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是“慢郎中”

2018-07-13 13:32
文萃报·周二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急症心痛中医学

老百姓看病往往有一个普遍规律,就是有病先去看西医,西医看不好了,实在没辙儿了,再来找中医。之所以有这个观念,是因为他们觉得西医见效快,中医起效则需要一个过程,日积月累,在头脑中就留下了中医是“慢郎中”的印象。其实,这种看法不仅低估了中医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的作用,更让一些应该使用中医药救治的急性和难治性疾病患者错失良机,延误病情。

1.中医治病分标本缓急

中医学最早的经典巨著《黄帝内经》中的《素问·标本病传论》就对临床急性病症给出了救治原则:“先热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滿者,治其标……大小不利,治其标。”也就是先救危难于一时,再明辨病因,有针对性地治疗,以解除病本。若标病危急而不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疾病的治疗。这从《黄帝内经》中记述的疾病名称也能看得出来,如卒中、卒心痛、暴厥、暴胀、大厥、暴死等,都显示了病发突然、病势危急。可见,传统医学对急病的诊治早有总结,典籍还要求对急、危、重症治疗要依法而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2.中医治急症,自古就有

从古到今,很多中医学家以治病救急而闻名,如广为流传的扁鹊为虢国太子推拿针灸使其“死”而复生;华佗能刮骨疗毒并为曹操医治头风痛。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更是救急方药满卷,也是中医学临床技能的最高体现,其中所用方剂均是治疗急性病的典范,如“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厥逆咽中干,烦燥,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等等。所记述的疾病有高热、昏迷、厥逆、谵语、暴喘、心痛、中风、腹痛、暴吐等很多急症。

后世医家也有很多有关急症的专著,如《备急千金要方》《肘后备急方》,还有应对急性传染病的专著和应急方法等。

3.中医独特的临床救“急”方法

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救治方法,如技能类方法:针刺麻醉、针刺止痛、刺血退热、拔罐止痛、按摩推拿,还有近年创新的眼针、头针、耳针等等;药物类治法:青蒿抗疟、信石治癌、活血化瘀法治心脑血管病、中药退热、独参汤治脱症等等。

除此之外,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很多治病救急的方药:治疗发热的紫雪散、神犀丹、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银翘散、大小青龙汤、白虎汤;治疗急腹症的大黄牡丹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治疗心痛胸痹急症的血府逐瘀汤、三物备急丸、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治疗中风急症的安宫牛黄丸、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羚羊角汤;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云南白药、犀角地黄汤、清营汤;治疗急性胃肠道疾病的理中丸、建中汤、左金丸……

中药剂型改进、中药注射液的使用,使中医救治急症的范围更加广泛,如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治疗休克、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昏迷、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四妙勇安汤治疗急性脉管炎、清暑益气汤治疗中暑、藿香正气汤治疗霍乱等等。

猜你喜欢
急症心痛中医学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心痹、胸痹与心痛浅析
急诊科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最短小说
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症的临床使用分析
3例急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敏锐的观察力与价值
心痛的感觉
柴达木人的自尊