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带着好奇心行走江湖

2018-07-12 08:01张雨虹邢超
东方电影 2018年7期
关键词:彭于晏姜文江湖

文 / 张雨虹  图 / 邢超

倘若演艺圈亦是一方江湖,众多风云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那该如何混迹其中而不泯然众人,如何确保自己的追寻始终如一?在这方江湖闯荡多年,彭于晏的眼神始终不含杂质,是一种见惯风雨后,仍选择简单以对的纯粹。“一路上会有很多人质疑你,有很多声音,但是没关系,走错也无所谓,不代表你就不对。路还很长我们走走看,这样你才会学到经验。你可能觉得走过的路已经很漂亮了,但不继续走,你怎么会知道之后的不会更美?”他就像个有着天然秉性的孩子,永远心怀好奇,永远期待下一个未知。

江湖不易,要见真章

2012年,彭于晏主演的治愈系爱情电影《分手合约》上映,电影宣传期间接受采访时,他与记者分享了与异国电影团队合作的经历,希望被更多像姜文、冯小刚这样的大导演认识。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红毯上,彭于晏站在了姜文的身边,他的小心思终于如愿以偿。彭于晏接的这部戏叫《邪不压正》,是他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找到姜文“求”来的。对此,姜文半开玩笑地说:“谁觉得我好,我肯定也觉得他好。谁愿意你天天拧巴我、骂我,我还找你来演?不可能。再说,觉得我好的人,一般也不会很差。”

《邪不压正》是姜文导演继《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后,“民国三部曲”的最后一块拼图,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故事的时代背景是1936年前后的北平城。彭于晏饰演的少年侠客李天然,虽年纪轻轻,却背负复仇的使命。与他共演的来头都不小,姜文、廖凡、周韵和许晴,他们五人一同诠释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他们都是影展常客、最佳男女主角级的演员,我是最稚嫩的,所以说我拍这个戏非常希望能不让他们出戏,我自己要演好。”主动请缨的彭于晏,一边欣喜得难以自抑,一边顶着不言而喻的巨大压力。

一向“拼命三郎”、使命必达的他,还是被姜文的“每日随堂考”折磨得不轻,“我们一看完剧本,剧本就被导演收走了。导演不给背词,他说不希望我演,希望我到现场,他给我‘新鲜的,刚出炉’的东西,演起来就没有负担。其实对我来讲压力很大,因为要到现场背背背,如果还有动作戏,就要练练练。好像每天都在演舞台剧,就是那种现场临时对词走戏的感觉。导演要求非常细,因为他本身是演员,所以你在他面前一点点都不能松懈,他常常说:‘没有看过的东西,才会出现在我的电影里’。那你就得拿出他以前没看过的表演。”

拍摄花絮公布后,姜文抚摸彭于晏腹肌的一段火了。早在影片拍摄前,姜文找到彭于晏,给他提了一个要求:“你的身材要练到像李小龙一样。”彭于晏以为他是在开玩笑,没想到是来真的。入组前,彭于晏把自己的皮下脂肪率降到了6%,姜文也不吝溢美之词:“往往身体告诉你饿和不饿,那只是假象,只是一个感觉。如果能克服身体发出的信号,头脑跟灵魂形成一体时,减肥就会变得很容易。但这并不是人人都能轻易做到的,我就做不到,但是彭于晏做到了。他又有才又有貌,我第一次见过这么帅的人,还能演戏这么好。他拍戏充满了情感,但在控制身材这件事上又变得非常理性,太了不起了。”

彭于晏说他真心喜爱这个剧组,那个氛围让他感觉他们真的为电影付出很多,真的很少有人像他们这样拍电影,这么要求细节。“姜导希望每件事都是完美无瑕的,我记得军服口袋的角度是45°角还是35°角,服装组阿姨可能做得平了一点,多少衣服都要重做。这让我觉得很震撼,原来他这么要求细节,所以我也开始改变。姜文导演说他四年拍一部戏,就要把想做的做到,找想拍的演员演好,我被他感动,每场戏都好像被掏空了。”

将初心收在左口袋里

姜文爱称彭于晏“彭老板”,不知缘起何故,“彭老板是情绪很饱满的演员,但同时又能这么理性,可以用大脑控制自己的身体。你看他好像在用身体演戏,其实是在用头脑来演,这样的演员不多。”

听到这样的夸奖,“彭老板”几乎笑成一朵花。他说,姜文特别善于挖掘演员的潜能,“会让你心甘情愿地,把赤裸的内心交给导演。”这种暴露内心的表演,正是姜文认为的表演关键:“表演就是暴露自己,不是装模作样。我要把演员的生命和角色融合在一起。多年后小彭再看这部电影,他不会觉得这是表演,而是自己的成长过程。”

江湖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身处其中的无论是小兵走卒,还是名门正派,抑或是侠客英雄,人人都得在山川湖海间游历闯荡,为自己挣一个容身之处。彭于晏回想自己经历过、犹豫过、一路走来做出的决定,“我的脸比较小,大家都会觉得比较可爱,所以我拍很多戏的时候,都要把自己变得更强势、更精瘦一些,比如蓄胡子,想营造粗糙感,就是希望自己看起来不太一样。当然也可以拍那种帅帅的、干净漂亮的角色,大家一定会很喜欢,可是我就觉得一直都是同一个样子,你看了不烦,我都觉得烦。我是这种个性,想作出大胆的决定,能够知道自己的立足点在哪里,才知道我还缺什么。”

彭于晏始终把初心妥帖地收在左边口袋,“当初为什么要做演员,最初可能要照顾家人,后来慢慢发现很喜欢演戏,满足于成就感。我出道已经16年,36岁了,我不知道我还会演几年,观众对我还有多少兴趣。但我当然希望看到自己演戏的路上,能多拍几部自己喜欢的导演的作品,有角色让观众记住,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所以过去十多年,他铆足了劲,抓住各种能够锻炼自己的机会,逐渐变成“拼命三郎”,“以前会觉得我一定要证明自己,我要努力,要被看见,因为那时候渴望被爱,希望能够告诉大家我是一个严肃的演员,但是不会有人相信。那时候我拍戏,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把自己弄成这样?但现在他们不会问了,因为有了很多作品以后,他们会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选的影片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拍摄它们都很过瘾。去年拍《邪不压正》,感觉要把过去学的所有功夫融汇在一起,才拍得了。”

在这一点上,彭于晏和自己口中的姜文有些共同之处,他们都有着毕加索般疯狂艺术家的特质。姜文教会彭于晏很多做一个演员需要知道的本分,他还打破了彭于晏固有的思维,让他发现表演原来这么有魅力。而彭于晏内心其实早就渴望遭到一次“打击”,这给了他破壁而出的机会,向更广阔的天地生长。

心情与生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拼命三郎”时的彭于晏,允许自己过着一年住在片场三百天的生活,喜欢把自己当作一棵树“种”在片场里,每天期待投入戏中的世界。去年,拍完《邪不压正》之后的他精疲力尽,他决定“投降”,给自己放一个长假。“拍姜导的电影太磨人了,尤其是精神上,我专心拍了半年,拍完以后感觉被榨干了。后面碰到的一些角色我觉得好像都有些重复,我能够演好,但我自己没有那种想要再去深挖角色的冲动。所以不妨先休息一下,我带我妈到处旅行,去瑞士、西班牙看一看,想找回一点自己的东西,因为拍这部戏,活在那个时空太久了,太喜欢这个角色,我舍不得离开,需要时间恢复。”

在西班牙参观达利博物馆时,“疯子”达利晚年的创作中愈加显示出的不羁与精神自由,对于彭于晏来说有着巨大的冲击力,“我发现他画什么已经不再重要,因为都是他过去灵感的累积。就像你看姜文导演、家辉哥、周润发大哥,演了一辈子的戏,不需要再用角色来证明自己,但他传达出来的绝对是他想要讲的。我现在希望自己能够更像普通人一点,而不是表现得更像一个明星,希望自己能够更懂得生活,这样才更有魅力。”

前阵子,旅行归来的彭于晏,又拎起行囊和朋友去了趟海地。他的医生友人是国际医疗团体的成员,每年会走访海地义诊。“我那时候飞到迈阿密转机,然后到迈阿密再飞两个小时就会到海地。才两个小时的地方怎么差那么多?地球上真的还有很多地方你看不见。”去一个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令彭于晏很放松,他感悟到其实没有人规定自己因为叫这个名字,所以就得一直做人们认为你应该做的事情。世界那么大,有太多还没有去过的地方,有太多因素是他没办法掌控的,唯一能掌控的就是自己的心,“你就是自己的主导者,你连心情都被别人掌控,那岂不是很可悲?”

彭于晏想得很简单,依旧拥有活得像个孩子般自由的权利,他的赤子之心一直在持续燃烧,点燃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好奇心驱使所有人行动,你好奇所以要去旅行,你好奇所以要学、要演。随时有新事物出现,你的人生就会很精彩。”

梁家辉这样评价彭于晏:“一个偶像剧演员,不会有很多导演让他有机会转换很多形象,但他自己做了很多努力。这些努力会让他勇往直前,无畏无惧。”《悟空传》中的彭于晏说:“这个天地,我来过,我深爱过,我奋战过,我不在乎结局。”好奇且无畏,行走江湖自然不在话下。

猜你喜欢
彭于晏姜文江湖
姜文国:身残志坚 笑对人生
我的江湖
我的江湖
幻城(油画)
课间小游戏
姜文来了
不问江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