寒假作业中,我就布置了一个非书面作业:“在家长的陪伴下,走出家门,走入自然,获得一定的体会”。很多家长利用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和外出旅游,将孩子带到农村老家,小村小路,自然景观风景区,和孩子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寒假时光。他们将活动过程中留存的照片在微信群中和大家分享,甚至将旅途见闻和大家进行了交流。这个寒假作业为新学期第一单元的习作做好了很好的铺垫。

开学伊始,在教学第一单元的时候,我们在连续两周的周末作业中都布置了观察作业:“和家长一起春游”。此时,正是阳春三月,花红柳绿的好时节,孩子们和家长纷纷走出家门去踏春、赏春。他们有的来到彭山人非常熟悉的湿地公园、五湖四海、凤鸣公园、郊外农村,有的来到县城周边的特色小镇、景点游玩:如彭山公义镇农业嘉年华、凤鸣镇凤鸣花谷、黄龙溪镇、全民小镇、眉山桂花湖、眉山樱花博览园、丹棱梅湾湖……绚丽多彩的春景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也为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那么,有了写作的素材,怎样将一片借景抒情的文章描写具体呢?我尝试了走近文本,从教材中的课文中去学习写作方法。

一是学习设计题目。一单元的课文的题目有《忆江南》《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我引导学生学习这个单元的题目设计,将本次习作的题目设计为《忆……》《记……》《……月的……》……这样,孩子们的习作的题目无论是从时间和内容,都变得非常的具体,而且一目了然。有了这个题目,相信正文的习作就会容易很多。

二是学习设计习作的开端。《桂林山水》的开端是“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采用的是“引用诗句、俗语”;《记进化的双龙洞》采用的开端是“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采用的是开门见山式开端,直接交代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我将两篇课文的开端方式给孩子们做了一个梳理,孩子们依葫芦画瓢,很快就将自己习作的开端设计好了。有孩子是这样开端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阳春三月,草儿发芽了,柳树绿了,花儿的脸红了。”还有孩子的开端是这样的“开学的第一周周末,我和妈妈在黄龙溪镇附近,游览全民小镇。”

三是学习设计习作的主体部分。我参照了《桂林山水》的主体设计:先写桂林的山,再写桂林的水。也就是将游览的景物归类,一个段落描写一个主要的景物。在我的引导下,有的孩子描写的是可爱的校园,他的第二段描写了花园里的树木,第三段描写了花园里的草,第四段描写了花园里的花。这样各段的内容重点就突出了,文章的层次感也强了。我还引导学生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层次设计:“途中,洞口和外洞、空隙、内洞、出洞”。这是一种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上学期第一次学习描写景物,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次我再次引导他们学习这种层次设计。有一个小朋友在习作《忆湿地公园》中是这样来设计文章的主体部分的:“途中,彭祖广场、花园、湖边”,还有一个同学的习作《美丽的校园》是这样设计的“校门口、操场、花园、跑道”。他们将游览先后的写景顺序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让习作的结构层次井然有序。

四是设计文章的语言。这是将借景抒情的文章描写具体的关键。同样,我引导学生关注《桂林山水》的语言特点。这篇文章在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描写了桂林的山、水,都分别采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景物的特点。如描写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描写桂林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我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背诵这些生动形象地排比句和比喻句,启发他们在习作中运用。孩子们有的写到:“花园里的树木,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巨人,有的像扇子,有的像巨扇,还有的像宝塔……真是形态万千。”,有的写到:“花园里的野花到处是,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像太阳……”多美的语言啊!字里行间充满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将景物写得非常的具体、生动。

五是设计文章的结尾。我引导孩子们学习《桂林山水》总结性的结尾,富有诗意的结尾:“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真是……”;《记金华双龙洞》朴实无华的结尾:“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引导孩子们走近自然,在充分的观察基础上,启发他们走进课本,走进耳熟能详的课文,学习习作的内容、结构、语言,通过这样的学以致用,能初步掌握借景抒情类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将这种方法反复使用,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孩子们已经进入四年级的语文学习殿堂的时候,掌握学习习作的方法比让他们去背诵、抄袭作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双龙洞开端桂林山水
游金华双龙洞
景美篇之行踪清晰
开端
舞出一年好开端
桂林山歌
金华双龙洞之行
随着脚步看风景
美是可怕之物的开端
一个辉煌的开端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溯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