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反商业贿赂审计研究

2018-07-09 08:35汤玥琪
财会学习 2018年15期
关键词:舞弊风险评估

汤玥琪

摘要:在响应反腐的热潮中,不经引发对商业贿赂的思考。每个人都是公平主义的推崇者,向往着绝对的平等,但往往会出现利益相关者运用不正当的手段或行为,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对社会的生产发展产生恶劣的影响,所以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在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背景下,针对商业贿赂行为的研究,能够有效准确的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商业贿赂行为,这对于审计行业而言也是一项挑战,此外对商业贿赂行为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以及制定相应的预防应对措施。

关键词:商业贿赂;风险评估;舞弊

2017年11月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以148票赞成、1票弃权的表决。一些与商业贿赂行为相关的新问题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中被暴露出来,这次修订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后24年的首次修订,针对新时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制定更具体更明确的规则,适应现时发展的需要,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背景。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与交易有关的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行为。如果任由商业贿赂行为横行于我们的市场中,这就造就了不公正的交易模式,不利于市场的发展,打破了市场的规则。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商业贿赂行为的关注,不可轻视它的存在,积极应对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对于商业贿赂行为的界定问题,也需进一步研究来仔细辨别,防止将合法合规的商业行为与商业贿赂混为一谈,例如附赠式有奖销售是否归属于商业贿赂的区分,附赠式有奖销售只是单纯的随合同赠送利益,赠送的财物价值不高,不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的规定。在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重新界定商业贿赂行为,明确了商业贿赂行为的责任认定,有利于经营者提高自我约束的意识。

只有正确的界定出商业贿赂行为,分析行为产生的原因,认清市场管理的漏洞,才可以构建出商业贿赂行为整体的审计机制,提出防控与应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措施。这不仅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出具法律条文进行约束,也需要社会公众的监督,更需要审计人员的职业高素养等多方面的共同协作。

一、识别出与分析商业贿赂行为——基于舞弊三角论

运用专业知识,通过专业眼光,明晰掩盖于账面上的假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造假手段也会不断更新,这对审计人员提出高要求,也促使审计人员对职业技能的自我完善。

企业在行贿与受贿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完美的账面造假,将流出与流入的资金影响转移到“外账”,并不会在真正的账面上有所反映。在进行审计工作中,要着重对会计科目、原始凭证进行审查,运用传统的核对方法,与近几年数据相对比,分析趋势,识别出用账务处理掉贿赂的部分,此外,企业对于收支活动需要制定严格的程序,都要有规定的原始凭证,并且要有相关负责人员的签字,否则不能进行付款。银行账户处理应严格按照央行和财务部规定执行,禁止个人私自收款与付款,防止公司内部人员利用公司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同樣的也防止企业老板授予职员权利实施行贿,辅助审计人员进行预防和管控商业贿赂行为。

(一)掩盖商业贿赂行为的动机

商业贿赂行为是以公司利益为出发点,企业为了取得有关交易的机会,由此产生不被法律法规所许可的行为。所以利益至上原则是商业贿赂行为的动机。

(二)掩盖商业贿赂行为的机会

企业在实施行贿时,通常是高层领导者授意下属对合作公司的负责交易的工作人员给予财物或其他好处,从公司账户流出的贿赂款,用其他的支出科目来替代,如果审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查,可能会无法检验出舞弊行为以及商业贿赂行为。而企业在受贿时,流入的金钱一般进入私人账户,与公司账面无关或挂账于其他的往来账户中,所以审计人员不能通过企业账面来判断出受贿行为。甚至如果会计事务所迫于经济压力,会对于被审计单位的商业贿赂行为不做出任何反映。企业抱有侥幸心理与发现可能性小的因素,并不会认识到商业贿赂行为的严重性,这就会让商业贿赂行为在市场中肆意滋长。

(三)掩盖商业贿赂行为的压力

一般情况下,下属职工得到高级领导者的许可进行行贿,财务人员迫于工作压力,事先就会隐藏商业贿赂行为对公司财务产生的影响,转移到其他账户中。

二、商业贿赂行为的审计证据

在进行风险评估程序以及发现风险后,进一步收集审计证据。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在实施实质性程序之前进行控制测试,减少审计取证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一)加强对会计资料的审查

原始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资料直接为审计工作提供证据,但需要审计人员从大量的会计资料中寻求重要的会计信息,评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签发票据是否履行相关的手续制度,如果票据出现不连号等现象,可能有账外资金的存在;收款与付款是否符合相关的程序标准,是否按要求进行入账;对于付款内容,注意是否有相应的采购清单,是否与实际采购量一致;如果发票项目没有明确的内容也没有清单,可能是虚开发票行为。从账簿入手追查实物资产,对公司增减变动的资产,查明实际情况,防止有隐匿、转移资产的现象发生,关注费用支出的账户,检验金额数目的准确性,防止将行贿的支出转入其他合理的支出账户。

(二)加强对银行账户的追踪

不仅要注意公司公共账户的转账情况,也要密切关注对项目起主导作用人员的私人账户。现实中会有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案例,这也引发了审计人员放宽范围,掌握全方位信息,发现隐蔽性的审计证据。但由于贿赂行为人会使用多账户,甚至将资金转入亲朋好友的账户中,难以追踪资金来源,这需要严谨的银行转账管理制度来规范银行业务,在时代迅速发展的趋势下,审计人员应善于运用先进的追踪技术进行查账业务。

(三)加强对资金流向的关注

资金流向是证明商业贿赂行为的最关键部分,一旦审计人员清楚的了解公司的资金流向,直观地指引审计人员的审查方向。对于如何掌握被审计单位准确的资金流向信息,有以下几点建议:突击检查实物资产,对于金额不符,且无法提供证据的,重点进行审查;建立举报机制,各单位之间相互监督,更易于发现疑点,举报内容具有导向作用,直接揭露问题。

三、商业贿赂行为的预防与应对

(一)构建商业贿赂预控机制

从源头上杜绝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每个企业都应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系统。优化公司的控制环境,营造优良的企业文化,遵守职责分离和定期换岗制度,培养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加强企业风险评估识别的能力,建立内部监督制度,与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使业务透明化。这对于维持平等的竞争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构建强大的审计组合系统

将内部审计、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建立一个完整的审计系统,共同管理商业贿赂行为,从政府审计的角度来看,开展对于商业贿赂行为的政府监督,是政府审计的工作职责,但近年来,商业贿赂案时常发生,在此情形下,应加大反腐力度,增强经济责任制。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来看,提升企业内部管控强度,预防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降低商业贿赂的风险。从民间审计的角度来看,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公布商业贿赂舞弊行为的审计报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

(三)构建健全的制度基础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政府部门需要出臺适应发展驱动力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约束力来限制商业贿赂行为,通过相应的惩罚制度,提高企业的责任感,从而使企业深刻地意识到商业贿赂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四、结语

从号召反腐的趋势中,体会到反商业贿赂行为的必要性,分析造成商业贿赂风气的因素,以各个因素为剖析点,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估,以及重点关注进行审计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内部和外部方面共同建立防控制度,以维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竞争氛围。

参考文献:

[1]陈晓芳,项国.论反商业贿赂审计中的审计方法——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J].市场周刊,2009(10):3-5.

[2]樊冀,徐小荣.构建反商业贿赂的内部审计预防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02):184-187.

[3]自考资料审计.豆丁网,2017年4月21日.

[4]王宝庆,王凌燕.反商业贿赂审计策略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03):23-26.

[5]郝铮.商业贿赂风险的内部控制与审计——基于葛兰素史克(中国)制药公司案例研究[J].财会学习,2013 (09):71-74.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舞弊风险评估
中国企业反舞弊画像
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与企业高层相关性研究
2015-2018年度企业反舞弊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案例
财务舞弊的文献综述与展望
铅锑冶炼污染场地周边土壤铅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高考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