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的教育

2018-07-12 10:15张鹏程田景堂
中小学德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文陀螺小马

张鹏程 田景堂

“山似碧玉簪,水如青罗带。”在秀甲天下的漓江之滨,有一所因推行“全人教育”而闻名的学校,这就是在当地享有盛名的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了解这所学校的人都知道,校长文国韬博学广闻,温雅睿智,他所推重的“用心”教育,在广西师大附外的老师们心中,已扎稳根基,并抽枝发叶。

“‘博学广才、敦品达人是我们的校训,‘绿色全人是我们坚持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全面、持续发展,使其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文国韬校长介绍说。

在这种“全人教育”的理念下,学校“一心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从“心”出发做教育,让每一位孩子都走上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基于经验:尊重学生的心智和能力基础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落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作为教师,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影响他的教育行为。

据说,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后回到自己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来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点点头走了。刚出去,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回答:“對,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劝他遇事多听听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看来,孔子育人,的确是基于他对学生的了解。他所主张的因材施教,在当时可谓是很“先进”的理念了,于今天依然适用。用今天的话说,“教”应是建立在“材”的基础上的,在选择教法之前,我们得先了解所教孩子的具体学情。

然而,在应试教育依然大行其道的社会背景下,学校没有太多选择,只能面向学生中的大多数,以这些“中才”为适用对象,预设教育教学法。所谓的因材施教,在今天的教育背景下似乎成了伪问题。然而,这在广西师大附外却不是个问题,因为他们一直推行小班化教学,对每个孩子“精准”施教,用现代教学法践行孔子当年的教育理念,让不同的孩子脱胎换骨,获得“新生”。

文静、乖巧的小文,刚来到广西师大附外时满脸怯意,甚至在语文老师张华峰微笑着向她走去时竟有些退却。在开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小文都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很少面露笑容。张老师感到困惑,于是把她叫来办公室谈心,希望能从交谈找到一些“线索”,引导她走向快乐的中学生活。但张老师失败了,因为小文什么都没说。

张老师不甘“失败”,又“心生一计”,让全班孩子写周记,希望借这个平台了解学生的更多信息和思想动向。

批改时,张老师特别留意小文写的内容,并每次都认真写批注,附上真诚肯定的话语,有意识地激励小文。一段时间后,小文终于在周记里说出了她的苦恼:老师,我跟不上附外老师上课的进度,特别是全英文的课堂,我口语不好,在课堂上的‘土英语常闹笑话。我该这么办?

张老师马上向英语教师林老师了解情况,这才得知小文是从县城考上来的,英语底子薄,成绩倒数,然而,在分小班、分小组教学的广西师大附外,她没有退路,必须学会勇敢面对,并快速适应。幸运的是,也正是小班化教学,才让小文有机会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林老师答应张老师会“好好关照”小文。

从此,小文的周记里开始有了“喜讯”,诸如“今天林老师表扬我在小组表演中的台词说得very good”“今晚太高兴了,在年级英语话剧表演中我们小组获得了第一名,我还得了最佳配角奖,尽管是配角,我也很知足了”“数学课我进了分层推进培优学习小组,我要力争进入奥赛学习小组。加油,萌萌哒”,如此等等。

张老师为小文的进步感到高兴。有一天,小文的妈妈特地打来电话说:“谢谢老师们对孩子的关心、鼓励,孩子现在很乐观积极,各学科都有进步,英语进步最大,周末还在乡下老家唱英文歌给伙伴们听呢!……”

放下电话,张老师如释重负。她想,小文的“心门”总算是打开了。教育,大概就是这样努力去寻找这些“心门”的过程。当所有的这些“门”都被打开,师生心意相通,教育也许就接近成功了。

小文仍在进步。高二上学期,小文在学习总结会上介绍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菜鸟”一步一步成为英语尖子生的心路历程。台下掌声雷动。一年之后,小文走出桂林,踏上了前往中国人民大学的求学之路。

“教育的起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过去,尊重学生原有的心智和能力基础,按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标准、教学对策,分层指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到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能做到‘导一导,学得好。”在介绍如何帮助像小文一样的孩子走上学习的“正轨”时,文国韬校长总结说。

近几年来,广西师大附外基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平等发展、全人发展放在首位,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实施小班化教育,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达到各自的目标,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广西师大附外的老师们把每个学生都当做一本需仔细阅读的书,读出了教育的况味,读出了学生的未来。

着眼当下:关注学生自立自理的成长诉求

成长的最高境界是自成长。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升自成长的能力。作为广西名校,广西师大附外从不缺智商高、成绩好的孩子,所以文国韬校长和老师们更为看重的不是学生成绩,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本身应具备的自主发展能力。

这年八月,初中部的肖老师照例带着新入学的孩子们军训。期间,孩子们坐在体育馆里听一个学习规划指导讲座。此时,正是桂林的湿热时节,一大帮朝气蓬勃的孩子坐在没有任何降温设施的体育馆里,其闷热难耐可想而知。

此时,肖老师见一个孩子始终端正地坐在板凳上,如同真正的军人一般挺拔着上身,神情专注地听着台上老师的讲座。尽管已满头大汗,衣服汗湿,却仍然没有腾手去擦。

肖老师足足观察了他半小时,直至讲座结束,那孩子居然一直保持不动。这个孩子的自律性之强引起了肖老师的巨大好奇。

这孩子叫东东,是从外地区考来的。对这样一个自律的孩子,该如何在班级中充分发挥他的优点呢?肖老师不由得思考开了。

就在此时,孩子的母亲发来短信,介绍了孩子的一些情况,最后有些自责地说:“交给老师一份这样的‘作品,怕是给老师添麻烦了。”

肖老师却不这样想。在她眼里,这可是潜力股。广西师大附外需要的正是这种自律性强的孩子。目前孩子的成绩也许不够优秀,但他够努力;也许还有很多缺点,但他正在改。而他的高度自律,足以让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学子。

肖老师决定让他做劳动委员,因为这是个“苦力活”,其他孩子大都不愿意做。从此,每周四,东东都按时组织同学打扫卫生,从不需老师吩咐,从不用老师操心。运动会期间,他组织班里的环保志愿打扫班级大本营,10个孩子被他分成两组,高效有序地完成了清扫工作。

肖老师很欣慰,两个月的学习生活,让她看到了东东身上一些超乎寻常的优秀品质。这一周东东返家回校后,他母亲又发来一条短信,说因为学校离家远,先前很担心孩子能不能适应。孩子回家后,说起学校的那副幸福的样子,让她觉得送他来广西师大附外学习没有错。

妈妈在短信的最后说:“尽管孩子成绩目前不够优秀,但不要紧,孩子有这样的状态,我们很满足,有信心……”

肖老师更有信心,多年的经验告诉她,慢一点怕什么,品质才是最强大的学习动力。就像柏树,生长迟缓,却最终要长成参天之木。

这一天,肖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日志中写到:“不疾不徐,静等花开,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东东是幸运的,因为他生活在广西师大附外这样一个看重品质甚于成绩的校园。这也是学校之所以出众的地方。作为名校长,文国韬校长见过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太多了,而真正让他记住的,总是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自觉自立。

“在我看来,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德育在言行中的内化,是学生的自我自觉的教育。”文国韬校长有着多年教育管理经验,自然是有感而发。

事实上,广西师大附外早就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在自觉自立中学会成长。

2016年寒假,生活老师王老师正在打扫卫生,一位高大的男生突然推门进来说:“王老师,我来看你了……”王老师定睛一看,原来是三年前的理科状元珺中回母校来了!王老师既意外又欣喜,交谈中不由又想起了那一届的孩子们……

当时,临近高考,学生们都自觉进入了学习快车道,许多学生加班加点,下晚自习后几乎是“踩点”才回宿舍,部分同学还超时回来。作为生活老师,王老师只好按校规扣他们分,其中就有“尖子生”珺中和昌儒。两人不在同班,但关系很好,经常一起交流学习心得。

昌儒性格沉稳,对人谦和。唯一让王老师担心的是,临近高考时,他越回越晚了,扣了他的分后,他还很诚恳地向王老师道歉:“老师,对不起。可是我需要时间,晚上看书我的思路更清晰,拜托你给我晚点回来,现在我的时间十分宝贵。”

说完就匆匆走了。王老师没办法,只好让珺中劝昌儒按时回宿舍以保证休息。

几天后,昌儒回宿舍时很有礼貌地主动找到王老师说:“老师,对不起,我光顾着自己看书,没想到给您的工作添了麻烦!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晚回一分钟,请您放心。”从那以后,昌儒果然再也没晚回宿舍。而珺中则继续按照他自己的作息时间,学习,洗漱,休息……那年暑假,两位孩子双双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文国韬校长说:“追求自由和自主是人的天性。广西师大附外不仅把校园还给学生,还为学生开辟了校外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尽可能地自由、自主地构建自己的成长舞台,在自由自主中自律,在自律律人中获得更大的自由自主空间。”

这道出了育人的本来之义:让学生有选择,他们才能有心灵的自由;有了自由,才会产生归属感和自主意识;有了归宿感和自主意识,才能自律律人,继而才有源于生命智慧的创造和创新活力。

面向未来:思维的课堂就是德育的课堂

熟悉广西师大附外的人都知道,文国韬校长可能是“最不看重”分数的校长了。他从不流连于目光短浅的唯分数论,而总是想着立足长远,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广西师大附外有这样的底气,也需要这样的办学大气。近几年来,在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法”、英语学科“双重交互活动教学法”已取得很好效果的基礎上,文国韬校长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素,提出了将教学重点聚焦于思维培养,即打造思维课堂的提议。

“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是思维课堂的指导思想。”文国韬校长介绍说。

从此,广西师大附外走上了新的探索之路。短短几年间,学校教学模式发生巨变。在不断的摸索中,学校最后将课堂聚焦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上,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等六大思维品质,并因此形成了“三环节、五步骤”思维课堂模式。

新的课堂模式带来了教育教学的链式反应,让师生们都始料未及。

小马,是全班公认的“勤学之王”。据说他读初三时的数学练习本堆起来与他等高。勤奋,是他考上广西师大附外的“法宝”。

然而,考上师大附外,来到罗老师班上后,小马的勤奋突然不管用了。

这一天,小马像往常一样,抬头瞥了一眼讲台上追问同学们的罗老师,嘀咕道:“怎么还讲课本例题,还问那么多为什么。”说罢埋头继续做自己买的强化高分练习册。

罗老师边讲课边走到小马身边,轻拍他的肩膀提醒他听课,之后继续引导同学们归纳总结。小马抬头看了看罗老师,又埋头钻进了题海。

第一次测验成绩公布后,小马成绩名列前茅,小马很高兴。第二次测验成绩公布后,小马成绩依然名列前茅,小马自学的干劲更足了。此后的数学课,小马再不听课,不与同学探讨。

段考如期而至,做题过程中,原本信心十足的小马看到几个陌生的题型有点慌了。他干脆跳过去,做起后面的大题来。结果,后面依然有他不熟悉的题型:“奇怪,强化练习里没有这样的题呀!”小马着急了,这题做做,那题做做,最后懊恼地交了卷子。

段考成绩公布,小马看着试卷上红红的108分,悄悄跑出教室,默默地哭了。罗老师找到小马,给他分析了失利原因:“初中阶段知识点少,对能力要求不高,自学能力强的同学的确也可以学得不错,但长期得不到思维指导,没有思维碰撞的火花,怎么形成想象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和批判归谬思维?没有这些思维品质,光做题就是本末倒置,事倍功半。”

小马如梦方醒,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改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今,小马已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全班公认的“数学高手”。

而罗老师的数学课已完全打破传统模式,重新编排章节内容,调整教学次序,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探究问题。在他的课堂上,同学们可以自己给图形下定义,自主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从原有问题衍生出各种新问题……一句话,上罗老师的课必须动脑筋。因为无论什么问题,她都从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学生们只有积极思考,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此,文国韬校长评价说:“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更需要懂得创新和实践的人。因此,我们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开放性和选择性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发现知识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

2015年9月,周老师迎来新一届的高二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思维品质,他第四次将“铁丝陀螺”引入课堂教学。有了前面的经验,他觉得教学起来游刃有余。

在“年级陀螺王”游戏氛围的驱动下,高二年级一时间兴起了一阵“陀螺热”,通过擂台比武,此前的记录被一次次刷新,最后终于决出了一个“武林盟主”。后来挑战的同学一个个铩羽而归,这让周老师感到 154秒应该是“桃心陀螺”的极限成绩了。

幸好,每个班总有几个喜欢质疑“权威”的孩子。有一天,卢荣庆、郑亦凡、蒋丽葳三位同学来到实验室,对周老师说他们认为154秒一定可以突破,“桃心陀螺”也并非最佳外观设计。

看到他们“口出狂言”、跃跃欲试的样子,周老师嘴上虽鼓励他们要敢于突破創新,心里却并不看好。试想,Sakai和Ucke两位教授是站在怎样的理论高度和经验基础上才研究出“桃心陀螺”的经典模型,现在就凭他们三个毛头小伙的一腔热情,就想研究出有突破性的外观设计,这是不是有点“妄想”了?

但是,当郑亦凡拿着一个旋转了188秒的“半V无柄陀螺”站在周老师面前时,他不但无言以对,而且有点自责起来,因为他说:“既然半径要够大,我就不要手柄,这不增大半径了么?”

这时周老师才意识到,是他自己陷进定式思维里去了。因为在他的观念里,陀螺没有把手怎么转得起来?所幸学生没有被这个定势思维所禁锢,所以他做到了。

没过几天,卢荣庆干脆把手柄和底脚都去掉,做成了“半V无柄无脚陀螺”。这个陀螺果然没让他失望,总共旋转了204秒!这挑战了周老师的想象力极限,因为他从未想过陀螺能转得那么久。

周老师没想到,李方同学的设计更让他傻了眼,因为他竟然放弃圆形结构,将陀螺做成了类似太极图形。这个“太极陀螺”的最好成绩是178秒。虽然没有成为新的陀螺王,但也打破了“桃心陀螺”的最佳成绩,还挑破了陀螺外形设计的想象边界,同样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

过去两年,周老师一直将“桃心陀螺”视为最佳外观设计,认为它就是标准答案,但是,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反过来给他好好上了一课。他为过去两年里的思维定式、死板教学、用标准答案遏制学生创造力、用急功近利的“指导”阻碍他们想象力的行为感到羞愧。

此后,每每回想起来,周老师就会警诫自己,一定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鼓励他们的任意创新,尊重他们的所有原创想法。无疑,这也是周老师对自身教学思维的拓展,是学生带给他的对教育的新的认知。

“德育与教学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思维的课堂就是德育的课堂,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思维模式,就是做对学生一生负责任的德育。学生拥有了优秀的思维品质,就能在未来面对问题时独立思考并妥善解决,这就是一个‘全人所应具备的品质。”对于思维课堂,文国韬校长从不掩饰自己的赞赏。

这些年来,作为一个声名远播的名校校长,文国韬校长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引领着老师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本源问题出发,从育人的终极目标出发,坚持教育“从‘心开始”,尊重差异,培固能力,养成品质,把教育做得温暖,做在当下,做得有方向,真正做到了学生的心灵里。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小文陀螺小马
天门石
七步之才
事半功倍
我家的小文(2)
勤劳的小马
NO.6陀螺
陀螺画
打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