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财务机器人”是否可以取代财务人员

2018-07-09 08:35王静
财会学习 2018年15期
关键词:财务机器人转型环境

王静

摘要:任何以技术进步形式带来的变革都不会解决任何旧问题,让任何人失业,相反只会创造新的问题,带来新的工作…

关键词:财务机器人;环境;取代;转型

在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重复性高,复杂性低的工作,会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仅仅局限于财务领域。早些时候,我就在微信群里看到有关德勤的“财务机器人”的东西,相信咱们财务人不知什么滋味,觉得财务这碗饭怕是没了。

一、我们先来看看“财务机器人”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来自德勤的解决方案

(一)高度重复,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的工作

如果可以把每天或每段时间做重复工作,可以有“财务机器人”完成,那就解放了我们重复工作,可以把工作放在更有价值的地方,起码同意释放;

(二)跨岗位的实务操作,需要协同处理,沟通成本高且低效

这个观点不能认同,绝对没有非常规范业务流程,“财务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得到系统共享资料,以便处理模版式业务单据,但人工智能还无法可以自由沟通信息的变化,尤其是在商业环境瞬息万变情况下,人工智能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工作中手工处理存在较高差错,且获得的准确率低

确实在账务处理中,由于数据量大,单调的工作,容易出现差错,而且效率会逐步降低;

(四)人工处理无法响应业务变化和拓展

第2条我们也讨论过人工智能无法对瞬息变化的业务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除非德勤把所有涉及的业务变化情况,都囊入在其业务处理模型中,这种可能性不大;

(五)受制于人力时间等,对合规等事项抽样无法100%全覆盖

“财务机器人”所处理的资源是完全可以覆盖其涉及业务,至于是否都完全合规,实际上“财务机器人”其设置和使用也要受制于使用者,也要看其需要达到的目的。

我们把相关的财务工作的内容分成四个象限认为目前“财务机器人”可以解决的:如下图

从复杂性来看第一、二象限程度较高;重复性上第四像素较高,也是“财务机器人”可以完成的财务工作。人工智能最先取代的,必然是右下角的,高重复性,低复杂性的工作,譬如出纳,会计入账,报表生成,报税等。

而作为财务人的你,需要不断提升高复杂性,低重复性工作在自己工作内容的占比。

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面对复杂商业环境挑选最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作出决策的能力,至少在短时间内,是人工智能难以超越人类的。

二、让我们看看假设这个“财务机器人”是怎样工作环境的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标准化数字土壤,全开放的信息交互平台,以便“财务机器人”可以任意调用信息,使用其已经输入的上千种或上万种算法,实现其功能;

其次我们必须培养一些高端程序员,随时解决“财务机器人”出现的问题,主要因为其无法持续学习,出现在其算法之外问题,无法解决。即便其有学习性,这样的“财务机器人”的开发费用也是极高的;

最后我们的宏观环境一定是法治非常健全,非常规范一个大环境,没有人会因为逃税偷税或是进行非法经营活动,而触发人工智能的时代,这里就不展开了。

但我觉得要实现上述环境是比较漫长的过程,实现共产主义,各个行业的人都必须熟悉掌握人工智能,不然没有工作了。

三、企业的业务和会计流程已经实现了大部分“财务机器人”的工作

其实,相信看到普华的财务机器人详细的功能介绍,有不少会计人已经知道了,这些功能全部或者部分已经在我们企业中已经应用了,只是不是叫做“财务机器人”而已,它们可能分布在不同的系统当中。

从会计人员的操作流程来说,早期的会计人员人工登账,发展到单纯的会计电算化,减少了会计人员登记总账、各种明细账、编制试算平衡表、编制三大报表编制等工作,现在又发展的ERP或者是类ERP阶段,凭证生成直接来源于业务端(包括订单系统、员工报销系统)等,会计人员已经很少需要做人工凭证了。

我说一下我所在或者曾经工作过的企业对于上述工作的情况:

订单处理环节:线下业务需要业务部门人员录入业务信息,包括金额、产品等,线上业务不需要这个环节,特殊产品需要人工确认产品和购买人身份等。需要会计人员人工确认入账款项和产品购买人一致,系统自动生成销售的凭证。需要开发票的,业务系统会自动推动数据到发票管理平台,发票开具人员录入订单号就可以选择开具发票。由于行业特殊,沒有应收账款,只有押金等其他应收款。

应付环节(含采购、费用报销):外部供应商录入到系统中,因为没有应收账款,所有没有供应商信用管理的控制环节。由采购端发起报销,经过审批后,付款根据系统设定通过“银企直联”推送到银行自动付款,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对账环节由资金系统自动完成企业账务和银行账务的核对。但是,还是有一些付款需要人工支付,譬如原账号错误导致自动付款失败的,所以在全国所有分支机构都未设立出纳岗,只有总部有一个出纳岗。

关账环节:系统可以生成校对工具,需要人工确认各环节无误,关闭会计期间。

管理报表:视系统的客户化开发情况,有的报表可提供,大部分不能系统提供。有的管理报表需求是经常变化的,所以我以前经常利用基础数据加工得出需要的信息。

税务环节:发票认证需要人工勾选,申报需要人工申报;发票认证信息自动传送至报销系统,自动生成发票认证的会计凭证。

费用/收入分配:费用在报销、或者入账环节,能够分配到产品、渠道都已经分配,这些费用主要是业务条线产生的直接支出和收入,业务条线的人员工资、房租费用等作为渠道,再根据产品件数、收入的一定比例分配到产品,至于财务部的人员工资、差旅费等则通过人员工作量分配至业务条线,再依据产品件数、收入的一定比例分配到产品。这些都是系统实现。人工需要配置工作量等参数。

固定资产:人工需要录入固定资产信息,固定资产的凭证和折旧凭证都是系统自动生成。

所以,我工作的企业在大部分功能上已经实现了“财务机器人”的用途,但是财务人员都取消了吗?当然不是,财务部的大部分人已经不再从事单纯的会计核算工作。

首先,省级区域内的公司不再设置会计核算人员,财务人员负责预算管理、单证管理、财务分析,支持管理决策;

其次,总部人员会计核算人员和其他人员占比大约在1:2至2:3之间,所以,财务会计部人员多数都不再从事会计核算,那么其他财务人员都在做什么呢?他们在做预算管理、財务分析、资金管理、税务管理、单证管理等工作。

财务会计部的人员有一大半的人员不再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在上个世纪(也即是十七年前吧)是不可想象的,在本世纪,财务人员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信息维度更广、及时性更强、准确性更高,财务人员的管理作用明显高于以前,更多的会计人在从事非核算的工作,也使会计人部分脱离了可标准化、重复性的工作,拓展了会计人的工作职能边界,也使会计人的工作更具有多样性,所以,“财务机器人”或者类似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未来更多的会计人会脱离标准化、重复性的工作,而更多在企业“价值贡献”环节上从事更有意义的工作。

四、会计人的“饭碗”会被“财务机器人”或者其他AI (人工智能)技术替代吗?

这个问题实际上在会计电算化技术出现的时候就应该有,会计软件极大地解放了会计人的手脚,降低了会计人工作的枯燥度,提升了会计人的工作效率。但是,会计人的岗位消失了吗?似乎只是会计人的工作重心转移了一大部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得到明显提升。一个岗位需求减少,还会应运而生其他岗位。

“财务机器人”或者其他AI技术的发展,会计人也要适应这一形式,与时俱进,否则也会被时代“抛在后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会计、税务等各项知识是基础,无论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如何,其基于的规则都是会计、税务等各项知识,而这些规则是变化的,这些变化依赖于会计人员去修正这些变化,至少提出相应的系统改进需求,这样系统的规则才是准确和合适的。

(二)会计人员要尝试向管理型或者参谋型人员转型,做好管理型人员或者参谋人员的前提是熟悉会计准则,知道会计核算的规则,否则是做不好预算管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因为不熟悉这些,你就不能知道这几者之间的关联,难以发挥管理或者参谋的作用,譬如会计上记账和税务的永久性和时间性差异,利润变化的预算管理原因等。

(三)关注公司业务发展,了解业务的财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否则思维容易受到局限。从财务数据看财务数据变化,看到的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四)“财务机器人”或者其他AI技术的发展是渐进的,10年前就有企业应用了“财务机器人”的很多功能,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企业会计核算上没有自动化,“财务共享中心”也只是部分企业实现了,还有很多大型企业还没有实现“财务机器人”的大部分功能或者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甚至还有小企业没有脱离手工记账,所以我们会计人员还有时间去缓冲,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所以被取代的,不是所有财务!具备这四项能力的财务人无法被取代

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云技术、区块链……在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将来,你有没有想过,哪些工作是机器人做不了的?

分析能力

机器人处理完的一堆数据和报表,只有通过人的思考分析,解读出数据背后的信息,才能转化为对企业经营有用的决策,这些决策包括计划预测、内部控制、投资分析等等。多维度、多层面的思考能力,是机器人没有的。

跨领域复合知识

如今财务圈反复强调业财融合是大势所趋,财务人不止要懂财务知识,更要懂业务、了解行业。只有成为优秀的业务伙伴,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企业经营决策。同时,为了在未来能和财务机器人“并肩作战”,IT知识、程序算法化的思维也成了财务人的一项必修课。

全局观

财务早已不是账房先生的角色,作为企业中相对独立的部门,财务必须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客观公正地看待一切经营问题。不拘泥于报表数据,财务要结合宏观经济、行业情况,站在更高的视野,用更长远的眼光去分析决策,做到资源的最合理配置。

学习能力

活到老学到老,财务尤其如此。财务领域继续教育的内容非常多,财务人必须时刻保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热情,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才能摆脱基础财务的淘汰危机。CPA、CMA、ACCA等证书类的学习大家已非常熟悉,其他如投资并购、IPO等实务技能也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获得。

参考文献:

[1]于冉,金铭.财务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何去何从[J].科技经济市场,2017,(6).

[2]张颢藩,许沁怡,庄媛,杨少卿.财务机器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及应对探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7,(33).

[3]柳庆营.财务机器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促进[J].商情,2017,(44).

(作者单位: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财务机器人转型环境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环境清洁工
“财务机器人”对传统会计人员影响研究
财务机器人对房地产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的影响
财务机器人时代会计人员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财务机器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促进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