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式古建筑木结构营造中的传统“规矩”

2018-07-09 05:12赵磊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木结构古建筑规矩

摘 要:中国古建筑分官式建筑、民间建筑,匀以木结构为主,兼有砖石结构建筑。木结构建造时,取材方便、构件规矩、统一,便于施工,建筑形式丰富多样,造型优美,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木材本身易腐、易虫蛀,怕火,为致命缺点,木结构与砖石等混合使用,发挥优点,扬长避短可“延年益寿”。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

1 前言

建筑的产生是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结果,适应自然规律建造的满足自身需求的实物。古代没有现代技术支撑下,主要依据匠人经验,以经验“规矩”,虽无刊文颁布,是行业接受和遵守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木匠为行业关键和主要力量。“班门弄斧”、可见木工技术的悠久和辉煌。“规矩”经师傅口传心授给徒弟,代代相传。“规矩”是古建筑灵魂的一部分。从几下几个方面具体表现:

2 万线不离中

“线”是指木匠制作木构件时弹划的墨线。“万线不离中”说明弹划中线在大木制作的重要性。其他线迹根据中线确定。木匠也被称为“中线行”。

3 留线、当线、伤线

木料开锯时在墨线外锯,称留线;锯完后墨线留一半,称当线,即在墨线当中锯;伤线是贴近墨线里皮锯,锯后没有墨迹。开锯方式,体现出木匠在制作中的谨慎,保证规格尺寸整齐划一,误差最低。

4 上清下白,指东说西,三匀五撒。深浅辘辘把,宽窄一道线,长短缠腰线

古建筑木构件种类、数量多,尤大型古建筑群,构件名称繁多。在木构件加工制作、安放位置、构件的榫卯结合为一项庞大工程。木构件制作通过“规矩”能快速、有效解决复杂的问题,保证榫卯结合紧密、牢固。

大木构件首先制作柱子,据柱子的尺寸划各种枋子线。划枋子线用“讨退”方法,用“抽扳”工具一一量出各枋子头所对应柱头枋子的宽窄、深浅尺寸,“讨”出枋口实际尺寸,后“退”到枋子头的榫上,保证每根枋子与柱头交接严密。操作时,每枋子头做一块抽扳,写清位置,分清上下面,即所谓“上清下白”。

枋子安装按每开间分东西方向,东头枋子榫对应的是柱头西面的卯口,即“指东说西”。分清宽窄、深浅的不同尺寸,尺寸要在量出墨线上划一条弯形的辘辘把线,宽窄划一顺线,即“深浅辘辘把,宽窄一道线”,抽板讨出的各点尺寸有误差,差数分匀,即所谓“三匀五撒”。最后把抽板讨出的尺寸划到对应的枋子上,叫“退活”。因枋子长度比柱子尺寸短,未实际标出中线位置,用杖杆放于枋子小面上,抽板一头对齐杖杆柱子中线,另头划横线,代替柱中线用,即“长短缠腰线”。

5 一盘柁(梁),二盘檩,三盘柱根站得稳

“规矩”是指木构件加工具体操作方法及操作技巧。盘柁头需一锯将柁头荒料锯掉,因一锯锯下来的柁头平整美观,不会有凹凸面。檩、桁类构件中间通常有榫头,需从两边盘截,故说二盘檩。盘柱根时,中间有管脚榫,分别从约120°三个方向锯。师傅在盘柱根时,让柱根的中部略凹进些,边沿稍高、,盘出的柱子就会树立稳固,与柱顶石结合严密。

6 木头不倒棱,木匠没学成

倒棱主要是指梁、枋类构件的方棱,要用刨子将楞角进行圆棱。“规矩”无意中从深层次里体现着设计的核心思想,即解决问题。一是满足了审美要求,让木构件看起来更“圆润”,也使棱角不容易碰伤;一是容易做出好的地仗层;看似简单的木头倒棱,却能在提升建筑的整体观感以及做地仗层中起到关键作用。倒棱尺寸约为界面尺寸的1/10。

7 大木构件编号,开关号和排关号

木结构建筑构件繁多,尤在建造古建筑群时,大木构件更是繁多。且每构件上都有自己的名称和对应的位置,所以加工完成后,必须要编写大木位置号,以免安装时出现错误。建筑编号时从明间始向两侧排,称为“开关号”,且具唯一性。水平构件,例梁枋,开关号须写在上面。梁上标注是,梁的哪一端向前,字应写在哪一端。柱子开关号写在内侧,高度距地30公分左右。书写开关号的原则是大木构件安装时,施工人员能够清楚的看到。

有些建筑不分明、次间,可从一端向另一端顺序编排位置号,称“排关号”,从左向右排,“前檐一号金柱向北”“后檐二号檐柱向南”,梁枋按顺序排号。

8 断横不断竖

制作装修抱框、棂条等构件时,竖向木构件保证为整体,中间不可断开,横向的木构件可根据制作断开。受力角度考虑,保证竖向构件的整体性为最佳选择。

9 寸木不可倒用,晒稍不晒根

古代匠人利用自然规律,认为建筑是有“生命”的,遵守、顺应自然规律,对建筑本身有利,延长建筑寿命。顺着树木自然生长的方向,例不能将树梢方向用做柱根。即“寸木不可倒用”。“晒稍不晒根”是指檩子在安裝时,稍的部位出榫,根的部位出卯口,稍的部位安装在建筑迎着太阳的方向。

10 山面压檐面,进深压面宽

“规矩”指大木构件搭接位的上下顺序和斗栱构件的搭接顺序。基本所有的木构件在制作、安装时均要考虑到的。例如,山面大木构件中大额枋是檐面额枋做下交,山面额枋做上交。搭交檩也是檐面的挑檐檩和正心檩做下交,山面做上交。斗栱构件制作安装顺序是进深压面宽,即看面的构件做下交,进深面的构件做上交。斗栱在制作和安装之所以有“进深压面宽”这样的“规矩”,从受力合理角度考虑。斗栱中承受屋面荷载的主要构件是“翘”和“昂”,若在其上部开口,其承受荷载的能力大大降低,对结构稳定不利。而“栱”类构件则不然。

11 檐不过步

“檐”指建筑檐出,“步”是指檐步架。唐宋时期建筑对于檐出的长短,是根据椽径的大小来决定的。宋《营造法式》规定:“造檐之制皆从橑檐枋心出,如椽径三寸,即檐出三尺五寸;椽径五寸,即檐出四尺及四尺五寸。檐外别加飞椽,每檐一尺,出飞子六寸。”到了清代,雍正十二年间颁行《工程做法》规定建筑檐出尺寸,大式建筑按柱高加斗栱之高的3/10,小式建筑按台明上至檐檩上檐椽上皮之高的3/10。无论哪种规矩计算,檐出尺寸不能超过檐步架尺寸,否则易“折檐”,发生屋面倾覆的现象。

例如斗栱制作中“要坐斗,五、七、九”,“万三、瓜四、厢拱五”,“三弯九转”等。另外还有一些“大木歌”和口诀等等。“规矩”是匠人千百年来在实际工程中传统技艺经验的总结,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及建筑时代特征,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深入了解古建筑营造中的传统工艺做法,尤其是这些“规矩”,对我们从事古建筑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更好的传承中国古建筑的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赵磊,男,出生于1987年8月13日,二级建造师。从事文物建筑保护10余年,承担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程10余项。曾就职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目前就职于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木结构古建筑规矩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中国古建筑
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
我国木结构建筑发展趋势浅析
木结构建筑生产基地落户武汉
女佣的规矩
你懂不懂规矩
2014中国木结构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福建漳平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