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平川:将龙泉铁壶打造成山东淄川的新名片

2018-07-13 05:52闫盛霆 仇慧清 陶海青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龙泉图案设计

闫盛霆 仇慧清 陶海青

“龙泉铁壶将功能与艺术有机融合,融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元素,我们正在为龙泉铁壶申请非遗。致力于打造成山东淄川文化产业的新名片。”5月3日,戚平川在龙泉铁壶馆如是告诉记者。

龙泉铁壶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韩庄村,现已展出各类铁壶近万把,并设有现场制作区,免费向社会开放。

通常来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好的铁壶煮出一壶好水,可以给茶增色。戚平川说:用铁壶来烹调、煮茶的水,会产生一种“山泉水效应”,味道别具特色。比如,改善水质,使水软滑、茶更甘甜;释放人体吸收的二价铁离子,促进铁的吸收;比随手泡沸点高5℃左右,保温性能更好;铁壶越养越温润,具有收藏价值。所以,铁壶能从传统的陶壶、玻璃壶、不锈钢壶中脱颖而出。

一把把小小的铁壶,在戚平川的创意包装下大放异彩,铁壶上有栩栩如生的梅花、展翅欲飞的喜鹊、活灵活现的龙凤、鬼狐聊斋等各种图案,南瓜、苦瓜、葫芦、白菜、菱形、方形、圆形各种造型应有尽有,红色、黄色、铁色、蓝色……五颜六色炫彩夺目,琳琅满目的铁壶作品,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多彩的世界。真可谓:壶小乾坤大。

回望来路,戚平川颇为感慨。龙泉铁壶源远流长。每一把龙泉铁壶的制作设计,都融入了他的心思和審美。从收藏老铁壶,到自己设计、铸造铁壶,4年时间,戚平川在挖掘传统制壶工艺的基础上,将龙泉铁壶注入创新元素。

作为土生土长的龙泉镇圈子村人,戚平川对龙泉铁壶有一种特殊的情结。1992年,一次机缘巧合,让他开始学习制作铁壶。他从广东东莞购买模具,但由于技术原因,一年多都未成功,当他打算放弃时,经过一个专业人士的指点,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制作出了成型的铁壶。他制作的铁壶大到容量3升,小到0.1升应有尽有。

一只铸铁壶,掂在手里,沉甸甸的。在柔和的灯光下,青黑的生铁透着沉静的质感。似朴拙古远的回归,又精妙有致,灵气内蕴。每一只铁壶,还有着与它气质相符的名字:独具匠心、龙凤呈祥、百财聚来……

作为龙泉铁壶制作的传承人,戚平川借鉴国内外铁壶制作的先进技术,大胆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融合。“龙泉铁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可以美化空间,作为一件艺术品摆设。”戚平川说。

为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元素,戚平川就在壶体、壶盖、壶提梁等细节上大作文章,反复斟酌:在壶体上,设计了贴近当地实际的简洁浮雕图案;铜盖上,添加了铸造的聊斋元素以及各种图案,铁壶一下更多了“龙泉味儿”。壶摘尝试使用当地琉璃,铁壶档次大为提升。他先后设计制作了《人生如意》《比翼双飞》《喜上眉梢》等300多种款式新颖、寓意深刻、造型独特的铁壶,既有传统的实用功能,又将锡、银、金等通过浇铸、裁剪、粗磨、雕刻、镶嵌、精磨6道工序,制作成各种图案,装饰在壶上,成为独具特色的精美艺术品,远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无论收藏还是亲手设计、制作,都能让我在心灵上获得一份享受与宁静。”小壶中赋予人生大乐趣,也让戚平川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戚平川说,龙泉铁壶需要传承,并以“诚信为本,创新为魂”为宗旨,进一步将本土文化特色融入铁壶的制作中,更好地传播本土文化,力争开辟一条传承龙泉铁壶的复兴之路,为淄川的文化创意产业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龙泉图案设计
BUBA台灯设计
龙泉青瓷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有种设计叫而专
幸福龙泉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
龙泉汤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