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篮球学校2007年改革后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状况研究

2018-07-12 08:29李秦儿
运动 2018年10期
关键词:焦作市教练员队伍

李秦儿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焦作市篮球学校2007年改革后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询中国知网和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相关材料,收集有关焦作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论文、会议资料和专著。重点查阅篮球教材、运动训练学教材、体育管理教材等著作,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并进行相关归纳与分析,了解相关知识。

1.2.2 逻辑分析法 结合自身理论知识储备,对所得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讨,论证相关结论并逐一提出对策及建议。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7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焦作市篮球学校基本状况

焦作市篮球学校在1998年,由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篮球协会批准,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篮球训练重点单位”;在2002年,被河南省体育局批准为“河南省篮球训练基地”。焦作市篮球学校总占地面积73 326m2,建筑面积33 644m2,配备有田径体育场1个、室内体育馆1座,室内带灯光、塑胶地面标准篮球场4块,加顶带灯光的室外塑胶地面标准篮球场10块,力量训练房1个。学校软件方面,建有学生公寓90间,学生餐厅2个,专职教练员10个,在校学员172人。

焦作市篮球学校的教练员都曾在专业篮球队进行过训练,离队后又经大学学习,并且都接受过专业的运动训练培养。在进行改革后,焦作市篮球学校将体育训练班与原来的篮球学校合并,继续引进高水平教练员,增加编制,由原来的8人增至18人,其中14人在编、4人聘用,教练员队伍明显壮大。20~40岁之间的中青年教练员数量仍然最多,且初级职称教练员所占比例最多,处于中青年阶段的他们精力充沛,富有创造力,是教练群里主要力量,

多年来,焦作市篮球学校先后向河南男女篮球队,甲A、甲B俱乐部队,及大专院校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了200多名优秀运动员。参加全国、省级各类青少年篮球比赛中获得冠军30多个,培养了一大批运动员,其中不仅有进入篮球国家队的,还有转换专业之后取得优异成绩的队员,如陈中、王朔、王丽芳、薛玉洋、拜丽芳等。

2.2 焦作市篮球学校改革后后备人才培养管理概况

改革前,焦作市篮球队的训练是,市篮球体育训练班为最高级水平,业余篮球学校和体育运动学校业余篮球队为中级层次,基层选拔后的队员先进行大批训练,再精细挑选向上输送;各个青少年篮球俱乐部,市里和县里的篮球传统项目学校为初级层次招募篮球爱好的苗子,形成这样的三级训练网络。但进行改革后,市体育局决定,将篮球体育训练班和业余篮球学校合并,扩大专业高水平的规模。因此,焦作市篮球学校内,除了包含备战省运会队伍的4个专业训练队之外,还有大批的年龄相对小的后备人才的基础训练队伍,以防出现年龄断层,进行完整的梯队建设。改革后,提高了焦作市篮球学校在焦作市篮球人才培养体制模式中的地位,使篮球学校体制更加完善,使焦作市的篮球人才资源能更合理化、最优化的利用与分配。

(1)对初级层次招募来的苗子进行培养,挑选一批对篮球有兴趣,并且具有训练潜力的队员,向基础训练队伍输送进行专业训练。对备战省运会的队伍的培养周期,从以前的四年周期变为8年1个周期。例如,在进入第11届省运会的4年周期时,已经建立第12届省运会的队伍,每支队伍队员人数不低于24人,筛选比例达到2:1甚至3:1,8年间不断进行循环淘汰、补充,保证了篮球人才梯队建设的完善。

(2)改革前,学生在进入焦作市篮球学校时会有基础教练,选入省运会队伍后重新整编并由另外的教练员带队,也会有其他因素出现一个学生在入校后跟过许位教练员训练。但改革后,为保证队伍的连贯性,每支队伍的教练员8年来一直是同一位,这种周密的梯队建设保证了焦作市篮校后备人才培养数量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在篮球队员选材上,改革前的选材大部分依靠教练员的经验,入选后的运动员和整支队伍的训练、体能等等都依靠教练员个人,教练员的经历与能力有限,无法做到针对每个人不同的身体条件进行针对性训练。改革后,焦作市篮球学校建立了科技团队,对刚入队的运动员建立完备的运动员档案,并且对形态、机能,和各项身体素质以及有关专项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并相应地登记备案,建立完善的运动员档案,从小展开系统性的篮球训练。

2.3 焦作市篮球学校改革后后备人才培养的运行模式概况

2.3.1 招生模式 在焦作市的各个辖区和县里都有各自的体育局,各分支的体育局也都开办有自己的业余体校,这些体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和招募优秀的篮球苗子。而且焦作市篮球学校的各位教练不会只局限于本市内挑选队员,利用便捷的互联网,他们会不断寻找消息,定期前往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寻找优秀苗子,面向全国范围内招生。

2.3.2 教学模式 改革后,焦作市篮球学校在篮球队员的日常训练方面也更加注重训练计划的科学化和人性化。教练员会根据队伍的特点制定战术和训练计划,对不同队员又会有不同的训练方法。年龄较大、水平较高的队伍,通常每天训练在6 h左右;年龄较小、水平较低的小队员每天的训练时间在 2~3 h,有针对性的、科学规范的训练计划,为队员打下了牢靠的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焦作市篮球学校不仅注重对教练员自身执教带队的能力,还不断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运用到训练和比赛中,经常选派优秀教练员到国外进行学习,或者聘请高水平篮球教练、名校的大学教授来学校讲课,每年都会组织训练教案展评、教练间的教学观摩活动,教练员也要不断学习最新的篮球裁判知识。在整体的管理上,建立了《参加省运会奖惩办法》《训练目标责任制》《教练员聘任制》等制度,这些责任制将教练员的比赛成绩与工资晋升和职称评定相挂钩,大大的提高了教练员们对于带队的积极性和平时的工作态度。

2.3.3 激励模式 改革后,焦作市篮球学校队伍在全国和省内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又因为经济发展,政府对焦作市篮球学校的关注不断提高,提供了大力支持。有了资金之后,焦作市篮球学校领导决定专门设立比赛奖学金,根据球队在不同级别的篮球比赛中获得的成绩,对教练和队员辛苦的付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励球队能够再接再厉。焦作市篮球学校的4支备战省运会的队伍是市政府专门设置的,每队12人,共有48个事业编制,进行改革后,决定将队员的工资标准提高,获得应有的奖励,不管是在日常训练还是比赛中,能够激励队员,拿出十足的干劲,取得最佳的成绩。

2.3.4 输送模式 对队员参加省运会之后的去向,焦作市篮球学校也有自己的输送模式。其与许多在CUBA有高水平队伍的大学、各个体院和国内的职业篮球俱乐部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询问队员的各人意向之后,根据他们的想法,会帮他们和这些单位进行协商,向不同的机构推荐和输送优秀运动员,让学生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平台,走自己想走的路。经调查发现,在焦作篮校毕业后的队员,有进入到各大体院进行运动训练专业学习的,也有进入到高校,代表各自学校参加CUBA、CUBS等全国大学生赛事,并且成为了球队的中坚力量。还有部分自身条件十分优秀的队员进入到了国内各俱乐部的青年队,进行更加专业化的训练,许多队员在凭借自身优异条件与刻苦的训练后更是上升到了一队,有机会参加CBA、WCBA职业联赛。焦作市篮球学校会帮助学生根据不同条件,选择不同道路,但是这些输送资源相对于其他地市来说相对较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焦作市篮球学校目前状况下,教学设施日渐完善,经费来源有了保障,人才培养经验丰富与培养模式成熟,师资力量雄厚,教练员队伍在年龄与职称结构上较为科学。

3.1.2 焦作市篮球学校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和改革,形成了以焦作篮校为基础的三级训练体制,并且选材科学、训练方法完善、运行机制完善、人才输送渠道广,这一系列措施使焦作市篮球学校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3.1.3 焦作市篮球学校在市委市政府、市体育局领导的决策下,2007年坚决实施改革,这次改革在篮校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改革后的焦作市篮球学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引起了省体育局与国家体育总局的重视,为其他各地市的篮球学校提供了学习经验。

3.2 建 议

3.2.1 焦作市篮球学校需要提高教练员的学历,使教练员队伍拥有较高的学历结构,提高教练员的专业和运用科技手段进行辅助训练的水平,提高教练员对篮球训练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运动员文化教育方面,需要加强培养,在训练的同时也不能放松队员的文化课教育。要培养运动员的主动学习意识,要让青少年运动员学会自己学习的能力,希望可以增强队员今后在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或者是更高层次专业篮球队中的竞争力。

3.2.2 焦作市篮球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体育后备人才交流体系,进一步改善学校软件实力和硬件设施,为了让更多高水平的教练员来学校执教,可以提高教练员的薪资待遇。并且增强对其他城市篮球学校的互动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其他城市篮球学校多进行交流互动,互相学习与借鉴。

3.2.3 焦作市篮球学校在体育产业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可以继续拓展筹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开拓崭新的发展道路,扩大教练员编制队伍,减少运动员编制改为签约制,提高学校知名度,将焦作市篮球学校打造成焦作的篮球品牌,尝试逐步将篮球学校市场化,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渠道办学形式。

猜你喜欢
焦作市教练员队伍
当上演员的小鸭子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焦作市企业家太极拳协会揭牌
焦作市太极拳特色区域发展评价指标构建
祖孙乐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大雁的飞行队伍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还剩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