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务能力和供给能力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
——关于包头市社会文化团队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思考

2018-07-12 07:26富永军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010050
大众文艺 2018年16期
关键词:场次包头市艺术节

富永军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 010050)

近年来,包头市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区的决策部署,以实施社会文化重点工程为手段,以公共文化设施为载体,以公共文化服务为核心,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经费投入大幅增加,设施网络基本建立,队伍素质稳步提升,文化惠民工程逐步实施,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黄河文化、西口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有着六千年的历史文化遗存,厚重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2005年成功申报首批全国地级文明城市,2016年又成功申报全国公共文化示范区。这两大荣誉的取得,得益于包头市各届党委、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持,得益于包头市各社会力量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参与,31年来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了大量的投入,庞大的社会力量为提高全市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推动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社会文化团队基本情况

(一)企业文化团队:全市各企业各类文化团队150支,文艺骨干近4500人,每年开展活动300多场次。

(二)民间文化团队:

戏曲团队20支,共300人,每年演出约50场次。

二人台小班263个,从业人员1315人,每年初步统计每个小班演出约20场次,共计5260场次。

民间曲艺团队10支,共150人,每年演出约50场次。

文化大院149个,共298人,每年约开展活动约1788场次。

各舞蹈团队,艺术类50个,健身广场舞665个,模特时装类30个,共745个,每队30人,共22350人,每年约开展活动7450场次。

合唱团队160个,共6674人,每年开展活动1600场次。

民乐队和管弦乐队共计15支,共330人,每年开展活

动约150次场。

民间社火队50支,30人,共1500人,每年开展活动约150场次。

(三)社会文化团队(民政局注册,包括协会、学会):全市41家,参与人数400人,每年举办相关活动300场次。

(四)文化传媒公司:全市800家,从业人数约4000人.每年举办各类活动约4000场次。

(五)行业文化宣传团队:全市各行业单位每年各类宣传活动参与团队约40个,参与人员约1000人,每年约20场次。

(六)文化志愿者团队:包头市文化志愿者团队100个,志愿者10401人,每年下基层演出约300场次。

(七)电影院线、团队:全市8条院线,影院20家,从业人员800人,每年放映场次约100000余场。

二、国办文化事业单位情况

(一)全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家,从业人员576人,年演出场次600场。

(二)全市图书馆10家,从业人员201人,每个图书馆平均开展3场次活动,每年共计30场次。

(三)全市文化馆12家,从业人员147人,每个文化馆开展上规模活动每年10次,每年共计120场次。

(四)全市各乡镇苏木街道办事处文化站80家,从业人员206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每年平均5场次,全年共计400场次。

(五)全市各社区文化室216家,从业专兼职人员216人,每年每个文化室平均开展活动3次,全年共计648场次。

(六)全市各村嘎查文化室580家,从业专兼职人员580人,每年平均开展文化活动3次,全年共计1740场次。

(七)全市农村放映队39个,从业人员80人,每年共放映10000余场次。

综述以上社会力量相关情况和国办文化事业单位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如下:

社会力量:团队2563个,参与人员54018人,活动121148场次。国办文化事业单位:单位932个,从业人员2006人,活动13538场次。社会力量团队是国办文化事业单位的3倍

社会力量参与人员是国办文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27倍。

社会力量开展活动场次是国办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活动场次的9倍。

三、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品牌

庞大的社会力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坚强后盾,他们已成包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86夏季,为解决包头市民在炎热的夏季夜晚静悄悄缺乏文化生活的问题,包头市人民政府牵头,成立了包头市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委员会,整合了社会资源,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的合力,决定在每年夏季,举办首届消夏文化节,这一创新一路走来已有31个年头,至今已成为包头人民的盛会、百姓的节日。每年消夏文化节,政府搭台、社会力量参与、百姓看戏,消夏文化节从小到大,逐步走向规模化、常规化、规模档次逐年提高,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2003年,随着规模和档次的提高,改名为包头市鹿城文化艺术节,形成了双十文化品牌,31年来社会力量参与为打造包头市鹿城文化艺术节所取得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音乐、舞蹈、曲艺、戏剧各种活动艺术展示,还有各类艺术展示、书法、绘画展览,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以及其他各类文化、艺术、文博图活动等形式十多个艺术门类。

(二)建立了金字塔式的无穷放大演出活动模式,全市设立一个主会场,十个旗县区设立分会场,各大企业期间设分会场举办艺术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都设立小型分会场,各村、嘎查、社区设立演出点。整个艺术节时间为40天,除去有市专业团体,示范性精品艺术演出外,整个期间活动全部由社会力量团队参与演出,每年艺术节演出近600场,参演人员近万人,有上百万人观看。

(三)打造十大文化品牌,即:高新区稀土文化品牌、魅力昆区魅力昆都仑文化品牌、青山区军工文化品牌、九原区黄河文化品牌、东河区西口文化品牌、土右旗二人台文化品牌、达茂旗游牧文化品牌、白云区矿山文化品牌,石拐区煤炭文化品牌、固阳县秦长城文化品牌。

(四)形成了十大门类展示,即:企业文化艺术节、少儿文化艺术节、老龄文化艺术节、军工文化艺术节、党政行业文化宣传、社区之光大舞台、农牧民文化大院文艺汇演、双拥文化专场、农民工专场、廉政建设专场。

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公共文化社会参与,群众受益

公共文化就是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就要社会办,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社会文化就是群众文化,也就是老百姓文化,百姓文化就是每天朝夕相处身边的文化,接地气的文化,老百姓能看见、摸得着的文化,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的文化,自娱自乐享受文化带来的幸福,这就是办文化的最终目的,31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没有改变这种理念,从来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追求高大上,从根本上解决包头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问题。30年来艺术节久经不衰,强劲的生命力,来源于广大社会力量的支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二)企业文化带动公共文化的发展和壮大

我国一五期间,落地包头6个项目,全国人民支持包头建设,大批的技术人才支援包头,同时也将各地的优秀文化带到了包头,形成了包头市多元文化的氛围,各大企业重视发展企业文化,也带动了包头市的公共文化发展和壮大,近20年来,各大企业举办每年一度的企业文化艺术节,并与包头市鹿城文化艺术节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发展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的企业特点、企业风貌,为全市的鹿城文化艺术节锦上添花,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提高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31年来,在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下,鹿城文化艺术节档次水平逐年提高,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从过去看不惯到现在跟着干,从过去的台下看到现在要到台上演,每年鹿城文化艺术节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全市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到夏天,很多群众热线咨询艺术节活动期间的情况,为此,市委市政府每年在鹿城文化艺术节前半个月预告活动安排,特别是对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起到了无形的抵制,31年来鹿城文化艺术节正能量的文化艺术活动影响力对包头市的文明城市、文明素质提高发挥的极大的作用。

(四)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包头市的文化业务部门,除了一些政治性强,导向性以及艺术精品由文化部门来承办以外,多数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展示活动都由社会力量来承办,通过市场运作满足了全市人民群众不同层面的各类文化艺术需求。

五、鼓励社会文化团队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总结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经验,面对十九大对公共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任务,适应新的时代,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的快速发展,怎么能鼓励社会力量一如既往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队伍建设、发展,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快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思想转变,管办要分开。文化主管部门要在党的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政治方向方面严格把关,在具体实施运作上要敢于放手,加强和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社会团队联系,关心他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给予支持,建立信任,切不能看不起他们的社会力量,忽略他们对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作用要满足包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光靠政府文化机构是不够的,将一些示范性、专业性、政治性比较强的公共文化活动,由政府文化机构承办,常规性、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让社会力量去承办和运作。

(二)成立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共享委员会

为统一步骤,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统一指挥。由文化主管部门牵头,由相应的主管单位以及各大企事业归口单位组成,成立公共文化共享委员会,如:市总工会、各大企业工会、市关工委、市工商联及各相关的部门委办局组成。

(三)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加公共文化的长效机制

怎样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就要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多少年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从国家到地方,从政策支持到资金扶持都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因此,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办法,并建立长效机制。

(四)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企业文化团队:对于大中型企业对公共文化设施、场地的投入,如:博物馆、影剧院、体育馆要给予税务减免和财力补贴;对于大中型企业对公益性演出和展示等活动给予补贴,并可列入本企业的利润收入和税务减免;对于大中型企业,举办的各类企业文化演出和展示活动,要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

(五)建立评估监督机制

在社会力量共享委员会基础上成立评估机构,制定不同的评估办法、监督办法。对全公益性、半公益性、盈利性传媒公司、社会团队要进行资质评估;对民间社会团队,文化志愿者机构也可以采取五星级的评估办法,评估定级;对于各社会力量公共文化服务团队举办和承办的各类艺术演出和展示活动要进行跟踪督查,严格把握政治导向和正能量的文化艺术导向。

(六)建立培训、评比表彰制度

对于各社会力量团队法人和从事人员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并发给培训资格证,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业务能力;对于符合国家评定职称的艺术人才纳入职称评定;对于各社会力量团队以及个人每年或两年一次开展不同形式的表彰奖励。

(七)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机制

政府要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这一政策的出台,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是实现文化主管部门管与办分离的具体措施,是实现公共文化全覆盖和均等化的具体手段,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动力。总结多少年来,社会力量对公共文化服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类别的服务经验,探出一条政府购买社会力量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子,将社会力量列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单位,经过对社会力量团队资质的审查、评估、监督,符合条件,表现突出的社会力量团队给予优先。

(八)加大宣传报道力度

当前党的十九大对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这一民生工程十分重视,关系到老百姓文化生活和幸福指数的切身利益,加大宣传力度。建议市电视台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栏目,定期播出;对于社会力量积极参加公共文化服务的团队和个人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进行报道,特别是有突出贡献的要加大宣传报道;对于文化企业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做出贡献的进行宣传报道。

(九)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要求,落实国家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文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他又说:“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今后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为此要认真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同时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文件精神,包括:《“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引发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引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在认真落实以上文件精神基础上,要切实解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当前存在的问题,要尽快出台相适应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地方性法规,促使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期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场次包头市艺术节
顾主任会见“草原英雄小姐妹”
遇见艺术节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六(3)中队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大地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排考场次分配方法及其SQL实现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慢病防治健康行”三年直接受益1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