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盐酸氨溴索对发生呼吸道感染的脑梗死并发慢阻肺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2018-07-10 12:16张姝红晏明君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9期
关键词:阻塞性盐酸肺部

张姝红, 晏明君

(郫都区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730)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卒中,是由多种原因所致患者的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性病变。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患者气流受限导致其肺部发生病变的一种肺部疾病[1]。脑梗死并发慢阻肺是临床上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当脑梗死并发慢阻肺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其呼吸系统易发生损坏,出现痰液难以咳出等症状,进而引发呼吸道衰竭等更加严重的并发症[2]。盐酸氨溴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祛痰药。该药可促进患者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出并减少黏液的滞留,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或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了研究用盐酸氨溴索对发生呼吸道感染的脑梗死并发慢阻肺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笔者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郫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发生呼吸道感染的脑梗死并发慢阻肺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郫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发生呼吸道感染的脑梗死并发慢阻肺患者。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在常规组的45例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23例;其年龄为66~87岁,平均年龄为(72.4±7.4)岁;其病程为4~23年,平均病程为(12.8±5.2)年。在试验组的45例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22例;其年龄为67~87岁,平均年龄为(73.1±7.6)岁;其病程为4~24年,平均病程为(13.2±5.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的方法是:1)根据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使用罗红霉素或头孢氨苄进行抗感染的治疗。罗红霉素的用法是:空腹口服,150 mg/次,2次/天,也可300 mg/次,1次/天;头孢氨苄的用法是:将头孢氨苄泡腾片放入温开水中饮用,250~500 mg/次,4次/天。2)为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用法是:口服,50~100 mg/天。3)为其使用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特布他林的用法是:口服1.25 mg/次,2~3次/天。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生产厂家为天津仟源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60254)进行治疗,盐酸氨溴索的用法是:口服,1片/次,3次/天,连续治疗3天[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PaO2、FEV1%的水平及其进行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咳嗽等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其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有效:患者咳嗽等临床症状所有缓解,肺部湿啰音有所减少。无效:患者咳嗽等临床症状没有缓解,其肺部湿啰音无改善,其病情甚至在加重[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在试验组的4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6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7例,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6%。在常规组的4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3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3例,为无效的患者有9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CO2、PaO2及FEV1%水平的对比

治疗之前,两组患者PaCO2、PaO2及FEV1%的平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PaO2、FEV1%的平均水平均更高,其PaCO2的平均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CO2、PaO2及FEV1%水平的对比()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CO2、PaO2及FEV1%水平的对比()

组别 例数 PaCO2(mmHg) PaO2(mmHg) FEV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45 86.22±5.21 42.10±2.31 55.43±3.21 89.32±3.21 43.34±1.56 78.98±4.23常规组 45 87.31±3.45 55.21±3.21 56.53±3.12 78.78±1.67 43.22±1.65 59.11±2.2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在试验组的45例患者中,发生皮疹的患者有1例,发生急性过敏的患者有2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在常规组的45例患者中,发生皮疹的患者有3例,发生急性过敏的患者有5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7.78%。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阻肺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此疾病若进一步恶化,可演变为肺心病、呼吸衰竭等更加严重的疾病,故该病患者的残疾率及病死率均较高[5]。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慢阻肺患者多达2.1亿,每年约有超过一百万人死于慢阻肺[6]。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吸烟。除此之外,与烟尘及特定化学物质长时间接触也极易罹患慢阻肺。该病在40周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约为9~10%。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会出现疲乏、消瘦、焦虑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肺部湿性啰音。慢阻肺会导致患者的肺中潴留气体,使其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逐渐减少,进而导致其肺泡与血液间对氧、二氧化碳的交换情况受到影响。故慢肺阻患者在患病的早期会出现血氧含量逐渐降低、PaCO2的水平逐渐升高的情况。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几种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患者的60%。脑梗死并发慢阻肺患者的数量约为慢阻肺患者总数的5%。脑梗死并发慢阻肺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脑梗死并发慢阻肺患者,由于其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等原因,极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盐酸氨溴索是一种新型的黏性痰液溶解剂。该药具有良好的黏痰溶解作用及润滑呼吸道的作用,主要被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支气管分泌异常疾病。该药主要作用于患者的气道分泌细胞中,使其浆液腺细胞能够增加分泌物,使黏液腺细胞能够减少分泌物,进而达到稀释痰液的作用,促进其将痰液排出体外。并且,此药还具有抗炎及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很好地消除患者体内的氧化因子和炎性细胞,进而改善其各项临床症状。对发生呼吸道感染的脑梗死并发慢阻肺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酸氨溴索进行治疗,使酸氨溴索和抗生素共同发挥作用,提升其肺部组织中抗生素的浓度,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治疗后,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PaCO2的水平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更低,其PaO2的水平、FEV1%的水平、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更高。

综上所述,用盐酸氨溴索对发生呼吸道感染的脑梗死并发慢阻肺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PaCO2、PaO2及FEV1%的水平,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桂心,谢小红,张仁荣,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药物干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4):116-118,121.

[2] 桂心,谢小红,张仁荣,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8):3024-3026.

[3] 张守娟,韩延昭,毕青松,等.慢性阻塞性肺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5(11):909-913.

[4] 尹忠平,邓雷梅,罗昌菊,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脑梗死患者92例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748-3749.

[5] 路庆安,张凤菊,王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2):67.

[6] 王韦韦,柳文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9):2362-2365.

猜你喜欢
阻塞性盐酸肺部
盐酸泄漏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合成盐酸芬戈莫德的工艺改进
盐酸安非他酮和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