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我要把这几千年以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

2018-07-11 03:05口述孟南生
浙江档案 2018年6期
关键词:诸暨市后裔孟子

口述/孟南生

整理/俞琳君/诸暨市应店街镇政府 金芝娣/诸暨市档案局

我叫孟南生,1947年8月出生,是土生土长的十二都人,系孟子72代孙。我从小受父亲孟昭水的启蒙,熟知孟子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发扬和丰富了孔子学说,被后人尊称为儒学亚圣。举办“南孟祭礼”活动,是为更好地传承先祖孟子思想、弘扬儒家文化。

受父辈的影响,我从小学习《南孟宗谱》,对“南孟祭礼”的历史渊源、发展状况、主要内容、传承谱系、基本特征、重要价值等有了系统的认识,熟知“南孟祭礼”的主要礼仪和制度,后来在父亲的帮衬下开始协助主持祭礼活动。直到现在,我还能依稀记得爷爷和父亲在“南孟子庙”主持祭礼的盛况。可惜“文革”时期“南孟子庙”被毁,里面宋高宗御书的“仁寿堂”匾额也不知所踪,“南孟祭礼”一度中断。那时候我大约二十多岁,常常听到爷爷和父亲的声声叹息。

为了恢复“南孟祭礼”,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奔走各地,联系相关部门,致力于将“南孟文化”发扬光大。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任诸暨市政协委员、文史委副主任的杨士安即与何德康、朱因等老先生专程到十二都村查阅《南孟宗谱》,考察孟氏遗迹。2008年4月28日,杨老先生在十二都村“孟子纪念馆”建成时指出:“我浙‘南孔’(在衢州)可谓如火如荼、声名远播,而诸暨之‘南孟’则仍处‘闺阁’、尚待人识,若深山之幽兰焉。”绍兴市政协委员、诸暨市文化馆副馆长孟琼晖在《浙江文化月刊》上撰文,他认为目前“南孟文化”没能得到充分保护,面临传承链断裂的风险。比如,“南孟故里”遗留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多数南孟后裔对儒家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修身自律、忠孝为先、儒学治国的理念变得淡陌。

就此现状,在社会有识之士、孟子后裔的共同努力下,“南孟故里”牌坊、太尉公墓地等重要历史建筑相继得到重建或修缮,十二都村也成功创建为浙江省第二批传统节日保护基地。

近几年,为了将“南孟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人知晓并学习这一优秀文化,我开始着手调查和收集与“南孟祭礼”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幸得政府支持,每年投入10多万元用于“南孟祭礼”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到2017年已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后面将会进行更大的投入来支持“南孟文化”的发展。

我于2008年召集并成立了“南孟祭礼”队伍,近年来每年都举行“孟子祭祀典礼”等活动,由我担任主祭或陪祭,并聘请我市相关专家对祭礼活动作进一步规范,目前已形成一定的程式。2017年,十二都村举办首届“南孟文化节”,邀请国家级非遗专家和当地文化专家召开“南孟文化研讨会”,还开辟建立了“南孟文化展示馆”。同年,十二都村小学改名为“孟子小学”,意在让孩子从小学习“南孟文化”,传扬崇学、仁善、行孝的品行,营造敦亲睦族、和谐相处的新风尚。

这几年,我与我村其他孟子后人一道编纂了《南孟故里》《南孟文化》《南孟文化诗词集》等书籍,深度挖掘“南孟文化”的历史内涵,旨在通过文献资料传承“南孟文化”。此外,为了发挥阵地优势,在我主持下,我们在“南孟子庙”多次给基层党员上传统文化教育课,以更好地弘扬儒家文化。

“南孟祭礼”是凝聚南孟后裔向心力的重要方式,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南孟后裔的精神追求、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培养他们敢为人先的闯劲和勤劳刚毅的秉性,让他们承袭崇学、仁善、忠孝、清廉的品行,最终形成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和谐相处的风尚。

2016年12月,“南孟祭礼”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与此同时,“南孟祭礼”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大,人民网、新浪网、《浙江日报》、《绍兴日报》、《诸暨日报》等主流媒体都对祭礼相继进行报道,这也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了“南孟文化”。

2017年2月,随着“启扉”令下,“南孟祭礼”正式开始。“南孟子庙”大门缓缓开启,在庄重古朴的北宋官制释奠雅乐《凝安之曲》声中,初献官、亚献官、终献官、分献官身着宋制祭服,沿着神道缓步来到亚圣殿前,同时穿着汉服的孩童列成两排,字正腔圆地朗诵《孟母教子经》。来自全国各地的孟氏后人依次进入“南孟子庙”,举行献祭品、献花篮、诵读祭文等仪式。祭礼仪式结束后,众人移步到“孟子小学”,参加孟子铜像揭像和“南孟文化”展示馆开馆仪式。新一代的孟子后裔们将积极学习孟子典故、了解南孟先贤、熟读儒学经典,努力传承文化、沿袭传统,让被誉为“风教之基地,耕读之典范”的“南孟故里”文化薪火相传……

2018年1月,我有幸被评为“南孟祭礼”代表性传承人,这坚定了我将“南孟文化”传承并发扬下去的信念。我将孜孜不倦、持之以恒,把这几千年以来的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孟子后人以及国人能够了解并学习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诸暨市后裔孟子
寻找恐龙后裔
磨刀不误砍柴工
《哥伦布后裔》中的历史改写与杂糅叙事
稀见史料与王安石后裔考——兼辨宋代笔记中相关记载之讹
诸暨市学勉中学
诸暨市浣江小学
渤海国后裔第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