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07-12 02:06杨梦思
关键词:左室步行类药物

杨梦思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安徽 合肥 230011)

心力衰竭是指因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终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的情况[1]。慢性心力衰竭则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患者发病后可稳定、恶化或失代偿,生活质量将严重下降,并且死亡率较高[2]。本研究对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41~79岁,平均(62.854.19)岁,患者病程2~15年,平均(7.911.54)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23例,Ⅳ级12例。试验组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43~78岁,平均(62.744.28)岁,患者病程3~14年,平均(7.861.62)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3例,Ⅲ级22例,Ⅳ级15例。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满足临床上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并且表现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得到及时治疗。

排除标准:排除患者中存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情况;排除患者中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和肿瘤的情况;并排除患者中对治疗药物过敏的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疗法完成对患者的治疗,患者入院后给予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胆固醇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并对患者的体液潴留进行纠正等。

以常规疗法联合他汀类药物完成试验组患者的治疗,让患者口服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其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他汀类药物,本研究中主要使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患者进行治疗,阿托伐他汀的用药方法为20 mg/次,1次/d,瑞舒伐他汀的用药标准为5 mg//次,1次/d,药物均于患者睡前顿服,连续治疗6个月时间。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形态及心功能指标,对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对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和住院次数进行统计。左室形态及心功能指标主要是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在温度适宜且空气流通的环境中,由护理人员陪同患者完成,主要是让患者连续步行6 min时间,然后对其步行的距离进行测定,住院次数是指患者治疗后再次住院的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均采用(±s)表示,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检验用t检验完成,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左室形态及心功能指标

由表1统计数据可知,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左室形态和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2.7409,2.3382,2.6111,P=0.0134,0.0311,0.0177)。见表1。

表1 治疗后左室形态及心功能指标(±s)

表1 治疗后左室形态及心功能指标(±s)

组别 LVEDD(mm) LVESD(mm) LVEF(%)实验组 50.08±3.72 65.14±3.80 49.53±4.16对照组 54.93±4.18 68.97± 44.07±5.14 t 2.7409 2.3382 2.6111 P 0.0134 0.0311 0.0177

2.2 血浆指标

试验组治疗后血浆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2.8760,2.5632,13.2584,P=0.0101,0.0196,0.0000)。

2.3 步行试验及住院次数

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7.1318,5.6364,P=0.0000,0.0000)。

3 讨 论

临床上可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较多,其中冠心病、高血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均可导致患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发病后会因为运动耐力下降而呼吸困难和乏力,因体液潴留而出现局部水肿,并且会有各种基础疾病的相应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3]。

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主要以利尿、强心、扩血管等为主,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但对患者心室重构的改善效果较差,患者治疗后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极为不利[4]。相关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让患者的左室形态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脑钠肽等的水平,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5]。

根据他汀类药物的药理学研究,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含量,让心肌细胞受到的影响减弱,从而促使心肌细胞功能的提升;同时,其能有效促使骨髓血管干细胞的活力提升,让心肌细胞新生血管的形成得到促进,从而提升患者的左室射血能力;另外,其能通过对血管紧张素受体含量的调节,让患者心肌细胞肥大和纤维化得到改善,促使患者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提升;最后,其还能对炎性因子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6]。

本研究对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形态和心功能、血浆相关指标以及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和住院次数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综上,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左室步行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魔方小区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步行回家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