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联合超短波治疗慢性颈肩部肌肉疼痛的临床观察

2018-07-12 02:06张志强杨巧玲
关键词:效贴超短波肩部

柳 刚,张志强,杨巧玲

(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心理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慢性颈肩部肌肉疼痛是综合医院中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据文献统计,此类患者约占骨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等门诊量的20%左右[1]。慢性颈肩背肌肉疼痛发作时伴随肌张力下降、耐力减低,躯干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理疗、局部药物注射、按摩、局部肌力训练、物理治疗和针灸等,虽然治疗方法不同但总体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且临床长需要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对患者造成额外经济负担。

肌内效贴(kinesio taping)是一种将有弹性的胶布贴于体表以达到保护肌肉筋膜系统、促进治疗、预防关节和肌肉疼痛和损伤的新技术[2]。将肌内效贴布按照患者所需治疗的特定方向贴附于皮肤,能够增肌肌肉张力、缓解肌肉痉挛、达到暂时缓解疼痛等作用。在欧美及我国台湾地区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中应用较多,但在康复医学科的应用还较少[3]。使用肌肉贴布,原有的旧伤可以好转,也不容易再次引起伤害,因而运动员使用较多,总之,它可以用于伤病治疗、预防和保护,国家队运动员现在已大量使用。Paoloni报道显示[4],肌内效贴布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作用显著。Supik研究表明[5]肌内效贴能够明显增进股四头肌的肌力,本研究通过观察肌内效贴联合超短波微热量治疗在综合医院中对慢性颈肩部肌肉疼痛的治疗效果,探讨肌内效贴对缓解肌肉疼痛的作用,旨在对慢性疼痛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心理科以颈肩部肌肉疼痛为主诉住院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42~72岁,平均52.6±5.9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学历、病程及病因方面的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1.2 纳入标准

(1)无外伤史,疼痛多位于一侧或两侧项枕部、项背部、颈肩部、肩背部、肩胛部及肩周部肌肉,有时可放射至上臂背侧、前臂外侧肌肉;(2)病程时间较长且经两种以上方法治疗无效者;(3)患者及家属同意治疗后随访。

1.3 排除标准

排除正在接受抗焦虑、抗抑郁治疗的患者,严重认知障碍患者,肿瘤患者。

1.4 干预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物理治疗方法,采用超短波微热量治疗(石家庄三奥医疗器械公司,超短波治疗仪DL-CII型),每天一次,每次20 min,治疗7天为一疗程。

干预组在使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治疗。

贴扎方法:

(1)X型贴法:将粘布剪为X型,贴在患者感知疼痛最明显处;

(2)Y型贴法:将粘布剪为Y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从发际下方沿脊柱两侧分别粘贴到上胸椎两侧,或分别延展于枕骨隆突及后背部;部分患者可贴至胸锁关节处和锁骨内三分之一处。

嘱所有研究对象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参与治疗,同时对两组对象进行健康教育。

1.5 评定方法

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6]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测评。

评定包括3个部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等级指数(PRI)及现有疼痛强度(PPI)。VAS评分法为患者画一条10 cm长的线条,从左至右代表无痛和剧痛,让患者标记出感受到的疼痛表示疼痛程度。PRI中前11项为患者所感受到的痛感程度评分,后4项为患者情感评分,15项的总和即为PRI总分。PPI评分法以0~5分分别表示“无疼痛”、“轻度不适”、“不适”、“难以忍受”、“可怕的疼痛”、“极为疼痛”6个级别,分别在治疗第1日、治疗后第30日分别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评定。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采用重复测量的分析法比较两组SF-MPQ得分的变化,可知30 d两组研究对象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测量VAS、PRI及PPI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同时间点测量与是否加以干预在改善疼痛分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比较

3 讨 论

颈肩部肌肉疼痛逐渐成为职业高发病,年轻和中年女性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率是男性的8~9倍,病因与长期坐姿不良、低头过多有关。研究表明[7],该病的发生于患者从事的职业有密切的相关性,常见于财务、文案、软件开发、外科医生、学生等行业[7],绝大多数患者的疼痛临床选用保守治疗。临床常引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坐姿可缓解因颈部姿势不良而造成的肌肉酸痛。肌内效贴联合超短波治疗慢性颈肩部肌肉疼痛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可以为颈肩痛患者建立新的治疗模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肌内效贴联合超短波微热量治疗对慢性颈肩部肌肉疼痛的治疗效果较单纯物理治疗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单纯物理患者往往短时间内疗效显著,长时间治疗效果不理想,慢性颈肩部肌肉疼痛是慢性疾病,患者往往对单纯物理质量效果评价较差,而采用肌内效贴联合超短波微热量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疼痛感显著减轻,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对治疗配合度显著提升。本次研究采用X形贴扎方法,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将贴布粘贴在不同部位,可提高止痛效果。临床常见的颈肩部肌肉疼痛患者绝大多数是由于日常不良姿势导致,如长期低头坐姿易引起半棘肌紧张,头向一侧旋转或侧屈过久易引起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的紧张。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需要放松的肌肉进行肌内效贴扎。

综上所述,肌内效贴联合超短波微热量治疗对慢性颈肩部肌肉疼痛的改善效果显著,但其长期作用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效贴超短波肩部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肌内效贴对一年级学生不良执笔姿势矫正效果的研究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肌内效贴在运动损伤康复及预防中的作用
超短波在TMD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