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个字影响中日40年

2018-07-13 13:32
文萃报·周二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霸权日方条约

2018年8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互致贺电,目的是为了庆祝《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这份条约,算上标题和标点也仅有761个字。但正是这761个字影响了中日40年。

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是1972年写在《中日联合声明》里的。1975年2月,中日各自起草的和平友好条约草案已经完成,并进行了交换。结果,看到对方内容后,两国谈判代表都提出了不同意见。

中方建议把《中日联合声明》已经列明的“反霸权”继续写入条约,而日方不同意。当时中国正在严厉批判苏联的“霸权主义”,在日方看来,“反霸”成了“反对苏联外交政策”的同义语,它担心把自己置于“联合中国反对苏联的境地”。

当时苏联也确实在给日本施加压力。1975年2月3日,就在中日第二次预备性会谈举行不久,苏联驻日大使特洛雅诺夫斯基主动会见了自民党副总裁椎名悦三郎,会谈持续一个半小时,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特洛雅诺夫斯基告诉椎名:“日本想缔结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对苏联不会产生好的影响。”此后,除了各式声明警告外,苏联甚至出动海军到日本海周围进行武力威胁。美国担心中日加强关系“恐怕会激怒苏联”,也没有积极支持中日缔约。大国角力之下,中日在条约的字眼上裹足不前。

直到1978年,中日再次恢复缔约谈判,“霸权”问题仍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字眼。

苏联仍然在阻挠谈判的进展,但美国的态度却发生了改变。卡特政府上台后,认为一定要加强同日本的同盟关系,同时要联合中国,从而针对苏联威胁形成“统一战线”。1978年5月,日本首相福田赳夫领着外相园田直访美,卡特明确表示:“对美国来说,反霸权不存在问题。”

在敦促日方尽快下定决心的过程中,邓小平曾有过一段著名论述:“既然福田首相声明搞这件事,我们期待他在这方面作出贡献。其实这样的事只要一秒钟就解决了,不要很多时间。所谓一秒钟,就是两个字‘签订’。”

1978年7月,中日缔约谈判终于在北京恢复。韩念龙代表中方,与日方展开了马拉松式的14次事务级会谈。最后相当于双方都各让了一步:反霸条款被写入条约正文,但要將这一原则扩大到“世界任何地区”,“第三国条款”则表述为“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各方同第三国关系的立场”。

“经过八个多月的谈判后,邓小平为何突然决定打破外交僵局,同意日本把语气缓和的条款写入条约?”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在其《邓小平时代》一书中分析,“一方面是由于邓确实急于搞现代化,但当时与越南发生冲突使加速谈判变得更为迫切……当时邓小平感到越南很有可能入侵柬埔寨,此事一旦发生,中国就要被迫作出反应。为了不让苏联插手,邓小平希望尽快加强与日本和美国这两个重要大国之间的关系。”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正式签订,为中日关系确立了政治基础和法律规范。

猜你喜欢
霸权日方条约
我国防部:日方这个“摄影师”不要也罢
俄宣布退出《开放天空条约》
美不续签俄美仅存军控条约?
《马关条约》原件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里斯本条约》有望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