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微课技能培训策略研究

2018-07-09 09:47吴强
卷宗 2018年17期
关键词:技能培训微课策略

吴强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经过研究与实践得出有关对教师进行微课技能培训的策略包括:1、统一并简化微课理论体系,2、降低微课技术要求,3、明确教师为研究主体,4、强调动手与交互的实践,5、落实评价和教师需求。

关键词:微课;技能培训;策略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89号);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H170106);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LSJY2017G017);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项目编号:JGJX2015D105)。

通过调查可知,广大教师已经认可并接受了微课这种教学方式,但仍有很多教师,不仅微课理论不够扎实,而且对微课的制作与应用也没能在实践中深化,无法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而且目前的微视频资源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不均衡现象,不少教师在微课制作和应用中思路不够清晰,选题比较盲目或者只是对已有课件进行模仿制作,或者只是将以往的视频进行简单修改,没有融入对课程的理解,最终制作出的课件既没能体现出微课的优点,也未能在应用中体现价值,以上诸多问题,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以了解微课的这些基本知识与技能。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经过相关研究与实践得出有关对教师进行微课技能培训的策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统一并简化微课理论体系

目前的微课理论体系发展还不够成熟,研究者们对其界定的观点尚未达成统一,虽然描述得比较全面,但是卻没有明确说明微课的本质。教师们对微课及相关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尤其是现在的诸多新生组合概念,更是让人难以掌握。理解微课概念是开展后续培训的基础,否则会影响培训的效果。形成目前现状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理论研究还不够透彻,二是现在的相关培训普遍是侧重实践技能,缺乏对理论基础的深入思考。目前,微课理论体系具有两种不完善的表现形式,一是模糊化倾向,仅是定义微课的最基本概念,缺乏对其本质、内涵和发展史等相关阐述;二是复杂化倾向,一再的展开微课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一开始的起辅助作用的教学短视频到一整套完整课程,再到整个教学环境的构建,增加了教师对微课概念理解的认知负担。通过研究提出,针对一线教师的微课技能培训,培训方应精简微课理论体系,着重强调核心概念,主要策略通过培训的内容来表现:

1)微课在我国和国外的发展历史应分别阐述,不可混淆。因为与微课相关、相似的概念起源在国内外有较大差别,并且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又也形成不同的趋势,尤其是视频材料在教育教学中长期的广泛应用,更使我们有信心可以单独研究与思考微课在国内的发展。通过对这一点理解,有助于教师们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微课及视频资源的发展。

2)微课的本质:教学短视频。多余的赘述都会造成认知障碍。弄清微课的本质是理解微课及其相关概念理论的基础,包括其主要特征、分类、要素、制作方法与使用情境等。以教师的角度,基于简单实用的原则来理清这些概念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把握微课的相关理论,从而减少参训教师与培训师之间的沟通障碍

3)教师应弄清微课与其相关概念的异同。微课在教学中的渗入将产生一些新生概念:如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教案、微课脚本、微课教学法等。正确认识这些概念可以减少对教师原有技能的干扰,还能有助于教师在概念上对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的理解,从而提升微课培训效率。

4)对微课的定位,只是培训课程的一部分。从课程改革整体来说,制作与应用微课都仅仅是其中一部分,只起到传播知识和催化剂的作用,为教学的展开提供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切入点。更加深入的研究要放在教学短视频在教育教学中的切实应用上,而不能过分强调微课视频特效等技术方面。

2 降低微课技术要求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跟多媒体课件等制作相比,更具整合性。要求教师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媒体素材的处理、教案的编写及教学设计等各方面的技能,还需掌握视频媒体的创作,这些对于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审美能力都提出了挑战。微课的本质即教学短视频,首先要掌握的就是视频制作能力,其次才是用视频表现教学内容的能力。根据调查发现目前教师的微课制作模式比较单一,主要原因是未对视频的制作和教学内容的表现进行有效分解,只会按普通教程进行模仿操作来制作视频。根据实践经验研究提出如下策略:

1)视频制作的技术拆解。视频制作技术从视频的形成过程来看,根据调查得知,教师们常用的微课制作方法有PPT保存为视频、PPT录屏与后期编辑等,将其主要技术可分解为:常见视频编辑软件的操作、媒体(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素材的获取与处理、PPT的使用技术等,技术分解后,相对来说降低了教师对于视频制作的技术要求,由此可増加微课制作的自信。

2)以贴近生活为原则。视频制作的过程中,不应过度追求极致的视觉或听觉效果,也不应追求过高的品质。在目前一线教师独立制作的现实环境下,没有必要苛求软件版本的高级、追求制作手段的难度。在内容的选材和授课的语气语态上应该更贴近生活。只要不是图片清晰度差或音频噪音大等严重问题,都在可接受范围内。视频接地气一般更容易引起受训教师的共鸣,从而缩短了距离感。

3 明确教师为研究主体

微课源于教育教学一线,也应用于教育教学一线。教师本来就是微课研究的主体,但在近几年微课发展过程中,由于微课的自身理论不够健全,加之与微课相似的概念的兴起,如慕课、翻转课堂等,让本就体系不明的微课变得更难以掌握。教师们在微课技术的学习中,普遍表现得不够自信、不够主动,有的甚至持怀疑态度。这就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师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与研究。应明确教师的研究主体策略,以树立起教师对学习和掌握微课技能的自信,排除既定的研究框架对教师们的约束,激发教师们在微课制作和应用中的创造力。研究提出两种在教师培训中的创新方式如下:

1)培训师与参训教师合作研发培训课程的內容,实现学员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将“做中学”与“学中做”相结合。具体实施可用生成性培训内容的方式实践此方法,在转变参训教师角色的同时推进培训进度,加大培训深度,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及时满足培训的动态反馈需求。

2)参训教师协助进行答疑服务与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学员到“助教”的角色转变。具体实施可以通过线上培训群内互助、线下扩大培训师团队的方式来实践此方法,一方面可加强培训师团队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逐渐培养出一批批核心学员,从而带动微课培训的可持续性发展。

4 强调动手与交互的实践

当前的教师微裸技能培训的方式种类繁多,并各自为战,没能实现优势的互补,通过研究与统计,表现最明显的优势是线上网络学习社区的交互优势和线下专家讲座的现场动手实践优势。研究认为可以将这两方面优势与网络课程相结合,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选择适合的网络培训平台。微课制作类平台如知牛网、微学宝、心意答、i-训网、云朵课堂等,多数可以实现免费注册,审核通过后即可开课,基本都能支持视频与音频的播放、文档的展示、答疑、测试、附加资源的共享等主要功能。参训教师既可以参与微课制作的培训,同时又可以学习如何使用微课培训平台,为将来个人开展微课的教学实践打好基础。

2)丰富教学交互方式。教学交互方式种类繁多,线上与线下,即时与非即时,移动与非移动,一对一、一对多与多对多等。根据参训教师的不同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他们的交互方式,从而有利于微课培训群的建立和有效利用,并能为其他相关教学活动提供交流与通讯基础。基于目前智能手机的普及,比较流行的是采用通过微信群与QQ群相结合的广播式网状交互模式进行课程的交互,做到群内成员相互间的即时反馈。

3)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实践既是维持课程活跃度和提供课堂讨论主题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进行参训人员最终评价的主要环节。对于时间足够长的微课技能培训,很有必要加入适量的微课教学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发思考并采取行动,从而推进培训课程的顺畅进行。

综上所述,依照以上策略,通过对教师进行适合的微课技能培训,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微课的制作与应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技能培训微课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