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情境化治安防控体系探究

2018-07-11 09:49贾甲麟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3期

摘 要 城郊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的交叉地带,各种治安问题凸显。城郊情境化治安防控体系脱胎于犯罪情境预防理论,是由:提高违法犯罪的难度、增加违法犯罪的风险、减少违法犯罪的回报、降低违法犯罪的刺激、消除违法犯罪的借口等,五大类策略、二十四小类手段组成的理论体系。城郊情境化治安防控体系使城郊结合部的治安防控较以往逻辑更加清晰、系统化更加完整。

关键词 城郊结合部 犯罪情境预防理论 治安防控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授团队工程【粤司警院2016(106号)】----犯罪预防与控制模式选择”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贾甲麟,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司法警务和刑事侦查。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079

城郊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的交叉地带,背靠农村,面朝城市,亦农亦工、亦乡亦城,具有过渡性、动态性、边缘性、复杂性等特征,普遍存在着流动人员多,管理服务难;违法犯罪高,防控能力弱;黄赌毒蔓延,涉案人数大;出租房林立,管理良策少;小工厂遍地,安全隐患高;居民成分杂,矛盾纠纷多等治安问题。而犯罪情境预防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问世以来,已经发展为理论基础厚重、操作措施详实、系统构架完整的犯罪预防理论体系。所以,本文以犯罪情境预防理论体系为切入点,试图从犯罪学的理论中攫取一汪清流,滋育出城郊结合部的情境化治安防控体系。

一、犯罪情境预防理论

犯罪情境预防理论(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于1973年由英国学者罗纳德·克拉克(Ronald V. Clarke)首次提出。 犯罪情境预防具体是指针对特定的犯罪,通过管理、设计和控制犯罪的即时环境和犯罪对象,使实施犯罪行为的难度加大、风险增高、回报减少、借口消除等,从而改变犯罪机会的结构,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 犯罪情境预防在2002年被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正式列入《预防犯罪准则》,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犯罪情境预防的具体策略方法是由克拉克与德里克·科尼什(Derek B. Cornish)等人,在理论研究及实证汇总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最终于2003年完成的,是由五大类策略和二十五小类手段组成的实践操作体系。 而该实践操作体系正是本文要重点剖析的,希望能通过犯罪情境预防的具体策略方法与中国城郊结合部的治安现状的有机结合,开辟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城郊情境化治安防控道路。

二、城郊情境化治安防控体系

(一)提高违法犯罪的难度

克拉克把犯罪情境预防的第一类策略称为增加犯罪难度(Increase the Effort),该策略旨在通过制造阻碍犯罪的障碍和增加实施犯罪的难度,使潜在的犯罪人或知难而退,或感到成功的概率很低,或根本不会被诱惑产生犯意等,进而减少犯罪总量。而该策略在日益严峻的城郊治安形势面前同样适用。

1.目标加固

克拉克把第一类策略的第一种手段定义为目标加固(Target Hardening)。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基础的手段,老百姓們也天天再用,而克拉克做的只是将其归纳到实其践操作体系当中。对于城郊结合部来说,目前常用的方法很多,如安装防盗门和防盗网、换更高等级的锁具和锁芯、添加防盗器报警器等。但是,我们还能加固的依然很多,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强制要求和给予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相信能够让这古老的方式放出新的光彩。

2.门禁控制

克拉克罗列的第二种手段进入控制(Access Control)和目标加固有着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用来防备外敌入侵的护城河、吊桥等皆是其缩影。对于城郊结合部来说,将其称为门禁控制更为接地气,门禁系统应当普遍运用于治安较差地区的所有单位,如出租屋,村办工厂,中小企业等;控制的方式也应多元化,如入口可视对讲、电子门禁卡、电子身份识别码(PINs)等。

3.出入口监控

出口扫描(Screen Exits)是克拉克归纳的第三种手段,旨在增加违法犯罪人员逃跑的难度。城郊结合部背乡面城,四通八达,违法犯罪人员藏匿迅速、逃匿方便,所以对城郊结合部各出入口加强监控势在必行。公安部门要在城郊结合部建立多层次治安监控系统,加强治安卡口建设,充实卡口值勤力量,同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布局,充分发挥控堵作用。

4.分流违法犯罪人员

第四种手段是转移犯罪人(Deflect Offenders),目的是使犯罪人彼此分离或远离犯罪目标。城郊结合部是网吧、KTV、酒吧、发廊、桑拿等休闲娱乐场所最为集中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又是不法之徒勾结、盘踞,进行贩毒、诈骗、抢劫、偷盗、赌博最为猖獗的地方。为了使聚集在城郊结合部的违法犯罪人员分流,我们可以使用聚集场所控制取缔、流动人员分类管理、高危人群管控等多种方式。

5.控制高危物品

第四种手段是控制工具和武器(Control Tools & Weapons),但是对于城郊结合部来说危险远远并非只来源于这两类物品。控制汽油贩售、打击非法机动车、禁绝管制刀具等均是目前城郊结合部广泛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 增加违法犯罪的风险

克拉克把犯罪情境预防的第二类策略定义为增大犯罪风险(Increase the Risks),该策略旨在通过完善监督的方式,改变具体情境,提高犯罪人被捕的概率,打破犯罪风险与收益平衡,从而消除侥幸心理,达到预防效果。该策略具体到城郊结合部的治安问题上,应表现为以下五种具体手段:

1.强化被害人防护

扩大监护(Extend Guardianship)是克拉克提出的第二类策略的第一种手段,该手段是以潜在被害人为着眼点,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对其的保护范围。从被害人入手进行防护在城郊结合部同样适用,被害人亦不仅仅指自然人,也包括法人、非法人组织等,这些被害人处于弱势地位,加强对其保护可以提高其应对违法犯罪的能力。

2.协助自然监控

协助自然监控(Assist Natural Surveillance)是增大犯罪风险第二种手段,而自然监控对于城郊结合部来说尤为重要。传统农村亲属、邻里间交往和谐、密切、稳定,每个村民都置身于其监督之下,如果有不良行为,就会受到整个乡村的制止和遗责。但是在城郊结合部当中,这种自然监督却荡然无存,其背后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能够设法恢复淳朴的乡规民约,对当地治安来说定是有利无害的。

3.降低匿名率

社会人员高速流动的现代生活使人们彼此越来越陌生,这也大大降低了犯罪人的曝光率。克拉克提出的减少匿名(Reduce Anonymity)旨在通过各种手段暴露犯罪人,迫使其放弃犯罪。城郊结合部的治安工作如果能做到“一张照片、一张表、一张身份证复印件、一份调查函、一张暂住证”这“五个一”,就能大大降低暂住人员的匿名率。对有可疑点的暂住人员实行“留指纹,留照片,留笔迹,建档案”的办法,使其在治安工作中完全透明,消除犯罪侥幸心理。

4.利用场所管理者

利用场所管理者(Use Place Managers)也称为雇员监控,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场所负责人对处于其管辖范围之内的人员进行监控。城郊结合部充斥着大大小小的出租屋和中小企业厂房,取得这些场所负责人的协助,对于提高城郊结合部的治安状况至关重要。公安机关应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要求凡是接纳暂住人员的单位和个人都要主动做好流动人员的管理工作,做到“知身份、知职业、知交往人员、知现实表现、知生活来源”这“五知”,并做到及时报告可疑情况。

5.增强正式监控力量

如果说利用场所管理者是利用非专业人员进行监控的话,那增强正式监控力量(Strengthen Formal Surveillance)便是运用专业人员——警察和安保人员等,进行监控。城郊结合部的基层警力与管理对象的比例严重失调,广大民警长期处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且整日奔波于“鸡毛蒜皮”类事情中,所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警力不足和警力专用的问题。同时要强化治安巡逻工作,建立健全巡警队、护厂队、保安联防队等专业力量,各队之间要全天候、全方位协同作战,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三) 减少违法犯罪的回报

尽管通过前两大类策略大大提高了犯罪风险,但是如果犯罪收益很高,犯罪人依然会铤而走险。所以克拉克提出的第三类策略减少犯罪收益(Reduce the Rewards)就是从减少犯罪人所期待的收益入手,使犯罪不再有利可图,从而使犯罪对潜在犯罪人失去吸引力。

1.隐藏和移除侵害对象

隐藏犯罪目标(Conceal Targets)移除犯罪目标(Remove Targets)是克拉克以犯罪侵害对象为着眼点提出的两种预防手段。隐藏和移除侵害对象其实就是中国古语中的“财不露白”。城郊结合部由于住房简陋,安全防范设施不到位,有时候违法犯罪收益可以说唾手可得,这时“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便成了响亮的违法犯罪口号。比如夏季天气炎热,居民喜欢开窗降温,从而导致传统的窗口“钓鱼”式盗窃大行其道。

2.财产标定

财产标定(Identify Property)是指在私有物品上添加标记,从而使该物难以销赃并便于识别。村民将自己的鸡染成特定颜色,将自己的牲口打上烙印,在自己的书上写上名字 均是财产标定的体现。在盗窃案件猖獗的城郊结合部,居民应广泛使用这种原始但有效的手段,保护自身财产,并为警察破案提供帮助。

3.打击黑市交易

瓦解黑市(Disrupt Markets)就是通过监管市场,使赃物无法变现或出售,犯罪无法获得收益。城郊结合部中废品收购业、金银首饰加工业、机动车修理业等特种行业星罗棋布。这些摊档分布零散,流动性强,公安机关难以防控,从而导致窝赃销赃、藏污纳垢情况非常严重。某些商贩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无视法令道德,明目张胆地收购犯罪赃物,更有甚者与犯罪分子串通一气,联为一体,盗窃、销赃各司其职, 这些都是公安部门要大力投入严厉打击的。

4.禁绝违法犯罪收益

克拉克提出的抑制获利(Deny Benefits)是以犯罪收益本身为着眼点,目的是通过一些手段,达到即使犯罪成功,犯罪收益也很低或为零的一种预防犯罪思路。苹果手机的“Find My Iphone”远程锁死被盗手机的功能就是这个思路的具体体现。这个思路同样可以用来指导处置城郊结合部的治安问题。比方说我们可以加大对于城郊结合部违法办证刻章、卖淫嫖娼等小广告的清理力度,违法犯罪者即使张贴喷涂了这类违法广告后也会被马上清理掉,根本起不到宣传的效果,久而久之他们也会逐渐对这类违法犯罪失去兴趣。

(四)降低违法犯罪的刺激

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基础是犯罪人的“理性选择”,所以不能只关注物理防控措施,也要关注行为人心里的活动情况。所以克拉克和沃特利(Richard Wortley)一起提出了第四类策略减少犯罪诱惑(Reduce Provocation)。

1.降低挫败感与压力

美国犯罪学家索而斯坦·塞林(Thorsten Sellin)在其“文化沖突”论中提出,移民犯罪是因为新旧文化的行为规范之间的冲突;是从乡村迁移到城市,从组织良好的同质社会迁移到无组织的异质社会而产生的冲突。 流动人员在城郊结合部中没有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难找,再加上本地人的异样眼光,造成了他们严重的心态失衡和仇富心理,有的最终直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根据克拉克的减少挫败和压力(Reduce Frustration and Stress),我们可以采取帮助流动人员排忧解难,给予其更多关心爱护,播放舒缓的音乐等方式降低其挫败感与压力。

2.避免纷争

避免纷争(Avoid Disputes)这一思路可用来指导并解决困扰城郊结合部的群体性事件问题。城郊结合部因征地补偿、山水划分、集体分红、干部贪腐等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某些不法之徒为了渔利,极力挑拨离间、激化矛盾、扩大影响。所以一方面基层公安部门的治安调解作用不可忽视,另一方面也要从矛盾源头解决问题,避免纷争。

3.降低诱惑和刺激

降低诱惑和刺激(Reduce Temptation and Arousal)这一手段对于城郊治安问题亦有重大意。城郊结合部中盗窃、抢劫、诈骗等图财型犯罪所占比例偏高,因为流动人员多因想从事正当职业谋生入城,但在商品大潮冲击下,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欲望日益膨胀,最终铤而走险,进行犯罪。 通过控制暴力色情信息的传播,培养健康兴趣爱好,合理释放过剩精力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流动人员所受的诱惑和刺激。

4.缓解同伴影响力

同伴的行为对个体行为有很大影响,许多意志薄弱的人多是由于同伴的原因才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化解同伴压力(Neutralize Peer Pressure)很有必要。城郊结合部的违法犯罪多以地缘或亲缘为纽带结成团伙进行,其原因在于流动人员初到城市总喜欢以投亲靠友的形式站住脚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或是迫于情面或是被逼胁迫,最终糊里糊涂的参与到违法犯罪当中来。所以在城郊结合部当中要多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明示流动人员敢于对各类越轨行为说 “不”。

5.阻止不良模仿

破窗理論告诉我们,任何一个轻微的违法犯罪,如果处置不妥当,就会导致整个社区治安恶化,所以阻止模仿(Discourage Imitation)对于城郊结合部的治安境况意义非凡。比如说被称为“二世祖”的失地农民们,他们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聚集在一起,在网吧、棋牌室、发廊、大排档等公共复杂场所消磨时间。他们之间相互感染,形成了一致的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哥门义气的价值观念,而且他们常常认定自己就是违法犯罪角色,更加肆无忌惮。

(五)消除违法犯罪的借口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前大都会进行道德考量,因为寻找理由和借口,可以抵消内心产生的罪责感和羞耻感,从而心安理得地去进行犯罪行为,这是人类内心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因此,提高城郊结合部治安情况的最后一类策略就是消除违法犯罪借口(Remove Excuses)。

1.制定规则

通过制定规则(Set Rules),消除与敏感行为有关的模棱规定,使潜在违法犯罪人员难以用合理化的借口为违法犯罪行为开脱。在城郊结合部,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各种合同和明确的行为守则,如统一格式的房屋租赁合同、用工合同、道德合同等,并通过严格执行合同,降低违法犯罪发生的几率。

2.张贴警示标语

在城郊结合部,将公共行为准则、注意事项等张贴于特定场合,就是张贴告示(Post Instructions),该手段能够起到警醒潜在受害人并警告违法犯罪人的作用,也防止违法犯罪人员以自己不知法而犯法为理由来为自己开脱。

3.唤起良知

唤醒良知(Alert Conscience)试图在犯罪人考虑实施犯罪行为的一刹那唤醒其内心的良知,阻止犯罪行为发生。毛泽东同志曾经精辟地提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他们既继承了看重安稳、惰性、知足的小农意识,又蔑视安分守己、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加强对城郊结合部本人员的法制教育,使他们能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举办法律培训班、文化培训班和技术培训班,提高城郊结合部人员的自身素质,同时抓好社区文化建设,引导他们追求积极健康的精神娱乐。

4.方便守法

帮助守法(Assist Compliance)是指通过特定措施,使潜在的犯罪人能更方便地实施合法的行为。流动人员长期处于流离之中,无归属感,所以无长久居住的打算,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守法成本还很高,很容易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所以,采取各种方法,如户籍人员上门照相收集流动人员资料,省去流动人员自己上报资料的麻烦和成本等,均可降低守法成本,使城郊结合部的流动人员更加方便的守法。

5.管制毒品和酒类

流动人员离开原来稳定的生活环境,进入人际关系松散的流动状态,缺少与亲友、家人的团聚、互助和感情交流,心理寂寞普遍存在,这时借酒浇愁等不理智行为便成为了他们的排解方式。所以通过管制毒品和酒类(Control Drugs and Alcohol)来控制城郊结合部治安问题的手段具有实用价值。

注释:

Ronald V Clarke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Successful Case StudiesNew York:Harrow and Heston Publishers,1997.

杨学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背景下的情境犯罪预防.法治研究.2011(8).

Cornish,DerekBand Clarke,RV(2003)Opportunities,Precipitators and Criminal Decisions: A Reply to Wortleys Critique of 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Crime Preventions Studies,vol16,New York: Criminal Justice Press.

沈惠章.论打造“平安工程”中的城郊结合部治安.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5(3).

索而斯坦·塞林,等.许章润、幺志龙译.犯罪:社会与文化.广西大学出版社.2003.128-136.

张友文、周绍雁.外来农民犯罪新探.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12).

崔海英.情境犯罪预防本体理论解读.净月学刊.2014(12).

丘海雄、张永宏、王兴洲.城郊结合部“二世祖”违法犯罪问题探讨.青年研究.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