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针灸推拿对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分析

2018-07-12 02:06赵宿睿
关键词:脑瘫针灸康复

赵宿睿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康复教研室,河南 郑州 450000)

脑瘫为一项神经性疾病,是指婴儿在出生之前到出生之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受到发育缺陷或是脑部损伤等因素导致的运动障碍问题,并且出现姿势比较异常的生长问题。脑瘫不仅体现出以上的临床表现,同时也会伴随在认知、交流以及感觉上存在的行为障碍,严重不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1]。通过对医学界的研究资料进行汇总可发现,国内婴儿出现脑瘫疾病的几率为0.18%到0.4%之间,发病率比较高,但是没有形统一性的临床治疗方案。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脑瘫疾病的儿童9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对脑瘫患儿实施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针灸起到的康复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脑瘫疾病的儿童94例,随机平均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有23例女性脑瘫患儿,24例男性脑瘫患儿,年龄为0.6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2.65±0.6)岁;病程为1个月至23个月,平均病程为(9.36±4.28)月;引发脑瘫的原因:29例患儿为早产,6例患儿为核黄疸,12例患儿为窒息。对照组有18例女性脑瘫患儿,29例男性脑瘫患儿,年龄为0.8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2.79±0.7)岁;病程为1个月至22个月,平均病程为(9.01±3.94)月;引发脑瘫的原因:30例患儿为早产,9例患儿为核黄疸,8例患儿为窒息。94例脑瘫患儿均接受临床诊断确诊为患有脑瘫疾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与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家属同意开展此次研究。两组脑瘫患儿在性别,病程以及发病原因上不具有统计差异,P>0.05,可以实施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现代康复理念的临床治疗。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干预治疗,第一,对患儿开展头部控制、正确姿势以及翻身训练。第二,对患儿实施站立、上下肢运动以及仰卧位的训练。第三,对患儿开展穿衣、进食以及控制大小便的训练[2]。以上训练内容每天执行一次,六天为一个治疗周期,一个周期后休息一天,共开展三个月的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推拿。针灸疗法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在仰卧位进行取穴治疗。依照人中→双合谷→太冲→解溪→足三里的走位进行针灸治疗。其次,在俯卧位进行取穴治疗。依照委中→肾俞→昆仑→四神聪→大肠俞的走位实施针灸治疗。在这两种走位治疗的基础上,对脑瘫患儿开展局部配穴的针灸治疗。如果患儿存在语言不清的问题则进行亚穴位的针灸;如果患儿存在斜视问题则进行光明穴位的针灸。每天开展一次针灸治疗,针灸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一共开展三个疗程的治疗。

推拿按摩的治疗方式如下:第一,在仰卧位进行推拿按摩。主要是对患儿的胁肋进行搓摩,按摩患儿的腹部,揉捏患儿的四肢,通过活动关节的方式增加患儿肌肉的收缩性。第二,在俯卧位对患儿开展推拿按摩[3]。治疗人员需对患儿大椎到督脉诸穴实施叩打,再对患儿膀胱和腰骶按摩,能有效提升患儿局部血液的循环。第三,从坐位上对患儿开展推拿按摩。每天开展一次针灸治疗,针灸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一共开展三个疗程的治疗。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脑瘫患儿在临床治疗治疗之前与接收治疗后肢体运动呈现的功能评分(GMFM)、患儿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的能力(Barthel指数)以及本组最终治疗的康复效果。其中,GMFM评价内容有24个项目,每个项目划分为1至4分不同等级,分数越高则表示患儿的肢体运动能力更强。

Barthel指数的评价包含进食、洗澡、自己穿脱衣服、行走以及控制大小便等内容,独立完成的评分为10分,需借助他人帮助为5分,不能完成为0分。最总评分超过95分表示患儿为正常,76分至94分表示患儿具有轻度残疾,50分至75分表示重度残疾;0分至49分表示严重残疾。

有效率的判断:依照临床指导原则从语言、身体运动以及智能三个方面进行判断,通过尼莫平法进行分数的计算,根据减分率(积分差值÷治疗前积分×100%)进行评价,减分率超过50%的时候表示显效,减分率在20%到50%之间表示有效,减分率少于20%则表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均数比较。计量数据分别采用数(n)率(%)表示,t检验、x2,检验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 果

2.1 GMFM分析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之前的GMFM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两组患儿GMFM指数均出现上升的现象,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GMFM要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瘫患儿GMFM分析(±s)

表1 两组脑瘫患儿GMFM分析(±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7 45.96±9.1 72.08±10.43对照组 47 45.87±8.9 57.03±11.02

2.2 Barthel指数分析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之前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两组患儿Barthel指数均出现上升的现象,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Barthel指数都要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瘫患儿Barthel指数分析(±s)

表2 两组脑瘫患儿Barthel指数分析(±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30.4±5.1 44.2±6.3观察组 47 30.6±4.7 62.03±5.2

2.3 治疗有效率的分析

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是87.23%(41/47),对照组总体有效率是70.21%(3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脑瘫是婴儿在出生之前到出生之后一个月的时间内,受到发育缺陷或是脑部损伤等因素导致的运动障碍问题。国内婴儿出现脑瘫疾病的几率为0.18%到0.4%之间,发病率比较高,但是没有形统一性的临床治疗方案。为此,本次研究以我院2015年3月份~2018年3月份收治的94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对脑瘫患儿实施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针灸起到的康复效果。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之前的GMFM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两组患儿GMFM和Barthel指数均出现上升的现象,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GMFM和Barthel指数都要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23%,高于对照组的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实施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针灸起到的康复效果要比单一开展现代康复理念的效果好,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肢体运动能力以及常规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脑瘫针灸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