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

2018-07-12 08:29崔晓渝程文杰
运动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俱乐部教学内容大学

崔晓渝,程文杰

(四川美术学院公共教学部,重庆 40133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即使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转变教学模式,但至今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为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需要体育教师立足于教学改革的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从而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全面人才。

1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1.1 “三基型”教学模式

“三基型”教学模式是我国最基本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的探索初期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慢慢被淘汰。“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为主,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强身健体的教学目标。“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以行政班为教学单位,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和重点规范化,但是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际教学内容与中学阶段重复度较高。在实际施行过程中,忽视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个性化成长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在本世纪初就逐渐被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已经很少有高校继续沿用这种教学模式。

1.2 “阶段性”体育教学模式

所谓阶段性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差异性对课堂教学进行针对性设计、实施。大学体育课程主要分为2个阶段,即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因此大部分高校采用2段式的阶段性教学模式,大学一年级开设普通体育教学课程,大学二年级开设选修课程。鉴于我国中学以学业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大一阶段的身体素质远不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因此大学一年级的课程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以便进行后期的体育教学,而大学二年级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学生有了一定的选择权,在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的情况下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终身体育的习惯。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大学一年级的课程相对枯燥,容易造成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厌怠情绪,而且一二年级的课程内容衔接不足。阶段性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当然目前为止仍然有一部分高校采用此类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学生发展的身体基础。

1.3 “选项型”体育教学模式

“选项型”教学模式一般是将2个学期的课程内容进行固定,通过其他学期的换选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校对课程安排的时间是固定的。“选项型”体育教学模式适用于教学内容丰富、课程容量大的教学体系,其优势在于能够增强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性。选项型教学模式通过对一个项目的集中性教学,提升教学的连贯性,保证教学内容在整体结构上的完整性。在连续性的“选项型”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发挥教师的特长,还便于教学工作中的日常管理,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被许多高校采用。但选项型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对体育基础差的学生来说,跟上整体的教学进度比较难,容易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体教学进度,教学稳定性较差。

1.4 “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

“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它能够考虑到不同学生基础的差异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根据教学项目实际的特点和可承受的容量设计教学形式,并且根据不同的形式差异,在同一学期并列展开。在进行教学班级设置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一般会分成基础班和特长班。特长班的教学要注重专业的技能动作及战术的执行和应用,基础班的教学要注重基础动作的掌握,从基础开始,由简单逐渐增加难度,针对不同的班级,教学考核要有针对性,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公平合理。并列型的教学模式能够保证不同项目的同时进行,保证教学内容的独立性和连续性共存,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高效。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先导思想,是俱乐部教学模式产生的基础,由于给予了学生高度的选择空间,因此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尤为重要,制定平衡的考核体系是并列型教学模式开展的基础。

1.5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俱乐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学生之间组织构建俱乐部团体,以俱乐部的形式和经营模式开展各项运动。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突出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年级个体基础水平的限制,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和组合的空间。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及性格特点等开设不同的体育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和形式具有丰富的层次感,要有固定的练习时间,且俱乐部的形式要高度统一,这样才能便于教师的统一授课和指导。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多样性的需求,通过俱乐部活动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的热情。从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来看,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建设还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开展,很多项目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除此之外,由于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对课程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度越来越大,导致教学管理难度增加,但学生对自身的管控和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尚需加强,实际的选课会对学生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俱乐部教学还是遇到了许多现实的问题。

2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现状

2.1 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体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一味的接受,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学校课程开设等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设计过程要不断的加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练习的环节和因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2.2 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我国目前各阶段的教学都受到了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教师教学主要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及完成效果怎么样,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考核来评价的。这就容易导致教师教学以考试为目的,忽视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并且由于考核内容的一致化,教师也忽视了区别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消磨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2.3 考核方法缺乏科学合理性

大学课程标准制定和考核主要以学生成绩为主,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是以学生成绩为主,这就很容易导致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忽略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而且教师习惯上会将课堂上所讲解的体育技能和项目作为考试内容,以此提升教学成绩。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上的差异,这种考核方式很容易导致教学实际与教学目标发生偏差,学生所学和所需不相符。

3 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3.1 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编制和教学考核体系的基础上,从教学本身来说,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取在教学过程中具备重要的引领作用。大学体育教学的宗旨是引领更多的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快乐,体验体育锻炼与生命活力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大学体育教学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开展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选取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的现实基础上,以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为根本任务,把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坚韧的意志品质等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作为目标,使体育教学活动在大学课程设置中不仅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还要体现高等教育的全方位优势。

3.2 教学内容多样化

高校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在体育课堂上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后,能够自发的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活动,巩固掌握程度,增强学生的自主锻炼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要依据学校的师资力量、硬件配套设施等各种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因素,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活动。总体来说,学校体育课程开设的项目越多,就越容易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和体育兴趣,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学生未来发展空间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多样化体育运动项目教学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开展能够给大学体育教学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并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3.3 教学形式合理化

在高校扩招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生源数量成几何倍数的增长,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教学形式变化必须沿着符合教学规律的方向发展。(1)由于大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体育教学班级的人数远高于班级的合理设置,加之各高校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高校管理层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的体育器材无法满足教学所需,造成单次教学人数超出正常负荷,导致教学效果不佳。(2)教师数量和教学能力有限,很难对每位学生都进行针对性教导,课堂教学压力太大,给教师的课程设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体育教师要就实际的教学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形式。

4 结 语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虽然尚有不足,但整体正朝着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调整。在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方法上要进行科学的、系统的选取和设置,鼓励教师进行大胆的创新,结合时代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学校环境设施和高校改革的整体要求,积极发掘体育课程教学的潜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俱乐部教学内容大学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