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南开乡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进校园研究

2018-07-07 18:50陈益忠李法艳马开忠张国文王凯
速读·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园研究

陈益忠 李法艳 马开忠 张国文 王凯

摘 要:苗族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苗族祖先蚩尤与炎帝和黄帝共同缔造了灿烂多姿的中华文化,苗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文化中的苗族芦笙舞源远流长,充分展现苗族人民勤劳、智慧、勇敢、仁爱的品性。现就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进校园的现状、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进校园取得的成就、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进校园存在的问题、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进校园的对策作简要概述。

关键词: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校园;研究

芦笙是苗族人民生活中重要的乐器、法器、神器。以芦笙作为器具,通过吹、走、踢、夸、转、立、翻、别、钩等基本动作形成的芦笙舞是苗族人民比较喜爱的舞蹈,是苗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充分展现苗族人民勤劳、智慧、勇敢、仁爱的品性。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苗族地区青壮年外出务工、求学、参军、经商等,导致思想观念发生极大的改变,孕育苗族芦笙舞的自然生境遭受巨大的冲击,苗族芦笙舞的传承、保护、发展面临莫大的挑战。2002年至2016年间,贵州分别出台《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方案》,先后评出五批共计78所省级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项目学校。省内各级各类学校近5300多所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这为苗族芦笙舞的传承保护开辟新的路径。

一、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进校园的现状

(一)花场小学概况

花场小学建于1997年,学校占地面积4380平方米,一栋两层的教学楼,教学楼隔壁是学生食堂,前面是宽敞的操场和草坪,教师办公室宽敞舒适,学生教室明亮舒坦,所藏图书千册以上,设有微机室、苗族服饰、蜡染、刺绣、器乐陈列室,教师12名,其中民族文化教师1名,学前班到六年级,各年级一个班,学生总数接近300人,其中苗族学生所占比例为98.6%,挂有省级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和地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培训牌匾,是整个南开乡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最好的学校。

(二)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进校园的概况

花场小学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县民族文化进校园相关政策,于2007年把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芦笙舞、苗族蜡染、苗族刺绣、苗族传统体育等引进校园,依托学校师资力量,把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让苗族学生在学校同样能够学到自己民族的文化。现从政策体系、物资采购、经费情况、师资力量、学生成分、教学内容来阐述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进校园的基本概况。

1.政策体系

花场小学以省教育厅、省民宗委、省文化厅出台的《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方案》为政策导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办法。以校长为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组长,教务主任为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副组长,其他教师为民族文化进校园成员,制定明确的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细则,包括民族文化课程设置、民族文化教师的聘请、民族文化经费的保障、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等。

2.物资采购

截至2016年,花场小学分批购进苗族芦笙200把、苗族服饰100套,陈列苗族蜡染10幅、苗族刺绣15幅、苗族农民画5幅,多媒体教室一间,方便平时民族文化理论课的教学,海绵垫5床,供学生平时训练芦笙舞基本动作。

3.经费情况

2007年,花场小学开展苗族芦笙舞进校园以来,每年获得的省级民族文化进校园经费为5~6万,市级民族文化进校园经费为3~4万,县级民族文化进校园经费是2~3万,乡级民族文化进校园经费为1~2万,这些活动经费分批划拨到学校账户,主要用于苗族芦笙、苗族服饰以及各种辅助器材的购置,支付民族文化教师的工资等。

4.师资力量

花场小学现有12名教师,苗族芦笙舞教师1名。学校分别聘请过3名苗族芦笙舞教师,负责一到六年级的苗族芦笙舞教学。聘请过的3名教师均来自民间,均是民间艺人,文化水平都不高。

5.学生成分

花场小学现有教学班级7个,学生总数接近300人,有苗族、彝族、汉族等,苗族学生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8.6%,苗族学生均来自周边的花场苗寨,具备良好的芦笙舞素养。

6.教学内容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一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两个不可互相取代的活动;另一方面,这两个活动是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的统一活动过程,即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两个既有区别又有机统一的活动方面。花场小学开展苗族芦笙舞进校园活动,主要针对的班级是一至六年级学生,每个年级每周有两节芦笙舞蹈课,苗族芦笙舞教师结合自己多年的芦笙舞蹈技艺,把丰富的芦笙及芦笙舞理论知识和灵活多变的芦笙舞技教给学生,学生认真学习芦笙及芦笙舞的基本理论知识,践行芦笙的制作、芦笙的吹奏、压腿、弹跳、弯腰、翻滚、倒立、跨步、踢腿、转圈等。在苗族芦笙舞的整个训练过程中,笙声不息。

二、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进校园取得的成就

花场小学自开展苗族芦笙舞进校園以来,其取得的成就是比较大的。

(一)开辟传承苗族芦笙舞的新途径

苗族芦笙舞在很久远的年代就已经出现,《世纪》中说:“女祸作笙簧”,《风俗通》中说:“伏羲作瑟,女蜗作簧。”《初学纪》中说:“竿笙起源于女蜗”。当时苗族芦笙舞主要通过家庭、家族、族长、民族社区来进行传承,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苗族芦笙舞原生境传承方式发生转变,民族文化进校园为苗族芦笙舞的传承开辟了新的传承途径。

(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花场小学开展苗族芦笙舞进校园活动,有效促进学校学生体能的增强,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辅助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精神,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和爱护尊重同学的良好品格。

(三)丰富教学内容

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进校园给学校教育教学增添无限光彩,使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活跃起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苗族芦笙舞教师把丰富的芦笙和芦笙舞理论搬进课堂,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有效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良性互动。

(四)促进学生的认同感与团结

花场小学学生通过学习苗族芦笙舞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操练苗族芦笙舞基本动作,校外参加各类演出,获得各项嘉奖,有效促进花场小学苗族学生对自己本民族的认同,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协作,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激发学生学习苗族芦笙舞的积极性

苗族芦笙舞是花场小学周边苗寨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大部分苗族学生在家能够接触苗族芦笙舞,来到学校进一步学习苗族芦笙舞,不仅能经常外出参加演出,拓展视野,而且还能成为传承保护苗族芦笙舞的新生代,极大地激发苗族学生学习苗族芦笙舞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教育教学的参与者不仅有专门苗族芦笙舞教师,还有学校其他教师。在苗族芦笙舞的实施进程中,全校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各施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动苗族芦笙舞在学校的开展。苗族芦笙舞在学校的开展,教师通过参与,无意间提升了教师的综合能力。

(七)造就学校知名度

花场小学是整个南开乡唯一一所省级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项目学校,学校苗族芦笙舞每次外出演出都是以优异的成绩满载而归,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很多专家学者慕名而来进行考察调研,地方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的发展,给予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很高的期望。花场小学取得的优异成绩早已远播四方,造就了花场小学良好的知名度。

三、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进校园存在的问题

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进校园活动取得的成绩是比较优异的,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专业教师不够稳定、资金不够充足、教学管理有待加强、思想认识有待提高等。

(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花场小学平时主要是在芦笙舞蹈课上给学生讲解基本的芦笙及芦笙舞知识,其重心主要放在芦笙舞基本动作的训练上,很少深入浅出地把苗族芦笙及芦笙舞的真正内涵讲解透彻,很少组织学生深入学校周边苗寨进行考察调研,很少组织学生在校实地制作芦笙,教学内容难免显得不够丰富。

(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花场小学聘请学校周边苗寨优秀的芦笙舞艺人担任苗族芦笙舞教师,苗族芦笙舞教师文化程度一般不是很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教学培训,平时主要靠不成系统的讲解和扎实的芦笙舞艺进行教育教学。显然,芦笙舞蹈课的教学形式就会显得比较单一些。

(三)专业教师不够稳定

花场小学曾聘请三位优秀的苗族芦笙舞艺人担任学校芦笙舞教师,有效保障学校各年级每周的芦笙舞蹈课能够得到顺利开展。但由于待遇上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有两位芦笙舞教师仅教了两三年的芦笙舞蹈课就辞职了,第三位教师也就是现任苗族芦笙舞教师是上了几年芦笙舞蹈课后出去某事,最后才返回来上芦笙舞蹈课的。由此可以看出,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专业教师极其不稳定。

(四)资金不够充足

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进校园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省市县民族与宗教事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拨款,这些经费主要用来购买苗族芦笙、苗族服饰、支付苗族芦笙舞教师的工资等,每年经费基本上没有结余。

(五)教学管理有待加强

教学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从事苗族芦笙舞教学的教师都是学校周边苗寨响当当的芦笙舞艺人,具有高超的芦笙舞技,但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芦笙舞蹈队的师生经常外出参加各类演出,教学时间时常得不到保障,加之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形式因组织无序而显得随意。

(六)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进校园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成绩,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的大力支持。然而,实地调查发现,地方政府对如何把苗族芦笙舞进校园活动抓好抓活,仍然缺少相关政策体系的支撑;学校领导对苗族芦笙舞进校园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部分社会人士认为苗族芦笙舞进校园还没有真正达到传承保护苗族芦笙舞的目的;由于苗族芦笙舞基本动作的训练难度比较大,加之经常外出参加演出,学校周边苗寨部分家长担心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不是很情愿让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继续学习苗族芦笙舞。

四、花场小学苗族芦笙舞进校园的对策

为使学校充分发挥传承保护苗族芦笙舞的功能,有必要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形式、保障专业教师的稳定、保证资金充沛、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思想认识。

(一)丰富教学内容

苗族芦笙及芦笙舞文化内涵丰富,芦笙舞基本动作多种多样。苗族芦笙舞教师具备高超的芦笙舞技,掌握丰富的芦笙及芦笙舞理论知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必要把扎实的理论知识讲解清楚,把高超的芦笙舞技传授给学生,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学校周边苗寨、传习所、博物馆、文化园等考察调研,组织学生外出参加苗族各类庆祝活动,让学生感受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完善教学形式

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苗族芦笙舞的实际教学中,尝试在芦笙舞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芦笙舞技的训练基础上渗透芦笙舞理论研究、艺术团活动、演讲、技能展示等教学形式,丰富和完善学校苗族芦笙舞的教学形式。

(三)保障专业教师的稳定

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学校有必要提高苗族芦笙舞专业教师的福利待遇,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是否可以尝试考虑让芦笙舞教师通过提升学历、参加培训等方式实现民转公,保障学校芦笙舞教师的稳定,进而提高学校苗族芦笙舞的教育教学质量,真正达到传承保护苗族芦笙舞的目的。

(四)保证资金充沛

为促使苗族芦笙舞进校园活动能够顺利且长期开展下去,需要多方筹措资金,保证苗族芦笙舞进校园的活动经费每年都有结余。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按期足额拨付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专项经费,社会各界积极捐赠,学校适当划出部分公用经费,确保资金充沛。

(五)加强教学管理

高效的教学管理能够有效保障学校各项事务顺利开展。苗族芦笙舞进校园是一项具有民族性、独特性、长期性的活动,学校理应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全面协调、组织得力、健全体系,全面保障苗族芦笙舞进校园活动的实施。

(六)提高思想认识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可行的政策,实时发布关于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的动态,做好监督、协调的职能;学校完善相關体制机制,保障苗族芦笙舞的有效开展;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学校开展苗族芦笙舞进校园活动;引导学校周边苗寨家庭转变认识,极力配合学校开展苗族芦笙舞进校园活动。

五、结语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学校通过开展苗族芦笙舞进校园活动,不仅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苗族芦笙舞的兴趣,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团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打造学校办学特色,传播苗族芦笙及芦笙舞文化,而且还能够找到一条传承、保护、发展苗族芦笙舞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肖丹丹.苗族芦笙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J].学术论坛,2011(9).

[2]叶澜,丁证霖.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275.

[3]百度,2017.

作者简介

陈益忠,男,汉族,盘县人,大学本科学历,水城县南开乡沙拉小学教师。

李法艳,女,苗族,水城人,大学本科学历,水城县南开乡沙拉小学教师。

马开忠,男,苗族,六枝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张国文,男,彝族,水城人,水城县南开乡沙拉小学教师。

王凯,男,汉族,水城人,水城县南开乡土角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校园研究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